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艺术体操选项课对于培养女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论述了艺术体操与女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关系,以及通过艺术体操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注重兴趣培养;完善教材内容;合理安排进度;加强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结构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体育消费理念,对体育健身作用的理解较为深刻。消费动机主要是消遣娱乐和健身性需求。健康意识日渐增强,体育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特征:实物性体育消费为主要方式;注重产品品牌、价格和款式的结合;消费能力低是现阶段制约大学生消费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主要因素。建议高校建立体育经费补偿机制,改善体育环境与场馆器材,促进高校体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为体育学术界提出了很多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研究已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研究和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关于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缺乏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现状、成因及培养等方面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工作滞后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体育改革的整体效果。因此,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是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一、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现状与特点体育参与意识包括直接参加体育锻炼项目的意识和观赏性体育项目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4.
对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意识决定了一个人如何对待体育和如何参与体育。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和影响体育意识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应从多方面、全方位施以体育教育和影响,以促其体育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体育意识是指大学生对体育及体育教育内涵的认识、理解和自觉地去参与体育实践的行动,并将其延续到终身。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未来的建设者和开拓者,大学生具有了良好的体育意识,就可以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潜能,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得到身心全面发展,而且还可以将体育锻炼意识延续到终身。培养和强化大学生体育意识是提高大学生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的大问题,对大学生个体现在和未来的健康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体育行为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利用体育的方法和手段。实现体育目的的一切实践活动。体育行为基本的表向是运动,它的基本要素包括1.体育行为的主体是人;2.体育行为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的能动活动;3.体育行为与一定的客观相联系作用于一定的对象;4.体育行为总要产生一定的结果,实践证明,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对其今后一生的体育实践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现阶段加强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探讨对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与体育行为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高大学生体育意识,是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河北省7所院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锻炼状况、信念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体育意识淡薄,运动参与与水平低下。针对这一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安徽80后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体育在教育整体转轨的张力中表现出独特性,为了解有关80后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容及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新特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1000名80后在校大学生的体育观念与影响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80后大学生对体育运动持有的专一性倾向,是基于他们对运动背后的文化性背景、竞争性生活的浓厚的感情基础和价值认同;部分80后大学生在体育意识上对体育作用于健康的认识存有盲点;80后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度。恰恰是建立在重传统轻创造的学习意识中、习惯于重管理轻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创造能力及其潜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山西大学与山西省实验中学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通过了解大学生与中学生体育消费的特点和种类,找出大学生与中学生之间体育消费的不同及其原因,从而建立正确、合理的体育消费行为方式,丰富体育经济学的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两所学校学生整体的体育消费水平仍然不高;体育消费支出的内容仍比较单一;大、中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存在着差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与家庭收入、生活消费支出的水平不相符,而中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符;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而中学生缺乏健身意识的培养同时没有形成正确、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使大、中学生正常认识体育消费,建立正确、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及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调查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罗建英  张辉 《体育学刊》2001,8(6):47-50
运用问卷调查、献资料、访谈、数理统计等,对浙江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水平、体育消费动机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浙江省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但消费总体水平较低;大学生的实物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劳务消费水平,体育消费支出的内容还比较单一;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跟生活消费支出的水平成正相关,其中,劳务消费水平的增长幅度比实物消费水平的增长幅度更大;男、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阶段,只有使学生真正具有了体育意识,才能实现大学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接轨,也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所以,必须把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使其培养的对象在大学毕业以后,仍然能够成为终身锻炼。  相似文献   

12.
师范院校非体育专业的女大学生平时锻炼时的保健意识淡漠,分析影响女大学生月经不调、痛经的因素和对策,帮助女生建立良好的生理保健意识;方法:对长春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下设四个二级分院女生的问卷调查和交谈,得出相应数据;结果:情绪因素、生理保健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膳食结构是否合理等都是影响月经是否正常的主要因素;结论:只有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加强生理保健知识的教育,才能保障女大学生安全地度过经期,从而维持身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本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有关原理,总结归纳出当代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规律,其目的是为了探求培养、提高和引导大学生正确体育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武年 《体育世界》2008,(4):115-117
大学生体育情绪与行为习惯取决于其在体育活动中的意识,而意识的建立和养成,需要良好的环境。优化大学体育教学环境,是大学体育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并达到终身体育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文献资料法阐述了高校体育的工作方向、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剖析了高校体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据此构建了高校体育工作的新思路,提出高校体育应重视增强大学生的体育保健意识;重视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强调了高校体育中传授体育锻炼方法、培养体育锻炼能力和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和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与培养,能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并且由于他们正确的体育意识而影响其他人参加体育锻炼,从而促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广东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体育消费的增加将是大势所趋。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不但顺应了当前“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并可以促进学生们终生体育意识的形成。本文作者在广东省11所大学进行了随机抽样的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537份,占89.5%,其中有效问卷527份,有效率为98.14%;男生为293人,女生234人。作者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对广东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一、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基本条件1.大学生的体育意识、经济条件与运动场地体育意…  相似文献   

18.
运用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客观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参与率达到85.24%,但能成为体育人口的却仅为32.33%;“增强体质”、“娱乐、消遣”、“兴趣爱好”等是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最主要动机;而制约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最主要的因素是“缺乏场地设施”、“没时间”、“无人组织、指导”等。  相似文献   

19.
以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为宗旨的教学目的性研究。通过建立模型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良好的竞争意识,可以通过体育教育的方法手段来树立和提高;有针对性地实验群体与对照群体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大学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竞争意识形成与发展起着特殊作用,应在体育教学目的中确立培养竞争意识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对河南大学的114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和126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信程度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运动、爱情关系、外表、社会程度作用和总体自信水平上显著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对男性大学生的影响较为深刻,体育专业男生在体育运动、学业表现、爱情关系、外表、社会相互作用和自信总分上均显著优于非体育专业男生;体育专业女生在体育运动方面自信水平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女生,在自信的其他维度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