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身体符号的生产与消费成为现代人消费的一种动力和催化剂,在网络传播中,这种消费得到强化,它所携带的精神文化因素,强化抑或解构了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女性身体被物化为符号并被大众所消费,她们既是消费的主体,又是消费的客体,是流行文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本文以定性研究的方法从符号学和大众流行文化角度对女性身体符号进行解读,揭示当代女性身体符号消费的内涵与逻辑.  相似文献   

2.
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化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国际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要注重中国化符号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应用,应当采用最大通约性的文化符号,采用有效的中国化符号国际传播策略,从不同的渠道实现中国化符号的国际传播,较好地克服不同文化交流的认知误差,跨越和突破文化交流的异质性障碍,实现中国化符号的现代性重构,更好地增强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认知与了解。  相似文献   

3.
刘秀梅  邵慧 《今传媒》2014,(6):12-13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优秀文化积淀,富有开发力和创意文化想象的宝库。匈牙利舞团的影子创意舞蹈《符号中国》,在2014央视春晚的亮相,带给我们以新的思考。本文将以匈牙利舞团在2014央视春晚的节目和在英国达人秀夺冠的两个作品为例,试从皮影艺术的传承与新生、符号的具像化表达、宏大叙事和私人叙事的三个视角来探讨其独特的文化传播特质。  相似文献   

4.
符号在相异文化间流动,他们通过跨越文化元语言集合的符号活动进行彼此间的交换和理解。在移动社交中,短视频更能实现直观、通俗的传播需求,进而能高效地聚合多重符号意义。本文以"英国小哥看中国:解码新时代"系列短视频为例,通过符号叙事研究探讨短视频文本中运用了哪些跨文化符号?短视频跨文化符号叙事的过程是怎样完成的?本文基于对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的叙事分析,揭示了共同解释项的跨文化锚定、跨文化符号的视觉传达、文化间同质性符号建构等过程,我们认为:第一,短视频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文化符号已生成多样化的新符号,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动态聚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意义的全文本,进而得以实现民族凝聚、精神激励、价值整合的跨文化符号传播功能。第二,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传播应当特别关注非语言符号的叙事功能,符号互动的核心在于"意义的互动",短视频的跨文化叙事使多层次、多元的文化能够被转化为灵活动态的符号文本,进而通过发出者和接收者的文化间互构生成可沟通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5.
孙瑶 《出版广角》2018,(5):90-92
传播是人类借助符号交流的活动,当代中国文学英译本的推出就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成功之作——《额尔古纳河右岸》英译本出版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获得了海外读者的好评.文章从物质文化、民族文化及生态文化三个层面分析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英译本中民俗文化的传播效果,及其对推广东方文化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伴随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国交流的方式和内容变得愈加丰富多样,如何利用新技术、新途径优化跨文化传播模式已成为当下国际传播的重大议题.国内网红李子柒的短视频通过利用古风美食等符号,实现了对传统中国衣食住行的文化建构,成为国际传播的一个经典案例.本文以李子柒原创视频在国外视频网站上的走红为例,探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如何实现自身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符号开始融入外国电影并逐渐受到全球受众的关注。本文就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系列中的中国文化符号的应用及传播为例,对好莱坞电影文化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内容以及传播过程中的不同因素的考量和受众进行分析,总结好莱坞常用的中国文化符号传播策略与手段,以期促进中国电影市场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实现中国文化符号的全球传播,塑造更为正向良好的中国形象,实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相似文献   

8.
刘立红  连水仙 《新闻世界》2008,(12):154-155
本文试图以好莱坞动画《功夫熊猫》为现实文本,以文化研究的视角分析其传播特色,本文以为,《功夫熊猫》作为跨丈化传播的现实文本,其传播特色可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大量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符号元素,暗合了中国广大受众的文化认同心理;二是秉承好莱坞一贯的喜剧风格,迎合了当下消费主义丈化心理。  相似文献   

9.
传播魅力是传播效果的真实凸显.在传播意象中,人类一直不懈地追求着传播魅力.广告是文字符号和视觉符号的组合,通过符号的传播来实现其持殊魅力.1926年,著名史学专家戈公振在研究中国报学史的过程中指出,"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进步之记录."此话深刻揭示了广告的商品性和文化性的本质特征.作为商品和文化的统一构成体,广告在强调商品性即营销功能的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一个有机部分.广告自身负载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它展现了自身特有的传播魅力.  相似文献   

10.
樊丽  吴晓东 《编辑之友》2023,(8):43-49+55
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正在以不同方式“出海”,在国际传播格局中以自塑的形式构建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中国文化符号传播一直以来重视古代文化符号和全国性文化符号的呈现,但在针对国外民众的调研中发现,其对于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度和好感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就需要对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符号进行选择与重组。在全球化社交平台盛行的当下,地方性、具象化、生活化的文化符号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因此,既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又富有当代意蕴的地方文化符号的传播能量不断释放出来。文章从符号学和国家形象理论入手,提炼既有国家和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同时兼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在角色定位、传播系统调适、传播内容和方式上进行规划设计,满足国外民众对于中国当代真实生活和具象化文化体验的需求,以此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化符号体系。在地方与国家的互动中,以可见、可亲、可感的多元一体的文化传播推动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华,是建构文化身份的一种极佳方式,而短视频平台能够快速实现其传播需求,通过互动等方式快速帮助用户建构文化身份认同。文章通过符号互动论的视域,探讨抖音文化符号的案例,为我国短视频平台文化符号的传播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学海 《新闻世界》2023,(8):102-104
在如今媒介化时代,畲族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畲族文化传播离不开符号建构,畲乡文化淬炼民族特质,从符号呈现到符号触达,赓续畲族文化传播脉络。本文立足“景宁融媒”微信公众号平台,以符号学理论为依据,以畲乡生活、畲乡节庆、畲乡传说为切入点,并结合“景宁融媒”传播内容,探讨畲族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视觉符号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明  罗忆 《当代传播》2007,(6):22-24
符号是自然和文化联结的桥梁,在跨文化传播中,以视觉符号为载体的传播模式显得尤其重要.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由于视觉符号的感知具有直观形象化的特征,受众对所承载信息的视觉符号进行同构联想,对符号意义产生更为直接的解读,达到跨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视觉符号成为当今文化中最为流行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表征,其物化的表现已经遍及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强调着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同一性.本文旨在研究视觉符号在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赟 《今传媒》2016,(1):85-90
近年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各级政府的推动下,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越来越重视.作为只有在动态传播中才能保持文化活力、传承特定文化意义和文化符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体在其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系统这一新型媒体传播方式为例,从使用与满足理论探究宣纸文化传播的新模式.笔者通过对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系统和目前现有的宣纸技艺文化传播媒介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发现:传播宣纸技艺文化的媒介中,受众选择增强现实技术的使用动机更强,并能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获得更强烈的满足效果.因此,增强现实技术可以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或路径促进宣纸技艺以及更广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15.
人们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符号,人类世界由不同类型的符号构成,其中便包括音乐符号.从古至今,音乐符号在人类的文化世界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音乐符号具有文化意义,其以特殊形式传递感情,满足人们的心灵需求. 流行音乐是指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为大众所喜爱、被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甚至被后人传唱的器乐和歌曲,是一种以娱乐为主的流行文化现象.如何辩证看待流行音乐传播符号,目前仍然是值得学界探究的问题.由陆正兰所著的《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从这一问题入手,开启了对流行音乐的创新研究.该书依托符号学原理,构建了流行音乐符号传播系统,阐释了音乐符号的传播意义,主张根据符号特点理解音乐文本、掌握流行音乐符号传播的要义.该书探讨了流行音乐社会影响的符用学机制,分析了流行音乐传播的要素,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流行音乐符号学理论体系,为流行音乐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书籍形态学研究范畴中,如果文化传播是视觉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那么符号学便是文化传播中的文化特质之一.这种经纬关系是由符号围绕传播来编织意义的.书籍形态学中应涵括的后现代符号学是通过符号形式、符号结构和符号组合等形式来传达概念,并进而在主旨文化传播的书籍形态学中经纬艺术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传播(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又称“交叉文化传播”或“超越文化传播”,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传者与受众在各种领域和层次上的符号性信息沟通活动,它主要表现为跨民族、语族、种族和国家等传播类型。 从本质上说,任何传播形式都围绕着理解而展开,但在跨文化传播中,理解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消费社会的来临,使女性符号成为广告中经久不衰的主题。随着与欧美流行文化的碰撞,"跨属狂欢"逐渐成为我国广告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卖点,同时在媒体自由度、娱乐化程度日益增加的趋势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通过符号学的角度来阐释"跨属"后的广告女性形象,分析这种文化得以传播所依凭的符号要素及其原因,企图揭示在符号暴力的驱动下,这种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使文化趋于同质化后产生的被动宣传和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国梦”的宏大目标,“文化强国”“中国梦”一时间成为热门词.如何从全球传播大环境下认知并实现这一目标便是本文的主旨.文章以当下的文化乱象为切入点,从全球传播的角度阐释“文化强国”和“中国梦”的社会功能、现实意义以及相互关系,并通过揭示发达国家对弱小国家进行“文化殖民”的现实,从历史和现实角度阐释“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国梦”有效助力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0.
王国庆 《新闻世界》2014,(5):250-251
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通过利用符号进行"编码—解码"的活动来实现信息的传递,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同一符号的所指大相径庭,从而影响传播效果,因此跨文化传播者作为不同文化交流的节点,需要找寻不同文化中表示相同意义的符号,并对其进行编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跨文化传播中的意义最大限度的被受众所了解。天主教对传统的圣母画像进行"二度编码",将中国传统的象征符号融入天主教文化之中,寻找两种文化共通的意义空间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做法能很好的诠释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