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盈盈 《成才之路》2023,(12):25-28
为揭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与历史使命感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卷”和“大学生历史使命感问卷”对65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得出结果。(1)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历史使命感整体处于中等水平。(2)不同群体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与历史使命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与历史使命感之间存在显著水平的正相关。(4)不同水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在统计学意义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中的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对历史使命感各维度具有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标准化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进行外显态度测量,以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进行内隐态度测量,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显、内隐双重态度的状况及两者关系。研究发现:外显态度上,多达84.9%的被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有积极态度;而内隐态度上,仅有59.3%的被试持有正向态度,存在25.6%的被试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测量结果不一致,出现分离效应(Z=-4.690,p<0.00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均积极肯定,但相关不显著,是两个独立的认知结构和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3.
为了摸清我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相关情况,并为我校未来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相关对策与建议,笔者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实践以及时代价值,随机对我校200名本科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认同度较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价值认同度较为一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理论认同度较低。鉴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既要做到用良好的社会风气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也需要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当然更需要增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体层面的认同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特选择安徽省内3所高校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发现: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高于中间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不是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因素;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的正面引导作用,但目前作用发挥不够.对此,就如何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探索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动力要素与机制有助于规整多元化社会思潮的有益成分,应对西方价值观念对我国高职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国高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深入分析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外部动力要素结构及其作用机理;给出提升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内隐式教育机制、教育结构创新机制及教育成效内化机制。  相似文献   

6.
以高校学生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时代精神、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程度,发现知行矛盾、陈旧的教育理念是制约高校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因素,提出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革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模式等对策,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使之将口头认同转变为心理认同,将认知认同转变为情感认同,以此助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计划。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意识形态本质,是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根本利益的反映,引领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指导,更关乎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期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推进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完成这些历史性任务的前提是实现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90后"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需要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对"90后"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价值观中居主导地位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迫切需要。要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必须遵循由价值认知、价值认同再到价值践行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不仅有利于引领大学生思潮,还使其成为时时爱国、工作敬业、做事诚信、待人友善的典范.通过调查研究显示,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度、认同度及践行度较普通专科学生低,增强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践行认同是形塑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和践行。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认同度较好,也存在相当部分大学生认同肤浅、表面、不深入的情况,甚至有极少数学生不认同。究其原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宏观环境,民族地区高校教育实践以及家庭的微观环境等都是影响因素。因此,提高认同度,尤其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既要稳步支持和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发展,也要加强高校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价值观是对人生存意义的看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对人生存意义的最高看法。在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要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逻辑,关注大学生的个体生命存在,揭示出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唤起大学生内隐的生命情感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共鸣,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践路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进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3.
张番红 《甘肃教育》2022,(17):15-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着力点,因此,研究高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甘肃部分高校4868份问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在自觉实践层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情感认同度;在影响因素角度方面,主要体现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及针对性,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榜样示范和激励作用。此外,通过加强舆论引导、树立社会正气、鞭挞丑恶行为,努力传承良好家风,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着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14.
价值认同包括价值认知认同、价值情感认同和价值行为认同。对此,可通过引领大学生准确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以实现认知认同;唤醒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塑造榜样、创设校园文化引导行为认同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建构。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状况及思想动态,笔者对广州市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通过特征变量对被试分组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济世救人的教育提升了医科生的认同感;面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效;精准扶贫和"三农"工作突显育人功能;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亲社会的实践有利于提升认同感;课堂教育是提高认同度的有效方法;出国经历或影响认同度。  相似文献   

16.
文化认同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本质体现。文化认同能够夯实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基础,并为其提供思想保证和方法指导。文化认同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有:从文化的视角,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认同;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据T学院的调查资料,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内涵的了解、对中国梦内涵的理解及其实现程度、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重点群体和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状况五个方面的认同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研究表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方面,大学生存在着理论素养不高、价值认同感不强、信仰危机时常存在等问题.据此,立足理论认同等三个方面设计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价值理念上树立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的价值取向、价值理念、理想信念、精神状态、行为规范。作为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状况,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认同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在宏观层面上,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促进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在中观层面上,有利于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微观层面上,引领大学生发展方向,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MBTI人格测验,并采用问卷调查与Go/No-go联想测验(GNAT)两种方式了解被试的专业认同状况及其与专业认同的关系。研究发现:总体上,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人格类型以ESFJ(外倾感觉情感判断)、ESTJ(外倾感觉思考判断)、ISFJ(内倾上感觉情感判断)为主;被试在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上对该专业均较为认同,但有部分被试出现了外显—内隐认同分离效应;此外,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之间存在一定关联,部分人格维度可作为判断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有效变量。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我国十分关注国民素质的提升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强我国的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对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直接影响着社会、民族以及国家的和谐发展。因此,本文立足于我国高校工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质情况,对该价值观的认同教育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研究,以期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善建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依据,真正地推动我国的稳定发展和高效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