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教版新高中《化学》第三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中安排了“乙二酸受热分解”实验。如果在教学实践中,按照教材步骤“给试管中的乙二酸晶体加热,将分解产物先通人干燥的冷的小杯中,然后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及所给图示完成这个实验时,发现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实验装置不合理,实验过程中乙二酸熔化后流向试管口并有凝结,实验难于继续;②小烧杯中检验到的水是晶体中的结晶水还是(COOH)_2热水分解生成的水?③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CO_2还是升华逸出的(COOH)_2?生成的沉淀物是 CaCO_3还是 CaC_2O_7?为此,笔者设计了乙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三册《化学》(必修加选修)82页一个演示实验“乙二酸晶体受热分解”,笔者经多次实验,认为该装置问题较大,不能使实验成功进行。1主要原因1.1乙二酸晶体熔点为100.1℃,受热易熔化为液体,所以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而不应向下倾斜,否则熔化的液体会从试管口流出。1.2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不能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笔者将此时产生的气体导入少量蓝墨水,结果墨水褪色,证明此时气体中含有乙二酸蒸气,这时导入石灰水,不能证明产生的气体有CO2,因为乙二酸钙也是沉淀。1.3尾气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因为产物还有CO,会污…  相似文献   

3.
在现用教材《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选修 )化学》第三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二节 ,关于乙二酸 (俗称草酸HOOC -COOH)化学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部分 ,书中根据乙二酸的分子结构特征 ,预测乙二酸可能具有的性质 ,并设计了实验方案 ,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其中对于验证“乙二酸受热分解”这一化学性质的实验设计如下 :“如图 1所示 ,给试管中的乙二酸晶体加热 ,将分解产物先通入干燥的、冷的小烧杯中 ,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观察现象……通过实验 ,可以观察到乙二酸受热分解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图 1 草酸晶体受热分解可是 ,…  相似文献   

4.
高中化学第三册82页关于“乙二酸受热分解”有如下的图示和一段文字:“给试管中的乙二酸晶体加热,将分解产物先通入干燥的、冷的小烧杯中,然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5.
草酸学名乙二酸,分子式为C2H2O4,其结构简式为HOOC—COOH,在第三册化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加选修)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中的第二节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介绍了其化学性质:乙二酸呈强酸性,酸性比乙酸强,能使Na2CO3分解;乙二酸受热分解有CO2生成;乙二酸能使KMnO4溶液褪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三册<化学>(必修加选修) 82页一个演示实验"乙二酸晶体受热分解",笔者经多次实验,认为该装置问题较大,不能使实验成功进行.  相似文献   

7.
二、实验仪器药品 CO_2气体发生器;导管;双孔塞;试管;大理石;稀盐酸;饱和Na_2CO_3溶液;澄清石灰水。 三、实验现象 当CO_2气体通入盛饱和Na_2CO_3溶液的试管1时出现浑浊;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2由澄清变浑浊再由浑浊变澄清。  相似文献   

8.
徐滨 《中学理科》2006,(7):81-81
有这样一道习题: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测定本地出产的一种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他(她)们进行了这样一组实验:实验开始称取了10g矿石样品,放人硬质试管通入足量的CO加热,使其中的氧化铁完全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事先称量好的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至不再产生沉淀止,过滤除去沉淀,再对石灰水进行称量,石灰水减轻了8.4g,试计算该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已知铁矿石中杂质不分解出CO2且也不会与CO发生反应生成CO2)  相似文献   

9.
<正>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其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可用于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教材中酵母菌呼吸方式探究实验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通入甲A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_2,以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_2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2)乙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_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化学碳酸盐与碳酸氢盐溶解度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初中学过往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首先变浑浊,然后变澄清,这一观念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讲解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时,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进行反思与重构,结合实验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1原有的思维定势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实验二氧化碳的性质”在一个试管中注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发生什么现象?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又有什么现象发生?如果试管里的液体变得澄清,用试管夹夹住试管进行加热,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解释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物》第二册生理部分“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的实验中 ,教材的设计是准备甲、乙两支试管 ,分别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甲试管静置空气中 ,乙试管则用玻璃导管向石灰水中吹气。这样 ,甲、乙两试管可比较性较差 ,学生不容易得出清晰、正确的结论。不妨这样去做 :准备甲、乙两支试管 ,分别加入等量澄清的石灰水。让两名学生分别同时向甲试管的石灰水打气 (用专供篮球、排球等充气的打气筒 )和向乙试管的石灰水中吹气 (用玻璃导管 )。一段时间后 ,可见乙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混浊了 ,而甲试管中的石灰水却无此现象。指导学生分析 :同样是“…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木炭还原氧化铜"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演示实验6-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木炭具有还原性,同时为第八单元学习金属的冶炼打下基础. 教材中实验: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在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见图1),用酒精...  相似文献   

13.
李继文 《化学教学》2002,(12):41-41
《化学教学》2 0 0 2年 6期发表的刘宝国老师的《浓硫酸和木炭反应实验方案设计》 ,在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与设计时 ,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 :实验设计方案的严密性。一个不严密的设计 ,会得出一个不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甚至一个错误的结论。此后的结果 ,是学生不受其益 ,可能反受其害。刘老师在文中所述的几种设计方案及改进后设计方案中都存在一个问题 :生成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因为SO2 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只有先检验SO2 后并进一步证明SO2 被除净 ,再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才能证明产物CO2 …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上海化学中考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为了探究氧化铜与碳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氧化铜和碳的混合粉末。在不含氧气的高温条件下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生成的气体产物一定是CO2。  相似文献   

15.
高等师范院校用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其中所介绍的甲酸受热分解实验的操作方法过于简单,不便掌握、因为甲酸的沸点是100.5℃, 分解温度是160℃,甲酸受热后在低于160℃时就和水蒸发后一起通入石灰水中,生成的甲酸钙是溶于水的,所以观察不到石灰水浑浊现象。  相似文献   

16.
问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吗?答在初中化学里.检验二氧化碳的常用方法是使之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但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并不一定是CO2.因为把无色的SO2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里也会生成白色的亚硫酸钙沉淀而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SO2+Ca(OH)2=CaSO3+H2O。可是CO2和SO2的物理性质并不完全相同,如CO2没有气味而SO2却有刺激性气味。因此,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问二氧化碳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支持燃烧吗?答初中化学课本中说:二…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强学生对NaHCO3和Na2CO3热稳定性的深刻理解,我们对课本中的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下图一、说明1.具支试管内装Na2CO3,具支试管内的小试管内装NaHCO3。2.A、B两支试管内装有澄清石灰水.3.加热后很快看见A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B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则无变化.二、优点1.NaHCO3和Na2CO3所处的外部条件基本相同,受热时间相同.2.对比性强,学生印象深刻.3.该实验所用的教学时间少,克服了课本中分两次操作所造成的教学时间过长的缺点.NaHCO_3和Na_2CO_3热稳定性对比实验的设计@李俊生$河北秦皇岛市第六中…  相似文献   

18.
1.往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通入适量CO_2生成CaCO_3白色沉淀;再通入过量CO_2则沉淀溶解生成Ca(HCO_3)_2。 2.往澄清的石灰水中滴加磷酸:滴入一定量H_3PO_4生成Ca_3(PO_4)_2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H_3PO_4则沉淀溶解生成Ca(H_2PO4)_2。 3.往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滴入一定量的NaOH生成白  相似文献   

19.
1原实验存在问题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和C60》中【实验6-2】木炭还原氧化铜采用如下方法(如图1所示):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最好  相似文献   

20.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实验 .其知识要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二” .一、两点注意组装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应注意两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以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到试管底部 ,引起试管炸裂 .(2 )通入氢气的导管要伸至试管底部 ,且在氧化铜上方 ,目的是尽快排出试管内的空气 ,同时使氢气与氧化铜充分接触 ,反应更完全 .二、两个先后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步骤可概括为“两个先后” .(1)实验开始时 ,先通入氢气 ,待试管中的空气被排尽后 ,再给氧化铜加热 ,防止试管内的混合气体受热发生爆炸 .(2 )实验结束时 ,应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