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杨艳 《中国教师》2009,(Z1):212-213
800m跑是田径比赛中对体能要求较高的项目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依据女子800m项目训练特点,结合间歇训练法的训练原理以及田径运动发展的新趋势,分析间歇训练法对800m项目训练的影响,提出对女子800m训练的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女子800米跑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及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
速度耐力型运动项目包括很多,总的来说应是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如径赛项目中的400m、800m、1500m跑。这类运动项目在运动时乳酸生成愈多,则糖酵解供能力愈强,愈利于保持速度耐力,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专项训练对女子赛艇运动员乳酸无氧阈的影响,以辽宁省女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两周的专项训练。结果表明,在通过两周中等强度长时间的专项水上技术训练后,队员在完成同等功率的运动时,血乳酸和心率均明显下降,乳酸无氧阈功率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提高。因此,乳酸无氧阈可以用来评定运动员的有氧耐力以及选择有氧训练的适宜强度,来改善和提高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能力。本研究旨在通过乳酸无氧阈的测试来安排训练强度,评价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800m跑的项目特征,供能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800m跑是一项长时间高速度的运动项目,其无氧供能高达90%,在训练中应紧紧围绕无氧供能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5.
800米跑是田径运动难度最大的体能类极限下强度项目.现从体能类项目训练的根本点出发,运用生物化学的原理,结合当今田径发展的新特点,对800米跑的供能特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认为,随着800米跑成绩的不断提高,其速度水平的不断提高,供能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无氧代谢供能所占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大.因此800米跑运动员的在比赛季节的训练也就越来越多的以无氧代谢训练为主.虽然有氧代谢供能在800米跑中只占所需能量的很少一部分,却是消除体内乳酸的重要手段.对提高800米跑运动成绩有效途径进行探索,以期对800米跑运动员的训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基础速度洲练是中长跑运动员训练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长跑运动员的基础速度能力是决定运动成绩和比赛名次的因素之一。中长跑运动员的基础速度能力可以决定最后的冲刺速度。在其他条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运动员的百米跑能力往往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因此,在制定中长跑运动员训练计划时,必须仔细研究基础速度训练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速度耐力型运动项目包括很多,总的来说应是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如径赛项目中的400m、800m、1500m跑.这类运动项目在运动时乳酸生成愈多,则糖酵解供能能力愈强,愈利于保持速度耐力,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8.
800米跑被国际上公认为是最难训练的项目之一,因为800米跑既要运动员有速度、同时又要有耐力,还要使速度和耐力之间达到一个平衡.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本文从800米跑的耐力训练出发,运用人体生物化学原理,并结合当前800米训练的新手段和新方法,对800米跑的供能特点和训练手段进行分析.分析认为,800米跑成绩的提高与运动员的供能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无氧代谢供能所占比例越大,其成绩就越好.所以,800米跑的训练要以无氧耐力为主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400m跑训练应归属何类项目训练体系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造成了不少教练员对400m跑项目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这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400m跑运动员成绩提高的主要障碍。从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几个不同角度对200m、400m、800m跑项目作比较分析研究,旨在对400m跑训练应归何类训练体系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长跑运动员具备良好的速度能力及其科学化的训练,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确立以“速度为核心”的训练思路及建立“多次课”的训练结构。对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特点及其科学化的训练进行研究得出:第一,运动员的全程速度明显提高,呈现两头快?间稍慢的速度特点。第二,重视运动员的起始速度和最后冲刺速度的训练。第三,通过增加无氧乳酸训练、混氧训练提高运动员的途中跑的速度。第四,重视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训练,以上对培养高水平中长跑运动员所具备的长时间高频率、快节奏的奔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利用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分析了相关专家对定向越野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并对运动员的训练体会以及本人在运动员时、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体会进行了总结,为科学地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艺术体操项目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关性项群,在我国的发展比较年轻,随着规则的不断改变,技术发展对运动员体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特征为研究对象,总结出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手段的特征,可为艺术体操项目的体能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全国第六届全运会男子百米决赛前二名运动员与第二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百术决赛二、三名运动员的全程速度变化比较,剖析我国男子百米运动员在全程速度变化上与世界优秀选手之间存在的差距,并分析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找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远红外瓷珠热敷对一次性力竭运动疲劳消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远红外瓷珠热敷对一次性力竭运动后血乳酸的变化,探讨其对运动性疲劳消除的作用以及促进机体恢复的可行性.通过对20名运动员一次性力竭运动后血乳酸的测试结果表明:远红外瓷珠热敷能使一次性力竭运动后血乳酸明显下降,有利于消除疲劳,改善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影响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指标的能量代谢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强度运动状态下篮球运动员机体消耗的非蛋白供能物质的量与运动训练中的体能训练间的关系,了解能量代谢在篮球运动员体能测评方面的作用,并将其应用到篮球运动员选材、教学与运动训练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运动训练中的技术训练是直接影响运动员竞赛成绩和运动潜能发挥的重要环节。运动员的技术训练应朝着什么方向去,这取决于教练员和运动员对专项技术的理解。本文从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和统计学的角度辩证地提出运动技术模式的确定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我国在残疾人运动员初期选材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实践研究,对云南省红河州残疾人运动员进行初级选材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残疾人初级训练层次是让一个普通残疾人成为运动员的选材研究,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空白。因此,提出对残疾人初级选材的研究,旨在完善残疾人选材模式,以此促进我国残疾人运动员选材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Research on the complex issues that underpin Talent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ID) appears to be divided into five key constructs: sport specialization and selection, practice, athlete development, junior and adult success, and the role of stakeholders in the sport system. Analysis of each construct indicates tha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research theory and reality in terms of outcomes for practice in athlete development, although the reasons for this are unclear. These differences may, however, indicat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adult success in young athletes identified as ‘talented.’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stakeholders construct also indicates both a lack of coherenc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ID systems and processes between key stakeholders in the TID process and a lack of research into the importance of such coherence in developing young athletes.  相似文献   

19.
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变化及调节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赛的田径运动员所能达到的运动成绩,除了受其自身素质和后天训练等因素影响外,也与他们赛前的心理变化有直接的关系。本文结合田径运动的特点具体论述了影响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变化的诸多因素,以及通过哪些具体的心理调节,才能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和稳定性。消除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为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调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