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不只存在于日常的语言交流中,同时也表现在思维和行动上。当人们在表达抽象事物时,大脑会借用具体事物产生隐喻性思考,从而达到理解抽象事物的目的。隐喻的功能就是用一种熟悉的事物或想法来表述另一种相对陌生的抽象事物或想法。人们使用隐喻性语言来表达抽象思维,但不同语种对于同种抽象事物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这突出表现在思维中时间与空间的概念转化上。不同的语言在思维中对时间概念的表达是对等的,而对空间概念的表达并不是对等的。  相似文献   

2.
隐喻的实质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表达另一种事物”(Lakoff and Johnson,1980:5),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1](p·28)作为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隐喻是词义引申、演变、转移的重要途径,也是衍生新词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孔维涛 《考试周刊》2010,(22):101-101
认知语义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更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的手段。隐喻能力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思维能力,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人们普遍使用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它实质上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某一类事物。对于隐喻的理解我们必须依赖我们的经验,即背景知识。由于不同民族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文化上的差异,隐喻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隐喻理解的多样性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对隐喻的认知语境分析,寻找最佳翻译策略,使译文读者最大程度获得与原文读者等同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潘琴 《双语学习》2007,(3M):90-91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人们普遍使用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它实质上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某一类事物。对于隐喻的理解我们必须依赖我们的经验,即背景知识。由于不同民族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文化上的差异,隐喻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隐喻理解的多样性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对隐喻的认知语境分析,寻找最佳翻译策略,使译文读者最大程度获得与原文读者等同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其普遍性和共性。但是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在此,我们将对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不同所导致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存在的这些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隐喻的本质在于借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分析、感知、描绘另一类事物.隐喻既是一种言语行为,又是一种心理过程,同时它还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语言不能包括全部的认知能力,也不能决定认知能力的发展,但语言在动作内化为思维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语言能够促进认知的发展.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是人类借以认识世界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现代隐喻研究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活动。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人类最早是通过人体隐喻认知和表述客观世界的,人体隐喻是原始人类的一种最普遍的思维方式。对英汉民族语言和思维上的共性和差异的研究,证明人体在人类的语言和思维中的确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同时,这项研究对英汉语的词汇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代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形式,更是一种人类普遍的认知方式。隐喻是用某一领域来说明另一领域的认知活动。人们以熟悉的动物为原型来认知其他事物,从而丰富了自己的语言,扩大了认知域,以此更好地认识和描述新的事物。  相似文献   

10.
<正>隐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式和表达途径。莱考夫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人们日常交流的概念系统也是通过隐喻来构成和界定的。”隐喻思维可以强化学习者对概念的内在表征,使学习者以具身经验来理解抽象概念,以熟悉概念来映射陌生概念,形成基于个体意象图式的隐喻理解。郑毓信教授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手势和身体活动,以及隐喻、生活经验等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鲜明地指出,隐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隐喻不仅是修辞的简单附属品.也是一种由语言承载并凸显的思维方式。隐喻能帮助人们通俗形象地理解晦涩难懂的概念,借助自身和周围事物的具体意象来认知无形世界和表达抽象概念。隐喻所具有的概念属性与其植根于我们的身体经验的属性为其命名功能提供了可能性.凸显隐喻在人类认知世界和创造文化中发挥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隐喻是词义产生的主要理据、是表达的机制、是同义和多义的来源。隐喻认知能够促进英语学习者认识和理解语言,培养隐喻思维能力和英语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其不仅弥漫于日常语言中,还广泛地存在于宗教、哲学、科学和艺术等人类文化中.作为人类认知和文化建构的重要方式,隐喻与教学的关联是必然的.教学隐喻是教学思想和实践中通过其他事物认识、理解和表达教学相关问题的语言和认知现象.教学隐喻是情知的统一体,通过其达成的认知往往渗透着情感.教学隐喻的功能具有二重性,其在凸显事物的某些特征的同时,也在遮蔽其另一些特征.教学隐喻还具有不确定性,这也使其呈现了开放和多样的特征.从宏观上看,教学隐喻的生存环境分为两大方面:一是教学思想,二是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4.
隐喻的认知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是人类一切语言的普遍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在人类思维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菥和探讨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旨在探究隐喻研究由修辞到认知的历史发展走向,隐喻认知本质及其产生的认知心理基础,隐喻的认知功能以及隐喻是如何生成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15.
李浑灵 《考试周刊》2011,(92):22-23
隐喻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之一,它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隐喻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外一种事物的方式,是从一个认知域向另一认知域的映射。为了探索概念隐喻知识的引入对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作者引入一项实验,其结果肯定了概念隐喻对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的积极影响。在词汇习得过程中运用概念隐喻知识,有助于词汇的记忆和词义的扩展,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  相似文献   

16.
论隐喻的普遍性和认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认知角度出发来探讨隐喻的普遍性及认知性。其内容包括: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类思维、认知的一种方式。它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同时,笔者认为,隐喻和认知的互为肯定是语言学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7.
杨妍  彭雪华 《英语辅导》2014,(1):157-159,177
隐喻是语言现象,更是认知现象,它与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发展密切相关。人类拥有几乎相同的身体经验,导致人们的世界隐喻观也是相似的,因此英汉这两种不同的语言中的"心"的隐喻表达就存在相同点。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孕育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导引不同的认知思维,所以英汉"心"的隐喻表达又存诸多相异。本文依据隐喻认知理论,结合英汉语料,对英汉语言中的词汇"心"的隐喻表达进行认知剖析,以揭示语言背后的认知机理。  相似文献   

18.
赵尹 《考试周刊》2011,(36):21-21
人类在认知较抽象的难以触及的经验域时总是根据熟悉的具体的经验域,借用隐喻来认识、表述这些经验域。动物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物种,为人类的认知提供了最为熟悉的具体的经验域。人们常用动物显著的种属特性来转指或表达其他事物或人的不显著的特性,而其基础就是认知隐喻。动物词汇的认知隐喻意义属于联想意义,通过联想相似性而产生。这种联想相似性主要来源于动物特性映射、文化映射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19.
王迪 《林区教学》2011,(1):73-74
认知语言学中将隐喻视为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基本思维和认知的概念化方式。由此可见,隐喻是人类赖以形成、组织和表达概念的基础与手段。人们往往试图运用某方面的知识去理解其他方面的事物,这种方式创造了无数的隐喻。它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两种概念联结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识领域的联想。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日常语言中非常普遍的现象,隐喻性语言是日常会话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隐喻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隐喻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它利用人们熟知的事物类比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