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伟 《福建教育》2023,(23):61-63
<正>2004年,我还在大学工作的时候就读过教育科学出版社的《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如今,我已在一所小学做了8年校长,又欣喜地看到教育科学出版社修订再版了这部著作。此书由加拿大学者马克斯·范梅南和荷兰学者巴斯·莱维林合著。范梅南是著名的教育现象学开拓者,还著有《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实践现象学:现象学研究与写作中意义给予的方法》《教育的情调》等书。  相似文献   

2.
马克斯·范梅南是当代教育学现象学研究的重要学者,其所著的《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儿童的秘密》《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闪耀着光辉的现象学思想。生活体验、教学机智、"替代父母"关系等是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的基本内容。综述范梅南的现象学教育学思想对当代教育发展具极积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范梅南是北美“现象学教育学”的开拓并之一。在其所著《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里.他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教育机智”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育学不能从抽象的理论文章或分析系统中去寻找,而应该在生活的世界中去寻找。因此,他倡导以解释现象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学的生活体验研究,这有助于教育学回归教育生活,使研究更深入教育的生活世界。教师以个人生活体验为研究起点,用现象学方法参与教育研究,在教育实际中寻找教育的意义,不仅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机智,也会使教育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教育现象学为教育智慧的养成提供了方法论。生活世界中的生活体验是教育现象学的方法论核心,是教育现象学研究的起点和归宿。教育智慧的养成有赖于对生活体验的探寻。教育现象学视域下教师的教育智慧养成机制包含通过“悬置”的现象学态度和诗化的语言追忆、描述“此刻”的教育生活体验,通过对教育生活体验的惊奇、教育现象学主题意义分析和洞见创造进行教育现象学“反思—还原”,教师智慧成长共同体等维度。基于教育现象学的教育智慧养成,应当成为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作为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育学不能从抽象的理论文章或分析系统中去寻找,而应该在生活的世界中去寻找.因此,他倡导以解释现象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学的生活体验研究,这有助于教育学回归教育生活,使研究更深入教育的生活世界.教师以个人生活体验为研究起点,用现象学方法参与教育研究,在教育实际中寻找教育的意义,不仅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机智,也会使教育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教育现象学有两种涵义,一种是现象学教育学,它是现象学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这类研究试图通过现象学还原和现象学直观的方法研究教育实践中的个体体验,解释其中的本质意义。我们通过分析现象学方法自身的缺陷,论证了现象学教育学研究不可能是现象学的。教育实践需要另一种涵义的教育现象学,它是一门以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内容的科学。这里教育系统被定义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多个主体之间的信息流动网络;教育现象被界定为教育系统内部的信息流及其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8.
胡塞尔“回到实事本身”和“生活世界”的理论为现象学奠定了基础。将现象学理念运用到教育领域,帮助我们走进教育发生的现场、充满丰盈实事的生活世界来重新理解教育,使教育不再枯燥、抽象。作为一种实践的教育哲学,现象学教育学注重研究教学的意向性、教育的生活世界和师生的“主体间性”,为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视界。  相似文献   

9.
教育现象学用现象学的视野来研究和探讨教育问题,是一门成人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学问。通过对教育现象学的认识,将其应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提出:引导教师具有教育现象学的生活态度,保持其对生活的敏感性和好奇心,并使教师逐步形成反思力,建立教师发展学校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儿童数学”的现象学意蕴是以现象学的态度——“回到事物本身”来研究数学,追求“数学思想”的敞亮和儿童“数学之思”的显发与弘扬。实践申。通过儿童“生命·实践”的教学化活动——儿童的生命实践活动体验、生命实践活动建构、生命实践活动创造、生命实践活动表达,达成“儿童数学”的现象学旨趣——“面向思的事情”!由此.现象学所带给“儿童数学”的绝不仅仅是某种特定的教育实践与研究方法(如悬置——对教学经验或理论的存而不论、数学的本质探原、返回儿童的生活世界、消解师生主客二分的本质直观等等),而是一种“儿童数学”的现象学精神——回归儿童的“生命·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11.
在认识何以可能问题的回答上,可以获得现象学与教育学结合的契合点。现象学解决这一问题的独特方式,提供了现象学与教育学结合的启示。在这里,现象学与教育学有着不同的面向,却遵循着同一个明见性的要求——直接的直观。打开括号里的知识,使它们引起学生直接、原初觉察的意识状态的获得,让人类文明向学生意识敞开,是现象学教育学可以探讨的选择。现象学教育学由此展开教育发生的维度,使学校、课堂、教与学的一切回到教育本身,还原其引起教育发生的真实形态。  相似文献   

12.
南歌 《中国德育》2010,(5):95-96
2001年,由加拿大学者马克思·范梅南所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在我国正式出版。该书是当代西方现象学教育学的经典之作,1991年在加拿大和美国同时出版之后随即被译成了西班牙、挪威、朝鲜等不同语言译本,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部书中,范梅南从现象学教育学角度出发,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提出了一种新型教育学——迈向智慧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13.
教育现象学是教育学众多学派中一个独特的人文视域,其从现象学哲学中汲取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资源,但更强调人文性和实践性,它直面教育生活世界本身,去探寻“教育现象”(教育生活体验)的本质与意义.教育现象学不能用以解决技术性的问题,不把教育生活体验的意义变成实证主义的主题、理性化的概念、对象化的描述或抽象的理论,它旨在通过“描述教育生活体验——形成体验文本——组织焦点讨论反思”的研究框架,来探寻和理解教育生活体验及其意义,反思与教育相关的主题,从而促进教育者养成教育的敏感性与机智,发展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其意义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意义在于创新。——题记我一直工作在教育一线,实践使我明晰:教育不仅是事业,更是科学和艺术。探索和尝试使我初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教育思路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秉持现象学态度的教师教育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秉持现象学态度,依据现象学还原原理进行教师教育理论研究,现象学的教师教育理论研究新领域得以敞开。在现象学态度下,教师作为研究者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教师的教育研究对象与内容为教师的职业生活体验;教师的职业生活体验研究过程与方法是进行现象学的描述与解释;教师进行职业生活体验研究应按照现象学的反思方法去操作;教师的职业生活体验研究是态度、目的、方法与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受现象学哲学思想以及北美教育现象学的影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采取现象学态度和方法面对教育生活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取向。现象学为教育学提供了思想资源与思维方式。为了在教育现象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我们首先需要考察我国教育现象学的发展,然后回到现象学哲学的思想资源中,从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和致思路径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明确教育现象学的基本问题,规范教育现象学的致思路径,提升教育现象学的理论追求。  相似文献   

17.
透视教育现象学——论教育现象学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及其运动给当代社会科学特别是教育学研究带来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它所开拓的研究领域以及它带来的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的变化。教育现象学是受现象学运动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教育研究新取向,它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都有别于传统教育研究。教育现象学以具体情境中的生活体验为研究起点,赋予生命体验以本体论地位;它努力克服传统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客观认识论,突出一种实践的认识论,即强调教育及其研究不可脱离情感意向、他人意识以及对践行的追求;在方法论上,它强调在反思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本质直观直接把握现象的本质。教育现象学理论的新颖性给教育研究带来了新气象。  相似文献   

18.
教育哲学在现象学哲学的观照下,衍生出了现象学教育哲学。现象学教育哲学在教育、教育学、教育哲学层面对传统发起问难。现象学教育哲学给教育带来了新气象,同时也需要不断克服发展困境,真正引领教育走向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9.
对于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历来有多种说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这些所谓"好课标准"都是成人所构建的。课堂生活是孩子们经历最多、体验最深的一种生活方式。教育现象学研究要求关注教育情境中师生的"生活体验(世界)",关注教育的实际发生领域,关注生活的意义。由此,本研究旨在用教育现象学的方式倾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用描述性的语言勾勒出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课堂"。  相似文献   

20.
马克斯·范梅南(Max van Manen)是北美"现象学教育学"(Pedagogy Phenomenology)的开拓者之一。现象学教育学是基于现象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教育领域问题的新型学科。范梅南认为,现象学教育学是以儿童的生活实践为取向的,儿童的"生活世界"是教育的逻辑的起点,教育活动具有前反思、前理论、情境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教师必须深入地体察儿童的生活世界、聆听儿童的心声和采取有效的教育行动,这些都需要教师拥有教育机智(pedagogical tact)。教育机智是成为有效的教师的必备条件,也是教师取得职业成功的内在素养。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范梅南对"教育机智"的内涵和意义做了系统的阐述,对教师的教育机智的生成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