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积压是多年来造成的一种顽症,令出版发行界大伤脑筋。究其病因,十分复杂。有渠道不畅,宣传不力,盲目印造,哄抢选题,脱期出版,等等。 图书积压的病源在出版,病体在发行,受害者发行也。但是,在出版界议论图书积压时,人们的目光往往射向出版社,××出版社库存书有几十万元,××出版社库存书几百万元,××出版社库存书达千万元以上等等。这种议论是不全面的,实际上图书积压的担子在新华书店的肩上更重。据笔者了解,1993年全国新华书店库存书总计达30亿元,1994年全国新华书店库存书总计仍达24亿多元。我国最大的图书发行机构——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1993年库存图书3741万元,1994年库存图书高达9297万元,库存上升了148.55%。仅以93、94年为例,北京发行所每年内部报废图书金额均在200万元以上。这些数字足以说明图书积压的担子  相似文献   

2.
对改进出版社发行工作的几点设想王久安当前各出版社通过发行所征订的图书,订数一再减少,订货覆盖率不到5%,使新书难以出版,这是目前出版界最感困难的问题之一。据新华书店总店北京、科技发行所统计,1993年1─9月份征订了1万多种书,平均订数只有1700册...  相似文献   

3.
优质的库存管理是许多企业生产运作经营的关键,因为库存不仅反映着现金量,它还会对组织的日常运作产生影响.对于图书出版行业,出版的图书越多,重印、再版的次数越多,生产所需的成本越低;销售的图书越多,库存积压书越少,出版社获取的利润就越多,取得的经济效益就越好.但是,人们的良好愿望和实际情况往往有着很大的差距.如果没有很透彻地研究市场、研究读者,就不能准确地预测市场的需求,合理地把握出版和印数.  相似文献   

4.
出版社如何才能塑造出自己的名牌形象呢本文将对此提出几点设想。一、有一个明确的图书出版主题,并在此主题下生产系列书和重点书是创造名牌出版社的根本图书出版发行包括编者、作者、图书、读者的四要素,塑造名牌出版社离不开这四要素,但其核心、根本是出版精品书。要出版精品书,平均使用力量不行,四面出击不行,盲目追热点赶浪潮不行,出版社必须有一个总体的出版战略,有一个图书出版的总主题,要根据自身优势逐渐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色,要踏踏实实、坚忍不拔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出版社要在自己追求的总主题下经民主集中策划大的…  相似文献   

5.
图书重印是出版社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出版社经常性工作。可以说,把好图书重印关等于看好了出版社的家。在出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重印牵涉面广,参与部门多,如重印一经做出,即进入生产环节,相应地就产生管理、印制、储运成本,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给出版社造成损失,或由于库存大量积压甚至报废造成资金周转困难,或由于市场短缺引发盗版和换版损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只有从全社的情况出发,把图书重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全局的、整体的视角构建图书的重印体系.才有可能把握住市场需求的脉搏,最大可能地维护图书供求的平衡,才有可能合理控制成本。图书重印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密切协调、合作互动,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运作模式来规范各部门的职责。[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扩大图书出版前的宣传、征订工作,进一步加强出版、发行工作的计划性,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将自四月份开始创办《社科新书目》。《社科新书目》每期暂定四开四版,每月三期,暂由北京发行所免费分发全国各级书店,再由当地书店转发有关单位进行图书征订。《社科新书目》创刊后,除少数供需差距大不能按预订数供应以及不宜刊登这个书目的图书外,其余社科、文艺、文教类新书(包括重印书)均将列入。  相似文献   

7.
图书重印是出版社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出版社的经常性工作.一定程度上说,把好图书重印关等于看好了出版社的家.但在出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也常会出现一些操作误区,这些误区对重印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出版实践中,为避免陷入重印误区.重印的决定者要善于发现图书重印的基本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教材出版和销售具有周期性集中的特点,随着出版形式日益多元化,带来品种的爆发式增长,出版社库存也随之增加;在图书赊销制度下,经销商无风险大量囤货导致大量无效在途库存,进一步加大出版社库存管理难度。本文通过研究新书、重印书库存占比,在途库存分布等库存评价指标,分析库存增加的原因和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而提出了降低无效库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图书出版要求一次满足读者的需要,不重视经常地组织重印供应,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提到日程上来研究解决了。虽然出版社从来没有说过我出版的书初版就要一次满足读者的需要;书店也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图书的重印工作没有放在重要的地位。从一九七八年全年全国重印图书品种来看,这一年全国重印图书为一千五百四十九种(据《全国新书目》统计),其中除了地  相似文献   

10.
案情简介 1995年4月,A出版社与作者M签订了《普希金诗选》一书的图书出版合同.合同规定,作者授权出版社在合同有效期内,在中国大陆地区以图书形式为其出版《普希金诗歌精选》(暂名)作品文本的专有使用权.合同有效期内,出版社享有以改编、翻译、注释、编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的专有使用权.付酬方式和标准:按国家稿费标准.新译诗歌每10行18元,旧译诗歌每10行12元.印数稿酬按国家标准.作品首次出版十年内,出版社可以自行决定重印.首次出版十年后,出版社重印应当事先通知作者.重印和再版后出版社应按上述约定向甲方支付报酬.合同还对作品的内容、篇幅、体例、图表、附录做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1.
图书选题策划需要“逆向思维”优质的库存管理是许多企业生产运作经营的关键,因为库存不仅反映着现金量,它还会对组织的日常运作产生影响。对于图书出版行业,出版的图书越多,重印、再版的次数越多,生产所需的成本越低;销售的图书越多,库存积压书越少,出版社获取的利润就越多,取得的经济效益就越好。但是,人们的良好愿望和实际情况往往有着很大的差距。如果没有很透彻地研究市场、研究读者,就不能准确地预测市场的需求,合理地把握出版和印数。联合号角吹蓝文教出版长天 随着2004年全国教育出版社工作研讨会暨图书展示会和全国11家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2.
一.实行图书在版鳊目的意义和作用为了加强对出版工作的宏观管理,加强图书馆、出版社和图书发行部门之问的横向联系.国家新闻出版署决定从1994年1月起,在北京的所有出版社全面推广“图书在版编目”的国家标准,然后逐步在全国实行。  相似文献   

13.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伴随着时钟的声响,金盾出版社已经走过20年的光辉历程。在这短短的20年中,金盾社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一步步成长、发展、壮大, 一步步走向成功和辉煌。 建社头几年,金盾出版社年出新书约20—30种,现在每年出新书400—500种,今年将突破600种,重印书近千种。20年中,金盾社先后共出版新书3870多种,现仍在市场销售的有2600余种;平均每种图书重印3.6次.最多的印了  相似文献   

14.
毛润政 《出版参考》2006,(2S):24-24
出版社每一本书的重印,必须经过发行部门、责任编辑、总编室、社长等多道手续的签字。但规范化的管理必须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流于形式的“规范”不是真正的规范。要做好图书的重印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库存压力和经济损失,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规范。  相似文献   

15.
1月8日至10日,北京图书订货会如期召开。订货会参展单位共计630家,其中出版社共计526家,港澳台出版机构130家,民营批发单位73家,相关出版机构31家,设立展位1992个,均创历史新高。本届订货会图书为码洋达25.1亿元。  相似文献   

16.
到1991年底,出版业的情形实际上已是自由出版,自由销售,自由定价. 体系上,1991年时,俄罗斯实行出版许可制.按照这一规定,所有新成立的出版社,包括这一规定出台前已在运作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出版社,都要在俄罗斯新闻信息媒体部登记注册,取得许可.据1995年出版的《俄罗斯出版社》一书统计,自1991年6月至1994年年底,俄罗斯注册的出版社和出版组织大约有7000家,其中真正运作的大约为2000家,有1/3的注册出版机构并未从事出版业,而个别的出版社只是出版了一两种图书.国有出版社为1258家.  相似文献   

17.
据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指出,高库存已成为制约中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蓝皮书指出.2005年中国图书业库存和销售之比高达98%。图书库存积压已成为出版业的“顽疾”.面对不断膨胀的库存图书,大学出版社如何控制库存成本,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8.
(记者 于鸿)1月14~21日,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举行了为期一周的图书展览,将集团2001年出版的1948种图书(其中新书829种,重印1119种)、41期期刊、63种音像制品与8种电子出版物尽展于一厅,其中不乏《漫画金头脑丛书》、《妈妈的心有多高》等获得国家级大奖的优秀图书。社里邀请出版界同仁一起参观品评,交流出版经验。总编室主任龙杰等人与各出版社同仁谈起图书的选题,出版社的管理,如话家常。 除了与集团外各位业界同仁的密切  相似文献   

19.
据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全国500多家出版社库存图书346400万册。图书出版严重供大于求。出版社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首先要练好内功,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竞争的内部机制即市场营销机制是出版社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在许多出版社都感叹出版不景气的今天,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该社上半年一般图书销售达到1.27亿元,回款611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增长了20.6%,回款增长了50.15%,退货率仅6%,图书重印率达到72.99%。据开卷统计,该社上半年图书单品种码洋效益位居全国同类出版社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