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性"虽是儒学非常根基性的一个概念,但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拥有的内涵却不同。它主要包括这几方面内容,即:蕴藏在人性之中的"至善"之性、人先验具有的对宇宙万物真实本性的认知、人从情欲向"至善"之性超越的过程、人的形体认知能力。其中,第三层内涵最具有代表性,因为,儒家诠释"德性"概念的目的就是要挖掘蕴藏在人心当中的善,而由于对人性之善的理解不同,才造成"德性"概念其他内涵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道德自我反映出个体道德心理的成熟程度,构成道德形成的内在根据。在现实的道德活动中,道德自我呈现出人生定向性、主体性与整体一致性的特质。通过个体精神、意志中功能的发挥,道德自我达成个体德性完善之实现。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对"勇敢"纯粹性的观点,指出危险环境、自愿的选择、非功利地追求高尚才是勇敢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前仍存在着学生与教师、教学内容与时代内容、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离的现象。这就需要以系统的观点来对待这门课程,具体来说:将多元价值取向与道德诉求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让网络传媒进入教学之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对话",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力求从体系的完整性与逻辑严密性来进行"基础"课的教学,以达到提高大学生知识与德性、德性与德行的相统一与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道德习惯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习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它在个体道德生活中的作用不可低估。道德行为是经由习惯化而转化为内在德性的 ,道德习惯是道德行为的驱动者、定向者和维持者 ,德性通过道德习惯生成和改变。道德习惯的培养必须统摄在价值观的教育中 ,个体道德大厦才能根基扎实、巍然耸立。  相似文献   

6.
“他律”教学气氛提高体育学习兴趣和坚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运用问卷调查和实验对比的方法,证明了自主教学中"他律"对提高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并以自我决定理论为依据,进一步说明满足个体心理需要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麦金太尔对"休谟问题",进而对情感主义德性观的有效终结,把现代德性准则从相对主义绝境中拯救了出来,使其普遍有效性成为可能.但其德性观的现代性的贫困,又决定了他关于现代德性准则的立足点和结构的理念,必须予以解构,并把这种立足点和结构分别重构为"生存的可持续性取向"和由生活的可持续性与提升性相统一、生活的分化与整合相统一、内在与外在利益相统一这样三个层面准则所组成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8.
人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价值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是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总称.人文教育是对个体传授以人文知识为主的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本文通过对"人文"和"人文教育"的解读,说明人文教育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展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帮助个体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现等价值体系,使个体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中 ,农业社会的政治文明在社会治理的意义上属于权力的制度 ,工业社会的政治文明属于法律的制度 ;在走向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中 ,我们相信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将会奠立在道德的基础上 ,其中 ,人的德性将是出发点。研究人的德性 ,需要系统地考察人的德性与情欲的关系 ,需要弄清人的德性对人的社会生活所做出的实质性的规定 ,需要正确认识人的德性对人的个人生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在后现代主义提出的征。它存在于人与"文本"意义的相互阐释、纵深展开的过程之中。从而关心个体的需要, 需要成为后现代语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话"中具有开放性、启蒙性及理解性、反思性等特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与回馈、教育对象自我对话的提升教育对象的地位,最终使道德教育成为个体的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