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茂芬 《大观周刊》2012,(13):42-42
平衡是著作权法的理念,也是其精神实质,它贯穿于著作权法发展的全过程。面对新技术条件下著作权法领域的新挑战,我们应以平衡精神为指导,解决最前沿、最棘手的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问题,以形成新的条件下的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2.
何荣华 《编辑之友》2010,(10):96-98
一供著作权权利限制与利益平衡理论简介 (一)著作权权利限制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权利限制包括时间限制、地域限制、权能限制和范围限制4种,它是在保护著作权的前提下,平衡作品创作者、作品使用者、作品传播者以及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限制.  相似文献   

3.
数字图书馆中著作权"有限制"默示许可使用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著作权领域中著作权人权利实现和公众利益保护平衡的角度来看,在网络时代数字图书馆领域应实行“有限制”默示许可使用制度。通过对当前著作权法中涉及的著作权许可问题进行逐个分析,结合网络时代作品传播的特点,确定解决数字图书馆著作权许可问题的入手点——建立“有限制”的默示许可制度。  相似文献   

4.
昂玉洁 《大观周刊》2012,(34):94-94
著作权制度以保护著作权人的权利为中心,但传播者、使用者的权利同样需要保护,因而创设了著作权的限制制度。该文旨在研究新环境下著作权限制的表现及适用,分析其正当性,并指出应当注意平衡各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各国著作权法对传统资源合理使用的规定并不适用于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在法律缺乏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实施保存行为就有可能造成对权利人专有权利的侵犯,单纯或过度的著作权保护会阻碍数字作品的长期保存.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更多地保护作品拥有者的权益,对作品的使用、长期保存提出了多种限制条件.可见,平衡著作权与保存管理权之间的利益关系成为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6.
作者与科技期刊编辑权利及其权利限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付中秋  吴利平 《编辑学报》2005,17(6):447-448
从作者与科技期刊编辑权利取得的法律依据、主要权利内容的不同、权利限制以及可能发生的侵权行为阐述他们各自在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的权利义务.认为作者与科技期刊编辑在<著作权法>上表现为不同的权利主体,分别拥有不同的权利及其权利界线,编辑与作者双方权利义务的正确行使和履行,有助于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益平衡视角下广播组织邻接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法的根基。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冲击了广播组织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旧有平衡机制,为因应科技进步的发展,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国际层面上对广播组织保护的规定和进展,对广播组织邻接权的权利对象、权利主体、权利内容及权利限制各方面进行适度调整,创建适合我国需要的广播组织邻接权保护制度,使其既能包容新技术的发展,又能使广播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在新的信息环境中达到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作权法》第二章第四节对“权利的限制”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所称“权利的限制”是相对著作权而言,这种限制主要表现为对作品的“合理使用”。这是针对使用人来说的。二者角度有异,但意义相同。著作权法对“权利的限制”是为了社会公众利益而使用作品,这既是作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技术保护措施的出现对版权法原有的利益平衡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社会公众合理获得、享用文化产品的权利问题日益凸现。技术保护措施的扩张最终导致了使用者权利的日渐缩减。在技术保护措施与使用者权利之间出现紧张甚至冲突的情况下,我国应通过坚持中国立场,正确定位、明确价值取向,以及协调、贯通制度设计等路径对技术保护措施进行适当的限制,从而维护使用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保护独创作品的版权是版权制度的基本原则,而促进传播同样是创立版权制度的宗旨。 为此,在平衡权利人与使用人及社会利益之关系方面,就产生了版权保护的限制制度。也就是说,在特殊情况下,版权保护要受到必要限制。 在版权限制制度中,新闻传播中的版权限制是有突出地位的。我国制定实施《著作权法》十年来,由于新闻传播的广泛性、活跃性,更由于新闻竞争的加剧,因新闻传播引发的版权纠纷不断发生,新闻界、法津界已予以强烈关注,且成为舆论的焦点。 一、新闻传播版权限制的形态 就一般理论而言,有关版权保护的限制形态主要分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鲁欣 《图书馆学研究》2007,(12):12-14,19
本文以图书馆权利及在数字环境下的适用为引子,阐述了版权制度下数字图书馆所遭遇的权利的限制与反限制,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和相应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工作于2011年7月启动,2012年3月国家版权局发布《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一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全国图书馆界积极行动,结合实际,认真研讨,发现其中的不足有:舍弃了多个公益非营利网络传播适用的权利限制条款;信息网络传播权限制条款仍由国务院法规制定,没有由《著作权法》统一整合;没有采纳图书馆界提出的为非营利公益图书馆利用网络收集、保存、传播受著作权保护作品设置豁免条款的建议.图书馆界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并以书面形式上报文化部和国家版权局.2012年7月,修改草案第二稿公布,部分回应了图书馆界提出的设置合理使用兜底条款的建议,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权利保护与权利限制失衡的问题,而且搁置了当代《著作权法》修订无法回避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限制条款的系统整合问题.图书馆界希望《著作权法》的修订落实独立性、平衡性和国际性三项基本原则,以保障著作权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平衡.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3.
版权在图书馆中的限制与反限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益平衡是版权制度的核心内容,同时这也是图书馆受到版权法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因为图书馆具有协调版权人与读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均衡器的功能.图书馆在版权制度中的特殊效用是通过版权的限制与反限制得到充分体现的,在解决数字图书馆的版权问题中,版权的限制和反限制仍然是必须坚持的最基本原则,关键问题是把二者维持在合理的利益平衡点上,使版权人、图书馆、读者的利益共存与相容.  相似文献   

14.
利益平衡是现代著作权立法的基本精神,也是著作权制度设计和著作权法修改的指南.我国《著作权法》第一条开宗明义,明确规定"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一规定明确了著作权法要保护作者的著作权,保护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传播者权),鼓励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公众的合理使用权利),在具体内容中专门规定了"著作权人及其权利"(其中以列举方式规定了著作权人享有17项人身权和财产权),"权利的限制"(其中以列举方式规定了12种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属合理使用),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包括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著作权法这样的制度设计就是为了解决相互交织的著作权人利益、传播者利益与使用者利益之间的冲突,维持这些冲突利益的大体平衡.  相似文献   

15.
付晓波 《大观周刊》2012,(13):34-34
通过了解著作权限制和反限制制度,更好的认识著作权中作者、传播者、使用者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并合理加以分配。本文在介绍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相关理论的同时,展现一些现代生活中的有关著作权的应用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从广义上讲,对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的限制也包括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但是人们常讲的著作权的限制是指著作权在行使上的一些限制,也就是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下,使用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可以不遵守著作权法的某些规定。由此可见,对著作权的限制,实际上是一些例外规定。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权利的限制”一节也是就此而规定的。根据世界各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在行使上的限制主要分为:①合理使用;②强制许可;③法定许可三种方式。我国著作权法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主要规定了有关“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两种限制条款。对著作权的限制通常分…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权利和限制”是指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也不支付报酬而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西方国家的著作权理论称之为“合理使用”,其实质是对已经构成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出于社会的需要,法律规定其为“合理”。我国的著作权法因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这种“权利的限制”比伯尔尼和Trips的相应规定有明显的差距,当我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这样的差距自然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合理使用必须建立在“合理性”的基础上,当我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这样的差距自然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合理使用必须建立在“合理性”的基础上,过分地限制个人的私权,不利于体现国际公约的“必须符合公约的惯例”,势必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所以为使我国著作权法名副其实的地成为公民个人的财产保护法,合理使用规则必须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8.
数字出版物合理使用权的中外立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平 《图书馆杂志》2004,23(10):21-24
合理使用又称权利的限制和例外,它是指在某种特定情况下,非权利人使用了权利人的权利、利用了权利人作品,也不构成侵权或负责的行为,其实质是对著作权人享有的著作财产权及其行使的一种限制,这有利于保护公众的合理使用权和促进文化的交流及传播,是积极的一面。但用户对数字出版物合理使用范围的过分扩大,同样会挤压版权人的权利空间,其利益也无法得到保障,这既不利于提高著作权人的独立创作积极性,也不利于保持作者与公众之间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认为赋予图书馆著作权作品获取权是基于对公众知情权、文化教育和表达自由等权利的保障,因此,图书馆的获取权有坚实的法理基础。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的获取权受到技术保护措施的限制。只有法律设置规避技术措施的例外条款,同时采取因应之策,才有利于著作权法合理设计图书馆的权利,有效保障图书馆的获取权。
  相似文献   

20.
区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资源网络传播权法律的限制,保护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约束了网络传播商的传播权,限制了公众对信息资源的使用.如何找一个束点平衡三方的利益,是法律问题,也是图书馆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