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应激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意在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级的全日制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5200名,对所有学生发放中国大学生应激量表(CCSPSS),并考察以生活事件为应激源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程度,对比不同群体的心理应激的差异性.结果:生活事件,日常琐事,负性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较大.在个人发展、生活琐事、负性事件、正性事件对男生的心理影响较大.结论:应当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独生子女的调研,了解其应激因素,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城市生源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发现:城市生源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焦虑、抑郁、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偏执、强迫、依赖和精神病倾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在躯体化、自卑、性心理障碍和冲动四个方面差异不显著;城市生源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心理更健康.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编大学生谦虚量表对6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谦虚心理的现状及其特点.结果显示,大学生谦虚及其各维度的得分均属中上水平,大学生谦虚心理及其各维度均不存在性别差异.独生子女大学生谦虚认知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谦虚行为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来自县镇的大学生谦虚动机维度得分高于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使用中国大学生应激量表(CCSPSS),在调研的基础上,考查了生活事件作为一种社会应激源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程度。分析了不同群体心理应激的差异。旨在全面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询工作。  相似文献   

5.
应对效能、归因方式与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与应对效能和归因方式的关系,以及应对效能、归因方式和人口学变量等对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的影响作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理论与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效能量表、归因方式量表和自编的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问卷对福建省3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女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比男大学生积极。(2)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要更积极。(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要积极。(4)应对效能、归因方式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高校心理健康应当面向全体大学生、特别针对特殊大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归因训练和应对效能训练,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良好的应对效能,以期改善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和心理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新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对某高校2008级部分新生的心理压力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研究生新生在过去一年中遭遇学习、生活、发展、社交、家庭、负性事情及琐事方面的影响超过大学生平均水平:男生较女生容易出现学习方面的心理压力;理工类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交、负性事情和生活琐事方面的压力要高于文史类学生;非独生子女学生在社交、正性事情和生活琐事分量表的得分高于独生子女学生:农村生源学生较城镇生源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并提出应有针对性地在研究生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以提高其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采取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380名本科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与客观评定。根据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各因子得分,按照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镇学生或农村学生逐项分析比较差异。针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采用白尊量表(SES)、社会支持领悟量表(PSSS)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等,对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在整体上低于一般大学生;是否独生子女、应对方式、资助方式和社会支持领悟水平与贫困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存在显著性相关。应特别关注非独生子女贫困大学生,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完善社会资助体系等,以有效改善贫困大学生整体自尊。  相似文献   

9.
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教育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相比较,在心理发展状况和个性心理特点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弱点。针对他们的心理优势和弱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独生子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抓好独生子女的入学教育;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对西南民族大学65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并且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寝室关系质量良好,仅在性别和经济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心理状态与寝室关系之间以及内部各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CD-RISC量表对甘肃省74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应激承受能力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在坚韧维度有统计学意义;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城乡生源地在乐观维度有统计学意义;年级在总分和坚韧维度都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ULAQ)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独立学院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在教学模式与学习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立学院文科生与理科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环境因素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独立学院农村大学生与城镇大学生在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立学院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方面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独立学院大学生各年级的学习适应呈对钩状("√")的趋势,左边的低端顶点代表大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中间的低端点代表大二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右边的高端顶点代表大四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研究工具,随机抽取了六所高校434名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女性,心理症状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这几个方面;低年级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高年级女大学生差,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独生子女女大学生。  相似文献   

14.
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相比较,在心理发展状况和个性心理特点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弱点.针对他们的心理优势和弱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独生子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抓好独生子女的入学教育;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深圳大学学生心理适应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量表测查及该地,对深圳大学在校学生的心理适应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深圳大学学生的心理适应水平普遍较好;(2)大学生的心理适应水平存在着性别差异,男生的心理适应水平高于女生;(3)本科生与专科生心理适应我显著差异;(4)父母间良好的人利于孩子心理适应水平的发展;(5)家庭出身背景理智一定的影响作用;(6)心理适应水平最好的被试均来自非独生子女的工人和干部家庭、且都是男性  相似文献   

16.
使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量表、压力知觉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14名大学生进行测量以考察大学生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文化取向及其与心理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大学生集体主义比个人主义得分高;集体主义取向没有性别差异,但男生在个人主义取向上得分显著比女生高;在我国当前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取向有利于心理适应,极端集体主义者有更好的适应;虽然个人主义取向与心理适应相关不显著,但极端个人主义者心理适应较差。  相似文献   

17.
以厦门市两所高校的500名学生为被试,对大学生择业心理应激源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厦门市大学生择业心理应激源主要包括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和家庭同伴因素等三个方面;厦门市大学生在择业心理应激源上出现性别差异、专业差异、院校差异和家庭背景差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择业心理指导时,应注意来自各方面的应激源,根据不同背景的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大学生的复原力在应激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调节作用,采用亚洲复原力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山东省某高校的62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复原力各维度及总分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P<0.05).应激各维度及总分与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消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二,复原力可调节应激对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的影响.结论是大学生的复原力在应激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对532名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弹性总量表及坚韧维度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力量和乐观两个维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心理弹性总量表及坚韧、力量、乐观3个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大学生心理弹性不存在居住地、学科性质和是否独生子女等的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河北省邢台学院的3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从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教学模式、环境因素及身心健康等六个维度对学习适应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总体上不乐观,处于偏低水平,尤其是在教学模式适应和学习态度适应方面.(2)男生和女生在学习适应上没有显著差异.(3)本专科生在学习适应性上差异不显著.(4)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适应性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学习能力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存在着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明显好于独生子女.在学习态度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存在着显著差异,独生子女明显好于非独生子女.(5)大学生适应性在居住地城乡上没有显著差异.(6)各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上存在着极其显著差异.各个专业在环境适应、教学模式适应方面存在着极其显著差异,在学习动机、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7)各个年级在学习适应性上没有显著差异.各个年级在环境适应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在其他方面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