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观与学生观”中提出了“学习共同体”这一理念。它着重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本文就如何构建初中英语口语、语法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谈点意见。一、语法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在初中语法教学中,主要涉及到各种时态、从句、非谓语动词等内容。虽然在课本编排上照顾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分阶段按年龄对语法学习…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观与学生观”中提出了“学习共同体”这一理念。它着重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本文就如何构建初中英语口语、语法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3.
张应刚 《贵州教育》2009,(13):30-31,37
一、通过提问题创设问题性情境 问题性学习情境就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创设或在师生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共同创设的,以问题方式呈现和营造的学习情境。它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适当设置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把学生导入“最近发展区”,给学生搭建“脚手架”,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索,然后发现“为什么”,最终找出问题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西城区开展的“园际间学习共同体”的合作研究中,我园有幸作为主体园之一参与了这项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我园与曙光幼儿园结为“对子”,两所园共同研究,互相促进,不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使我们深刻体验到“学习共同体”研究的价值与魅力。  相似文献   

5.
柳友荣 《教育文汇》2023,(11):15-19
“建构”(construction)强调面对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任务,学习者身临其境,积极参与,主动表征学习内容。“建构”是最好的劳动教育学习的姿势,是教育者用“抛锚式教学”,引导学习者在真实鲜活的世界里,搭建合理规范的认知体系和获得认知结果。人与生俱来是一种“未完成性”的存在,这种“未完成性”应该就是人类能主动“建构”彰显自身适应力的基础。劳动教育实践中主体建构需要教育者将劳动教育实践设计成基于习惯养成的活动、尊重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在师生共同体的基础上完成意义建构等。  相似文献   

6.
在西城区开展的“园际间学习共同体”的合作研究中,我园有幸作为主体园之一参与了这项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我园与曙光幼儿园结为“对子”,两所园共同研究。互相促进,不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使我们深刻体验到“学习共同体”研究的价值与魅力。  相似文献   

7.
合作学习作为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既作为教学形式又作为学习方法而进入课堂。主体间性理论是合作学习的哲学理论基础。合作学习的实质在于,每一个学生应该具有两种品质:第一,表达与倾听;第二,贡献与分享。但是合作学习在我国课堂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人们缺乏对合作学习本质的认识,合作学习是一种主体间性的体现,它需要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倡导学习者与物对话、与他人(同学和教师)对话、与自己对话。因此,解决我国合作学习过程中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创建学习共同体,从而使得学校、社会、家庭各种成员在学习共同体之间培育一种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谈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正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与探究活动中,这种学习方式通过组内学习主体之间互助合作、共同探讨与实践,组间相互竞赛、公平竞争的格局,增强了学生“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的兴趣和动机。  相似文献   

9.
构建与教学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是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工作室这一小生境中,学习个体间的互动是一种超越学习情境的社会化延伸;学习共同体通过多元主体间的互动来建构具有社会性特征的学习环境,并且衍生出特定的文化环境。文章应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介绍了如何构建具备小生境特质的工作室学习环境,并对其实施过程和成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黄文华 《科学教育》2004,10(2):48-49
新课程要求有新的教学观念和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我区以4个“市级示范园”为核心,依据幼儿园的自身需要,自由组合成立了4个园际间的学习共同体。我有幸一直参与了曙光组学习共同体的合作研究,见证了他们相互学习、合作研究、积极互动、共同成长的历程。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经历使这一团队中每一位参与者都体验到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认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以实践性知识、操作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职业教育教学有着较高的契合性,对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职业教育具身教学提倡“身心一体”感觉统合的深度教学方式,强化教学主体间“身心互动”的“具身交往”过程,突出“真实”环境下实践性知识的具身表征与传递。为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可采取基于身心感官功能,创设具身学习环境;加深专业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具身反思能力提升;围绕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构建职业教育具身教学实践共同体;关注具身实践学习表现,强化过程性体验评价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教法要灵活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学生总是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比较呆板。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家黎 《教育探索》2008,(10):101-102
学习共同体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学习组织形式,它体现了人的主体间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通过对话构建师生间的学习共同体,通过合作分享构建师师间的学习共同体,通过共同愿景构建教师与社会群体的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智能时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生态、人们的认知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过分依赖智能技术也会使知识碎片化,使人的主体性弱化,陷入教育变革的焦虑之中。借鉴胡塞尔“主体间性”理论,可以将认识中的共同经验看作与儿童“自我”共在的“他我”,“自我”和“他我”拥有同一个世界而成为共同体,共同处于生活世界之中。用主体间性的共同经验来连结儿童与课程,使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将技术合理用于彰显人的生长性当中,进而提升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是社会性的存在,实践作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建构出了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在"主体—主体"的交往模式中,人们以对话的形式相互体验,相互理解,相互启发,即启发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受到启发而实现自我启发,这种启发的认知机制是"原型激活—新异类比—打破思维定式",这一机制及其有效应用在教育教学创新、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如何成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如何实现"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师角色的转换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能建立师生间的互动互惠关系,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呢?一、做一个宽容的倾听者"新课标"要求我们注重课堂上的交流,要  相似文献   

18.
一、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主体既对立又统一的过程.这种对立和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的互动和交往,即教师不仅教,而且通过互动被教;学生不仅在学,也同时在教.在这一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师生双方彼此结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并使双方达到其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共同体,大学具备实现知识创造价值的组织基础。作为专业共同体,大学得以达致以知识为核心的专业目的;作为利益共同体,大学在创造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确保各主体参与共同事业;作为价值共同体,大学组织建设具备价值理性的引领;作为命运共同体,大学各主体在共同事业中相互成就。但在现实中受制度模式、传统惯习等复杂因素影响,大学内外部各主体间产生了重重矛盾,师生之间“分道扬镳”,基层组织间“壁垒丛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产生文化隔阂甚至对立,即使是教师也发生了内部群体分殊。这导致了大学共同体的整体性分化,大学知识生产的组织基础面临瓦解的风险。重塑大学共同体应是大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这要求进行有效的大学内部治理设计,包括以促进知识发展为治理导向,为各利益相关主体实施合作提供共同基础;改变“物化”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建立文化驱动发展新模式;强化建立组织信任,为重塑大学共同体提供文化和心理基础;适应知识生产模式转变,促进大学内部组织协同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课中讨论式教学的运用 ,力图通过师生及生生间的讨论 ,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根本性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培养思维的广泛性 (发散性 )和深刻性 ,通过学生间相互合作探索 ,使学生相互吸收、相互完善 ,实现对政治观点的理解、认知、探索和创新 ,同时在情感上得到体验和交流。一、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讨论式教学追求的主体性、探索性、信息加工的自主性以及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交互性和相互启发性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倡导的观点是一致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