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中选择题的命题,与往年相比,有了一些新的特点。表现在: 一、干肢关系似真性增强,解题时要做到“三个审清” 干肢关系似真性增强具体表现在,命题含义深刻,题肢迷惑性强,考查能力要求高。这就要求在解答选择题时必须做到“三个审清”;一是审清题干的含义和要求;二是审清题肢,善于挖掘题肢中隐蔽的不符合题干  相似文献   

2.
要做好政治主观题,要有正确的审题思路。首先,审清、审准材料,因为材料是答题所需信息的载体;其次,审设问,要明白、了解命题者的考查意图;同时,要掌握科学的解题和组织答案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3.
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是其数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是运用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怎样解题?”是我们数学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解题,首先要审清题意,其次,还必须善于观察、分析、联想,将原命题“转化”为新命题,以利于原命题的求解或证明,数学解题中的“转化”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命题等价转化如果所给的命题的语言过于集中,高度凝练,不便于进行数学信息处理,那么首先必须把这些不便于进行信息处理的语言转化为便于数学信息处理的语言例1 绝对值比1小的全体实数的集合S,S的元素a、b之间的运算*定义如下:a*b  相似文献   

4.
审清题意是解数学题的前提。要使解题全面正确,必须系统全面地理解题意,洞察问题的实质,揭示问题中的隐含条件,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容易下手。但有的同学往往因为审题不清而导致解题错误。现结合教学中的审题提出“六性”,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只要有教学,就必然会有考试;有考试,就必然需要命题。同样,只要有命题,就必然会有解题;有解题,当然就存在着析题。为此,不少学校、众多教师,都把“命题·析题·解题”当作师资培养、教师能力提高的重要抓手。其实,我们更应该作一点“上位”思考,从学科建设的高度来看待“命题·析题·解题”的重要性。因为,“命题·析题·解题”关乎日常教学的展开与评价,关系到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发展与成长,涉及全体学生的学业水平与个性养育节点,它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只要有教学,就必然会有考试;有考试,就必然需要命题。同样,只要有命题,就必然会有解题;有解题,当然就存在着析题。为此,不少学校、众多教师,都把“命题·析题·解题”当作师资培养、教师能力提高的重要抓手。其实,我们更应该作一点“上位”思考,从学科建设的高度来看待“命题·析题·解题”的重要性。因为,“命题·析题·解题”关乎日常教学的展开与评价,关系到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发展与成长,涉及全体学生的学业水平与个性养育节点,它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审题就是从题目本身去寻找“怎样解这道题”的钥匙,也叫做弄清问题或理解题意.笔者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到,学生在解题上的不成功常常可以追溯到“题意未审清或审不清”的解题起点上,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是:出示题目之后立即就讨论解法,获得解法之后就迅速进入下一道题.其实,学生在“如何理解题意、怎样寻找思路”上是“想知道很多而又有很多不知道”,至于“对初步思路的反思”,则十有八九都被“解题教学的现实”给砍掉了。  相似文献   

8.
一、观察与解题 解题过程中,审题是关键的一步,而观察能力又是审题的重要因素,若观察能力较差,就会对所给题目的问题关键“视而不见”,也就不可能看出命题者的意图,当然也就不会审清题意,设计出好的解题方法,或者根本无法解题。  相似文献   

9.
审清题意是确保解题正确的前提。学生往往在未弄清题意时 ,盲目解题 ,以致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审题中常见的错误有如下几种 :1.题意不明。学生对数学中的一些数学术语、概念、性质理解不透 ,混淆不清。如不常用的“方位角”、“最简根式”等 ,也有一部分学生是语文基础较差 ,理解不清 ,如将“相向”与“同向”混淆。2 .漏看条件或漏看结论。如 ,求过点 m(0 ,1)且和抛物线 y2 =4 x仅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方程。有学生就可能把“一”漏看 ,误认为有公共点的直线方程。又如 ,已知抛物线 x2 =4 y与圆 x2 + y2 =32相交于 A、B两点 ,圆与y轴正半…  相似文献   

10.
五审七法     
一、选择题的“五审” (一)审清题型 近几年,政治科高考通常采用单项选择和不定项选择两种,这反映了选择题应选之项的数量关系,从中体现了试题的难易程度。因此,考生首先要审清题型,明确这种数量的限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单项选择题还有两种不同的具体要求,即正确选择和最佳选择。例如,1989年高考第一题要求“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而1990—1992年,高考第一题的要求均为“下列各题,各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这两种要求有联系也有区  相似文献   

11.
【能力定位】初中阶段的作文以命题作文为主 ,命题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审清题意 ,是写好命题作文的关键。一般地说 ,审清题意必须符合三个要求 :“准” ,就是准确理解命题意图 ,把握文题的限制条件 ;“深” ,就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在文题充许的范围内多角度拓展和丰富题意。【要点阐释】审清题意的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揣摩命题意图的能力每道优秀的命题都包含着命题者的意图。揣摩命题意图 ,就是分析命题者“为什么命这个文题” ,探究命题的依据和出发点。善于揣摩命题意图 ,写作时才能深谙“行情” ,投命题者“所好”。命题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的试题中,命题者常设置多余条件,诱使解题者误入迷阵.审清条件,排除干扰,是解题重要的一环.本文试举几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构造法”奉反例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运用杨广才要证明一个数学命题正确,必须对命题所包含的所有可能情况及类型予以证明,切忌特殊代替一般。不然,证明不严密,所得结论不一定普遍成立。但对一个命题推证其不成立,只要举一个反例即可。这时的要求与前者恰恰相反:越特...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同学们在解题时,理解题意也就是理解命题的意图,这是解题的关键。只有对题目有深刻的理解,才能从题目的情境中排除干扰信息,捕获正确信息,才能使问题得到巧妙且迅速的解决。如不能深入理解题意,则可能会被题目中所设置的干扰信息所迷惑,误入命题者所设置的“陷阱”,这样可能使解题过程变得复杂而不能迅速得出正确答案,还可能“陷”进去而不能自拔,造成思维混乱,从而得出错误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对同学正确思维的培养,还应注意自身的钻研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求解数学问题,就是要揭开“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是探索从“已知”可以导出怎样“未知”?因此,在解题时,必须要通盘考虑,胸有全局。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设计好解题的层次,然后下笔求解。这样可以少走弯路,现举数例。以探解题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物理命题中,命题人往往设置“陷阱”,它可以矫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一些毛病,同时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何才能轻松地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  相似文献   

17.
选择题是科学性很强的标准化命题,以客观性和科学性为基本特征.这种特征(特别是不定项选择)决定在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上有较高要求.解答不定项选择题要做到三个要:一、要审清题意,把握题眼题意是题干内容的特定规定性,审清题意就是把握题干的特定内涵.题眼是具体体现题意的关键性字眼,决定着题肢的取舍.审清题意把握题眼是解题操作的关键和首要.  相似文献   

18.
解题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而审题则是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为只有审清题意,才能获取有用信息,并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保证解题的质量。审题过程中的认知行为与思维活动同步运行,二者的关系可图示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命题原则一般来说,高考作文命题有七大原则: 1.时代性原则。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命题总是与社会热点有关。2.间接性原则。认为高考作文题虽然是考热点,但出题是间接的。例如:“反对台独”是热点,命题可能是《归》、《手足情》,而不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20.
“热点问题”,是指本学年度的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是当年可能被选取作为中考命题素材的重大事件或热门话题。历年的“社会·思品”中考试卷都不回避热点问题,试题运用鲜活的热点问题创设情境,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本文以绍兴市“社会·思品”中考试卷为例,谈谈“热点问题”在中考试卷中的功能及相关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