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坐在面馆里,恍然想起两人,一是王弼,一是李贺.他们虽然不在同一时代,却面临着共同的问题. 王弼是三国营魏时期的哲学家,王晓毅在《王弼评传》一书中说他“成功地解答了有与无、有为与无为、名教与自然等一系列学术难题”,“全面刷新了《老子》《周易》和《论语》,奠定了魏晋玄学的理论基础,将中国文化引入儒道融合的新时代”.而世界留给王弼做完这些的时间只有24年.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历史上,“无为”与“有为”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庄子·大道》称:“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孟子则说:“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道家的“无为”与儒家的“有为”在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始终各擅胜场。  相似文献   

3.
要“无为”首先得“有为”。从“有为”到“无为”,这是一个飞跃,是企业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班子团结,形成全力,是实现“无为而治”的先决条件;千方百计提高职工素质,则是实行无为而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卢伟豪 《兰台世界》2013,(12):140-141
战国时期法家辈出,商鞅尊“法”,申不害重“术”,慎到崇“势”,韩非子却集三者之精华,熔“法”、“术”、“势”为一炉,建立了一套以“法”为主体、“术”、“势”为补充的“三位一体”法家哲学体系,这个体系深深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思想制度.  相似文献   

5.
刘颖  孙明哲  李群  王莹 《兰台世界》2014,(2):127-128
本文对庄子哲学思想中管理艺术上的阐述,将遵循着人的自然性与人本身的内在必然性,结合管理的原则来分享庄子的管理本体论,并从“无用之用”、“自然无为”以及“和谐观”中来廓清庄子思想所要达到的管理境界.  相似文献   

6.
邢晨  刘玮纬 《兰台世界》2016,(8):121-123
老子是世界历史上100位最有影响的文化名人之一,其著作《道德经》构建的生命哲学体系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关于生命的存在方式,老子主张"无为""、不争""、虚静"。重新审视老子的"无为"思想和其所主张的生命存在方式,能够更好地处理自我关系、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图书馆馆长工作为实践基础,感悟老子《道德经》思想。提出图书馆馆长应顺"道"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为在前,无为在后;借四面八方之力;"治‘大馆’若烹小鲜"等治馆理念。  相似文献   

8.
陈迟 《大观周刊》2011,(22):213-214
本文先以先秦儒家和遭家对“害”“意”关系的解释为背景,引出东汉王弼在玄学思想的启发下提出“言意之辩”的观点。再通过对王弼的“言”“象”“意”三者关系的详细解读,来理解“言意之辩”对后世文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将老子的管理哲学与馆长的管理艺术结合起来思考,认为道家管理文化中的“人本”、“自然无为”、“不言之教”、“天道无亲”、“慈爱”、“自知者明”思想对新形势下馆长的管理艺术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传统文化重“明心性”的价值取向和主“一天人”的思维方式皆是以“无神”为其本质特征的.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佛,尤其是儒道两家对“上帝”与“鬼神”所采取的态度以及儒家的“人事为本”与道家的“自然为本”的思想,其实质亦皆是取向“无神”的.中国无神论所昭示的“人文”‘有为”“创造”“自由”诸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并最终成中华民族千古以来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无神的人文精神终将能够成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再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傅海 《新闻采编》2007,(1):27-28
千百年来,人类的思想者不停地叩问生命存在之价值,所谓“意义”与“虚无”,所谓“时间”与“空间”,所谓“有为”与“无为”……每一项讨论都带给我们一些光亮,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迷惘。2006年5月,中国大陆一所著名新闻院校的一位学业颇优的女博士抛夫别女,从八楼跃下,结束了她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央级“拨改贷”资金本息余额转为国家资本金的实施办法据悉,为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国家计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中央级“拨改贷”资金本息余额转为国家资本金的实施办法》,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本办法所称中央级“拨改贷”资金本息余额是指经国务院批准,从...  相似文献   

13.
人本思想是图书馆管理的灵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曾召 《图书馆论坛》2006,26(3):163-164
人本思想是突出人在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本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中至少应体现在“以读者为本的服务思想”和“以实现馆员自身价值为本的管理思想”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苏鹏  韩文娟 《兰台世界》2007,(5S):69-70
道家作为一个学派,通常老庄并称,正如儒家之有孔孟。但庄子对老子不仅有承传而且有明显的变异。故司马迁谓庄子“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而《庄子·天下》则言与老聃不同道。因为,老子法“自然”而倡“无为”,却又把“无为”解释作“无为而无不为”,且多言权谋、政治,这后来被黄老学派吸收发展成“君人南面之术”,庄子则承袭老子的自然主义,而把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修正为纯粹的“无为”,并设计出“自然无为”的理想人格。固应上溯老子,却应以庄子为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王冰纯 《大观周刊》2011,(37):30-30
“无为”的思想是庄子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庄子的"无为"思想一方面体现在他的人生观上,一方面体现在他的治国观上,并且两方面具有重要的内在联系,对后人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无为”和“坐忘”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但虚我以待、无欲无求的“无为”与精神上自由翱翔的“坐忘”看似矛盾。本文先从各自基本含义入手,抓住二者归因的相似点,通过对“真人”、“无用之用”等的剖析,解决二者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儒家管理文化与图书馆管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张红 《图书馆论坛》2002,22(4):9-11
文化将儒家管理文化与图书馆管理结合起来思考,认为儒家管理文化中的“有为”、“常德”、“和谐”思想对21世纪图书馆的生存、发展、竞争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论述了儒家管理思想引入图书馆管理,是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韩愈以儒学尊崇,希望通过对世人进行思想教育,从而提升品质,他推崇儒学.本文以此为依托,重点论述了韩愈正心有为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内涵,并通过韩愈的教育理念去诠释“正心有为”.  相似文献   

19.
老子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思想,主要是在讲“道德”。《老子》中所论及的“重生轻物”、“不争”、“无为”、“柔弱胜刚强”等,均是“自然守弱”方法论原则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同样把老子思想运用于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鸣  李晓艳 《兰台世界》2015,(3):107-108
王弼是魏晋时期的玄学大家,思维敏捷、才华出众、善谈玄理,并对音乐美学具有独到的见解。尽管人生短暂,但他却构建出自成一家的哲学体系,在经学和哲学领域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受到当时世人的广泛关注,并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