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主席的"七一"讲话,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纲领性文献.去年以来,总参院校认真贯彻总政治部和总参党委的要求,把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确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员思想,作为新形势下学院思想政治建设的头等大事和党委、政治机关第一位的政治任务,注重发挥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采取集中宣讲、课程渗透、营造氛围等措施,切实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员头脑,取得了实效.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内容博大精深,意义深远;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校要把培养科技人才为己任,要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排头兵,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内涵十分丰富,思想极其深刻.认真学习并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工会工作者就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工会的基本性质和特殊本质;把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时,工会组织要在企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标志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及提出这一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和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几点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再次提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产物.通过对"三个代表"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关系的论述,可以明确"三个代表"对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推进和深化,以及"三个代表"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七一"讲话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观点.这集中体现在:把坚持群众观点看成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强调要细心研究和正确看待群众利益,并不断改进和加强党的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 ,回顾和总结了我们党 80年的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 ,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讲话》精神 ,特别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为此 ,教育部于 2 0 0 1年 7月 2 6日下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育教学中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并把贯彻《讲话》精神 ,积极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  相似文献   

8.
去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发表了"七一"重要讲话,首次明确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列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首次全面概括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总体框架与基本内容.首次完整地系统地归纳了中国特色的发展学说.首次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回答了什么是我们最高目的.首次明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首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深化理论探索的起点.强调党的建设的重点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强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造主观世界.强调必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从而为我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不断在实践中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在迎接党的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刻,我们重温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是一篇开创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纲领性文献."七一"讲话对时代的发展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作出了创新性的回答,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进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近一年来,理论界对"七一"讲话所提出的创新性理论观点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在临近"七一"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对"七一"讲话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贡献作出宏观的审视,总结和交流研究成果,本刊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日前联合举办了"纪念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发表一周年理论研讨会".本刊特在第5期及本期"教学与研究论坛"摘要刊发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请广大读者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 ,应在“法律基础”课程的有关部分进行深入贯彻。为了进一步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 ,笔者认为应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贯彻《讲话》精神要注意体现客观性在“法律基础”课中贯彻《讲话》精神 ,教师一方面要深入讲授《讲话》中有关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思想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关系 ,另一方面要深入讲授党的政策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关系 ,使广大学生充分认识 ,贯彻《讲话》精神要遵循这些关系之间的内在的有机联系。所谓深入讲授 ,即在“画龙点睛”上…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