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文献法、问卷法、实地观察及访谈法,对山西省健身健美操教练员应具备的指导技巧和综合素养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归纳整合出一名优秀的健身健美操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而为健身健美操教练员的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促使健身健美操教练员队伍更加专业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目前我国健身房私教的职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时我国健身私教人才需求、社会体育专业本科教育对私教职业化建设的影响、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健身私教人才的办学条件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商业健身房对健身私人教练员需求量巨大,但必须通过社会体育专业本科教育,是成为合格健身私教的有效途径,因此,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健身私教人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目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我国健身房私教的职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我国健身私教人才需求、社会体育专业本科教育对私教职业化建设的影响、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健身私教人才的办学条件三方面进行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商业健身房对健身私人教练员需求量巨大,通过社会体育专业本科教育,是成为合格健身私教的有效途径,因此,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健身私教人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何琳 《精武》2012,(33):63-64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也越来越注重生活的高质量,而这离不开良好的身体状况。近年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健身热,因此需要培养更多的健身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体育专业人才。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针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要求来相应的指导教育学生,以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健身俱乐部教练员流失的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教练员的年龄偏低、男性偏多、兼职多、工资偏低、专业知识不足、缺乏优秀教练员及忠诚度不高,导致教练员的流失;俱乐部管理上存在弊端,导致教练员之间关系不和谐;专业教练员培养机制不足,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充分,致使教练员缺乏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针对导致教练员流失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为健身俱乐部的良好运行,以及大众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阐述了莱美集体健身课系的起源与发展,同时对苏州市开设此项集体健身课程一年以上的大型健身俱乐部中的消费者、教练员及经营管理者进行走访与问卷调查,以探究莱美健身课系的构成要素及相关特征,并在课程设置、动作编排、音乐节选和器械运用等方面与传统集体健身课程作对比分析,旨在为我国大众健身课程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教练员的工作绩效模型进行了构建与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体育健身俱乐部教练员工作绩效指标由准时服务、知识增加、体质提高、心情愉悦、规范指导、服务多样化、重购意愿、推荐意向、应答迅速、完成任务组成;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建立的健身俱乐部教练工作绩效模型分为“任务绩效”、“效果绩效”、“服务绩效”3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体育健身俱乐部教练员工作绩效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健身俱乐部教练员的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与专家访问等研究方法对参加杭州首届健身教练员的职业技能竞赛的成绩情况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期望有助于提升教练员职业技能水平。结果显示:参加杭州市健身教练员职业技能竞赛的年轻教练员人数较多;但存在男女教练员比例失衡;专业健身理论知识方面欠缺;专业健身器械操作中练习技法的掌握有待提高;运动处方的制定成绩不够理想;健身教学技能成绩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其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培养质量,加拿大在教练员培养方面比较突出,对比分析我国与加拿大教练员培养体系,对完善我国教练员培养体系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研究得出:加拿大教练员的培养体系比较完善,特点突出;我国教练员来源途径单一,选拔形式不利于教练员资源的合理配置,教练员扮演的角色较多,教练员业务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本课题以广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健美操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归纳法对广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健美操教练员的专业素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广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健美操教练员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改进和持续性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运动体能康复训练是结合康复医学与体能训练的理念和方法,针对有运动损伤的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在伤病恢复期(康复期)通过康复医疗与体能训练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其受伤部位恢复正常运动功能,并在此基础上维持、恢复运动员的竞技体能,使其能顺利返回训练场和赛场进行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ritically analyse the perspectives of physical trainers and fitness instructors in relation to their body image,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the consumer culture. Fourteen fitness professionals (8 personal trainers, 6 fitness instructors), between 28–37 years of age, volunteer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analysed inductively through narrative content analysis. Two main categories emerged: (a) multiple representations of body image as an instrument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b) strategies for keeping a lean, youthful, and professional body image while coping with the standards of the consumer society. Each had its corresponding subcatego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 several links between corporeal identity, body image, and the consumer culture. Some of these connections represent sources of credibility and cultural capital, whereas others have detrimental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for fitness professionals.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江苏省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人员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省健身教练职业技能鉴定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很多经验值得学习。目前,江苏省健身教练共报名培训2691人,1478人通过鉴定,合格率为54.92%。其中初级健身教练员占87.28%,中、高级健身教练人员所占比例明显偏小,培训师与考评员严重不足;健身教练人员多受过高等教育,且以30岁以下人员居多;健身教练人员中女性比例明显偏小等。针对此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省乃至全国以后的健身教练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广州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私人健身教练职业素质评价量表》为测量工具,对广州市9个区共360名私教会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私人健身教练职业素质各维度的得分均值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得分最高的为职业心理素质与职业形象素质,得分最低的为职业知识素质与职业能力素质。将性别作为分组变量进行差异性检验时发现,在职业资历素质方面男性私人健身教练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私人健身教练;而在职业形象素质及职业身体素质等方面则是女性私人健身教练显著高于男性;不同性别的私人健身教练在职业素质总分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将年龄作为主效应进行检验时发现,私人健身教练的年龄与职业资历素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26-30岁时私人健身教练的职业身体素质会达到鼎盛时期。从区域视角来看,天河、黄浦、越秀等区在职业素质总分排名中靠前,而荔湾区成绩欠佳。  相似文献   

15.
厦门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厦门市10家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厦门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济类型是以私营型企业为主的多种经济类型并存;健身指导员大部分来自体育学院的学生和各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主要是愉悦身心、强身健体和追求完美的形体。建议制订相关政策来规范体育健身俱乐部,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并不断提高俱乐部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analyses fitness professionals' perception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ccupational education and pedagogical pursuance, framed within the emergence of a global fitness industry. The empirical material consists of interviews with personal trainers and group fitness instructors, as well as observations in their working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printed material from different occupational organisations and educational companies has been included. The narratives of the fitness professionals and a case study of Les Mills are presented and analysed through the concept of the McDonaldisation of society, or more specifically of fitness cul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even though gym and fitness franchises differ from hamburger restaurant chains, there are crucial similarities, but also differences. One can, for example, discern a tendency towards the construction of predesigned and highly monitored programmes, such as the one developed by Les Mills. Homogenisation is also apparent when looking at the body ideals produced, as fitness professionals work on their own or clients' bodies,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anticipate a global body ideal.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patterns of self-regulation and self-government found in gym and fitness culture can be understood and analysed in a global context. What we find is an intriguing and complex mixture of regulation, control and standardisation, on the one hand, and a struggle to express the body, to be ‘free’ and to transgress the boundaries set by the commercial global fitness industry, on the other.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从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方面对实验组(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对照组(普通跆拳道运动员)进行研究。旨在为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监控、训练效果的评价以及运动员的选材等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动员是否能够服从教练员的指导,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练员制定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是运动成绩提高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几个会影响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因素并为教练员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琰 《体育科技》2003,24(1):34-35
通过测试及跟踪广西体育运动学校不同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血睾酮 ,并结合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初步探讨青少年运动员的血睾酮与选材训练的关系 ,提出应加强青少年血睾酮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背越式跳高的现代特性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伯群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3):30-31,34
跳高作为一项竞技运动项目,已经历了10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其技术和运动成绩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教练员和运动员需要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背越式跳高的现代特性和发展趋势,建立正确的训练指导思想和有效的训练途径,科学地设计训练结构,准确地把握跳高运动发展的趋势,从而推动跳高运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