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牢牢把握"转化"的本质要求,实现三个转变:在施教主体上,由专职辅导转向全体员工;在目标取向上,从重视在校效果转向重视持久效果;在实施方式上,由单向传递、理论教育转向双向交流、实践引导,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三创"教育与劳动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学师资上存在着天然的耦合。"立德树人"是"三创"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了促进高校"三创"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与发展,高校应当加强顶层设计,确立层级式的教育目标;创新教育模式,打造梯次化的教育内容;确立问题导向,实施贯通式的教育方式;强化分类施策,打造多元化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3.
要让高校师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运行机制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具体路径包括:追寻教育的本体,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结合起来,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在发现价值、创造价值、追求卓越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激发高校教师的价值使命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4.
高校就业教育的偏差及其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就业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方式存在一些偏差.新的历史时期,就业教育应该赋予新的内涵,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方式也要实现相应转变;在改革方向上,高校就业教育要实现适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谋生与追求人生理想相结合,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内容和学科品格的定位上思考,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亟待实现三个转向:学科特性要实现从单一意识形态转向意识形态与学科探究的相对分离、良性互动;学科内容要实现从概念体系哲学向问题意识哲学转向;学科品格要实现从科学精神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举转向。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职院校为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在"零距离"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各种有益探索,形成了三种典型模式:"订单式"、"学工交替"或"工读交替"、"双证书制"。这些模式各自有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不同的局限。这些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突破其局限性,把握企业实际需要,达到"零距离"人才培养目标,关键在于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明确高职教育目的和方向;(二)建立校企合作健全而科学的评价体系;(三)"双师型"教师制度化。  相似文献   

7.
王丹丹 《成人教育》2013,(3):110-112
从目标、内容角度阐明闲暇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契合点,闲暇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教育。从而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目标上要增加培养高校学生闲暇素养部分、内容上要扩充闲暇教育部分、方法上要实现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本身资源丰富,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储蓄深厚的物质力量和精神价值。高校要落实教学目标,紧抓红色文化,实现红色文化在高校蓬勃发展。文章从红色文化实现民族复兴、落实立德树人、丰富教育内容的必要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目的上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入过程中存在的认同困境、教学困境、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困境等方面出发,探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种实现路径,促进红色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评价尼尔为"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位教育思想家之一","为数不多的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为一体的教育家之一".本文在介绍尼尔自由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论述了自由教育思想的历史局限和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互动有其自身的依据.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心理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导向",二者在"交互作用"的双向互动中实现互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要真正实现双向结合,应切实加强两种教育在观念、目标与内容、方法与手段、评价体系、教师队伍等方面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11.
郭华  黄先平 《鄂州大学学报》2006,13(2):76-77,80
任何教材都具有德育意义,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既必要又可能。德育课的组织实施不仅要靠“两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还要充分挖掘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先教做人、后教做事的潜在优势。这是法律赋予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它传授的不是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道德品质以及与此相应的行为方式。而高校道德教育中"主知观念"引导下的主知性道德教学虽有其自身合理性,但是大大缩小了道德教育的空间,简化了道德教育过程。这种价值取向下的道德教学以客观普遍化的知识割裂了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高校道德教育要进一步发挥育人效果,必须从道德教学观念上、内容目标上和方法上进行转换,价值取向转向"主德"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校管理规范化与艺术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在高校管理中两者是功能互补、缺一不可。而在实际管理中,如何把道德规范变成法律条文,如何使守法行为变成道德习惯,达到两者的内在统一,是实现高校管理规范化与艺术化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在为当代大学生获取各种知识、了解外部世界信息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高校网络德育工作已经成为现阶段各高校应该关注的问题,而高校网络德育的途径作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高校网络德育的途径有如下四方面:把握高校网络德育建设的指导思想,开辟网上道德教育新阵地;强化网络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网上的自律意识;加强网络立法,完善网络监督机制;加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大学德育中的"学校人"与"社会人"--当代大学的德育目标辨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代大学与社会的全新关系所构成的大学外部德育环境 ,向人们提出了对当代大学德育及其目标定位进行内在省思的要求。可以用“学校人”和“社会人”来标示当代大学德育的两种理念目标。但是 ,在大学德育的传统定位中 ,“学校人”与“社会人”往往发生着裂变。当代大学德育的目标选择之一就是使“学校人”与“社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而二者统一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大学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在21世纪,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尤为重要。21世纪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具有较为全面的自身素质,即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精湛的知识素质、较强的能力素质和豁达的心理素质等方面,并通过五个方面的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国家大力发展经济过程中,文化建设显然已被列入次要位置,并因此滋生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同时,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高校德育必然受其影响。如今国家已把文化建设重新列入重要的发展位置,因此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必须要重新思考高校德育。本文通过剖析当前德育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德育内容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同时在开展道德过程中,要做到遵循省察克己与慎独自律;遵循知行统一与学思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左蔚琳 《科教导刊》2020,(2):170-173
新时代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应充分发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一方面能够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人格健全发展,另一方面将有效提高高校德育的教学效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新时代背景下应采用"医学+德育"混合双模式;心理发展和心理补救两手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做好心理危机干预、跟踪以及监控工作;加强心理咨询工作者队伍建设;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工作的方式来保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内容建构的历史溯源与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内容是依据高校德育目标的要求加以选择和建构的。它是高校德育目标要求的具体展现。高校德育内容有其独立的历史轨迹。追溯高校德育内容建构的历史轨迹,对于反省和审视高校德育内容建构的经验与教训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对于合理地建构现代高校德育内容也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20.
立德树人是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高校应着力构建"三全育人"立体化培养体系,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专业实践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全覆盖,有力推动高等教育"三全育人"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