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富花 《大观周刊》2012,(14):282-282
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利于化学课程向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方向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使各种教育资源实现增值效应,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自主和个性的发展,弥补国家课程中综合性、实践性的不足。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的特色,在化学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中很有必要建构起有效的评价理论与模型,促使校本课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那平 《大观周刊》2012,(3):246-246
自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给学校、教师、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通过新课程实施中高中政治课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探索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去贯彻新课程的理念,落实"三贴近"原则,既要让学生掌握课本的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阐述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学方式的变化,以及在校本教材编写与使用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利用网络进行校本教研的优势,提出了网络环境下进行校本教研的实施流程及实施保障,使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进行反思式的校本实践,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本文主要论述信息技术支持下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的具体内容,提出了信息技术支持下校本研修的具体形式——网络环境下的课例研究。即以信息技术搭建校本研修平台为支撑,以教师知弘管理为策略,以行动研究为方法,以网络课例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整合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职教育作为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近年来发展的如火如荼,被逐渐重视起来。本文就当前中职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如建立以岗位要求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建立重视学生专业实践的课程体系,重视情境教学、课程设置具有层次性,因材施教以及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这无疑为中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利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沈群 《新闻世界》2008,(11):145-147
校本培训是改善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教师的校本培训应针对教师知识和技能的现状开展,应结合成人教育理论、选择适合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方法,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以确定培训真正达到目标。  相似文献   

7.
冉阁东  张敏 《大观周刊》2012,(39):291-292
今年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第十年,在今年10月份的“新课堂、新教育”高峰论坛上,许多著名学者对我国自2001年实施课程改革至今这十年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当然,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既有许多成功之处,也存在许多不足。本文主要从教育哲学的视角就我国新课程改革中的课程内容方面进行评析.笔者认为课程内容呈现出一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家长不满”的趋势.也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性。同时,教材的更新也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需要。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让家长、教师、专家、学生共同参与编订教材、鼓励开发校本课程、建立课程经费保障机制等以此来进一步促进新课程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叶娅 《大观周刊》2012,(22):128-129
随着课程改革的悄然兴起,校长作为课程领导主要人之一,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性学习与社会性学习,校长的课程领导不容忽视,本文对于校长课程领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和策略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资源建设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体制改革与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的教学资源在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实训配套等方面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高职教育的特征与要求,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本文以司法信息安全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司法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设计过程,在实践中推动专业教学课程资源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出现利用网络普及教育的教育模式是必然的。在优化网络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通用专业信息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集教学资源的发布与共享、专业和课程信息发布、教学互动、在线考试系统、教师自行开发教学组件的集成、多种教学形式探索于一体。并开设《信息系统维护基础》、《医药信息检索与应用》等多门课程。既促进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制度的完善,又使学生与教师在学习与科研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具有时代性的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1.
罗琦 《青年记者》2012,(36):71-72
电视节目制作专业需要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在以往的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教学中,教师们都遇到过这样的困境:学生掌握了单项的知识和技能,拿到了相关的技能资格证书,但当走上媒体工作岗位时,发现没有办法完成制片人或责编  相似文献   

12.
谢智 《大观周刊》2012,(44):234-234
现在的地理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体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注重专业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培养全面发展韵学生,加强自身修养。从地理教育内容看,更加重视实践性和人文地理教学。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重视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既要重视自然地理,也要重视人文地理,克服传统重自然轻人文的思想。从教材角度看,其结构更合理、形式更新颖、更灵活多样,图像系统所占篇幅更大,很多知识由原来的文字表述转变为隐含在图像中。这对地理教师在如何挖掘教材、拓展新知识、开发课程资源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新课程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地理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包括地理教师的现代专业信念、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13.
蔡九清 《大观周刊》2012,(3):174-174,162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门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组织EDUCAUSE十一大年度调查报告(2000-2010)中教学信息化相关议题的分析.探索了美国高校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指出关国高校教学信息化形成了以“Elearning”为核心.以“课程/学习管理系统”与“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与培训”为两翼的发展态势。在“课程/学习管理系统”建设上,以“交流、共享、集体智能”为核心功能,实现从教师主控向学生主控,从孤立系统向与其他系统的融合转变:在教师专业发展上以“提升学生学习”与“提升教师自身能力”为目标.关注IT与具体学科课程的结合,关注IT文化、学生文化与教师原有文化的差异,联合多方力量和智慧共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唐宇虹 《大观周刊》2011,(28):50-50,88
良好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根本保证,而师资培训工作又是提升师资队伍质量的重要保障.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校本培训中,必须明确校本培训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培训模式,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6.
陈玲玲  余俐 《大观周刊》2011,(35):108-109
校本课程是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指导,以视障学生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视障学生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全体学生和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课程应该充分挖掘学生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应充分的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应充分关注盲人学校的学生和教师的发展状况。视障学生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受损、视野缩小或全盲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  相似文献   

17.
徐爱萍 《大观周刊》2011,(37):230-230
新课标中提出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但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遭遇了各种问题。如教师教学压力大、负担重,难以承担过多的资源开发任务;教师自身知识与新知识的脱节;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意识薄弱;教师缺乏协调合作意识;教师对课堂教学资源特别是教材开发利用不足等。  相似文献   

18.
邹祥平 《大观周刊》2011,(51):140-141
对于偏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而言,提高文化自觉意识、实施文化育人,不仅是履行现代大学职能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校建设、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路径鲞而文化育人首要在于文化自觉意识,关键在于从独特的校本文化资源入手开发校本文化课程。“变化自觉-校本文化-文化育人”可以成为高职院校有效实施文化育人的一个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方华进 《大观周刊》2011,(34):113-113
所谓校本培训是指:“源于学校的发展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主要是在校本进行的学习与培训活动。”校本培训强调在校内的培训,突显出“学习”的主动性、连续性与情境性。它使教师培训绎常化和深入化,  相似文献   

20.
李琼 《大观周刊》2011,(15):169-169
目前,在基础教育中,随着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施行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课程改革”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各种课程模式也随之应运而生,但是,由于受到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使“幼儿园课程改革”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教师专业素质是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关键所在。幼儿园只有把课程改革同教师的专业成长统一起来,才能使课程改革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