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高校产学研及其运行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高校产学研工程经过近 10个年头的运行 ,已得到了社会特别是高校的普遍认可 ,从合作主体的关系角度看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的运行模式 ,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由于现行产学研合作各方主体独立 ,合作中必然会出现分歧 ,导致协调困难 ,合作效益低下。为此 ,通过对产学研关系的理论分析 ,针对目前产学研运行机制存在的弊端 ,提出“建立和完善高校科技园 ,组建产学研产业公司 ,以课题或项目为中心强化产学研合作链”新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构建高校产学研新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谢开勇 《软科学》2002,16(1):82-84
由于现行高校产学研运行机制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矛盾,建立高校产学研新的运行机制就显得非常必要。该机制是组建产学研产业公司,公司由政府相关部门、高校、企业、个人以参股的形式组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事业管理、企业运作;具有协调分歧、充分体现产学研真实内涵、保障产学研各方利益和提高合作效益与成功率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经济教育一体化的必然结果。研究产学研合作的思想基础、掌握产学研合作的演变趋势有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论文在对产学研合作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产学研合作的分工合作观、系统观、博弈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同时,对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产学研合作呈现出的主体企业化、战略联盟化、网络化、集群化等演变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王伟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31(3):292-294,298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现状的考察,结合安徽省产学研合作的实际,对当前安徽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的三种现行模式:产学研供需对接会,专项科研项目委托研发,大学与企业共建实体,并分别对其发展状况做了重点分析,提出安徽省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与建立应当立足实际,科学定位,模式的创新发展应与完善运行机制相结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加快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校科技管理工作实践,分析了现阶段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现状、模式以及合作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将阻碍产学研合作的健康开展。提出了只有在政府、高校、企业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产学研合作才能持续有效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6.
创新"产学研结合"组织模式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结合政府功能定位对“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再认识,指出当前“产学研结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国际产学研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要素组成、组织形态、运行机制、主要任务四方面提出了构建新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设想,进而分析了创新“产学研结合”组织模式的战略意义,并提出了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原则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加强产学研融合和提出具有可行性的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针对目前产学研联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协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多主体协调创新的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通过建立保障制度、人才软引进、健全工作机制和协调盈利模式等实现多方利益共赢,尤其是倡导利用商业化运营公司解决目前产学研联盟中的一些运行弊端来促进产学研联盟的健康发展。研究成果把运行机制具体化,并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便于落实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产学研联盟发展的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学研联盟对科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对产学研联盟内涵界定、模式分类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产学研合作现状,得出重庆市应大力发展产学研联盟的结论;其次,深入研究产学研联盟的发展模式。对科技发展不同阶段的产学研联盟模式的选择框架进行设计,最后就发展重庆市产学研联盟创新模式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盈 《中国科技纵横》2014,(17):278-278
阐述了高职院校中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将官产学研协同理论应用于节能服务领域,结合当今节能服务领域的特点,寻求节能服务和官产学研之间的利益共同点,提出构建有效的节能服务领域官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分析协同创新平台的功能与框架,表明构建节能服务领域官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可行性,阐述了官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模型及运行机制,最终实现节能服务由孤立运行到官产学研合作运行的转变,为我国节能领域提供可参考的协同创新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产学研结合的相关概念入手,分别从产学研结合是社会经济发展客观的需求;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产学研结合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产学研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等几方面阐述了产学研结合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从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资金支持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对德国产学研联合的弗朗霍夫模式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作为借鉴,引出了对我国产学研联合模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各省市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绩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绩效,不同的学者研究侧重点不同.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投入一产出角度出发,构建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国30个省市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绩效进行科学评价,得出各省市的综合排名,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得到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高等农业院校产学研结合教育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研究、实现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探讨我国农业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明确了以科研项目作为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基础、科研基地作为产学研教育发展的平台、农业科技园作为成果转化基地与人才培养摇篮的模式。将教学、研究、生产有机地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旨在推动教学改革与成果的转化,实现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王娟茹 《科技与管理》2005,7(4):148-150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校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学生素质的教育,是实现科研成果商业化的一种重要途径。主要探讨了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历程和特征,在分析了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三种模式基础上,提出了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美国通过产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计划有力地推动了产学研合作。文章对该计划的典型代表伯克利传感器和执行器中心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探究,深入分析归纳了其运行机制特点,建议我国要探索高校企业会员制度,实施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方式,完善产权分配制度,建立产学研合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合作是加快技术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基于产学研联盟进行合作创新,是各国实现经济发展的普遍经验。在分析市场引导下的产学研联盟类型基础上,构建了产学研联盟的运行机制,并为保障产学研联盟顺利运行提供相关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8.
通过时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Technical Research Centre简称VTT)功能角色定位的研究,深入分析了VTT的运行机制,研究总结了VTT解决芬兰产学研结合瓶颈问题的关键原因是其独特的角色定位与运行机制设计,指出了VTT在科技创新体系中所发挥的效用以及值得我圆借鉴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合作是当今经济发达国家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成功经验,我国的产学研合作也日益蓬勃地开展起来,有关产学研合作的研究日益成为热点。现有的关于产学研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学研合作的法规、政策,或从产学研合作案例中归纳出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和教训D。这些研究无疑大大地促进了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但关于产学研合作最基础的动力机制的研究却并不多见,仅有的研究也只提到各方加入合作体的简单影响因素。这种简单的概括分析有失系统完整,对于产学研合作体与一般组织的区别也重视不够。本文拟针对产学研合作体的特点,对产学研合…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合作是培养人才学以致用的关键环节,拥有一个稳定、高效的产学研机构对研究型大学培养合 格的人才意义重大。本文对校企共建产学研机构运行机制与评价机制进行了探讨,并选取了一个典型的产学研 机构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