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物体的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它贯穿于惯性、密度、浮力、物态变化等初中物理知识教学的始终。然而学生在初学时往往对“质量”这一概念难以接受或混淆不清,其原因是:1.学生头脑中已有了用质量来表示产品份势的生活常识。2.对“物质”这个新概念因初次接触而显得模糊,会与“物体”混为一谈。3.对“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这一比较抽象的说法,只会死记硬背,理解不深刻。4.把物体的质量的误认为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因此“物体的质量”这节的教学成了教学上的难点。  相似文献   

2.
质量与密度     
考测点导航 1.知道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它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即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等而改变,知道质量的单位,会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 2.密度是初中物理中重点知识,属理解层次。理解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教学,既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一味地追求概念的严密,也不能把物理概念讲得失去科学性。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物理概念的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处理好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物理教学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严格把握教学深度。下面谈谈对一些重要易混物理概念的教学处理。一、关于质量的教学。初中物理课本对质量的定义是“物体里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这种定义的本质是把质量作为物质的量的量度。在初中阶段只能讲到这个程度,不能讲“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也不能讲“质量与运动的关系”。二…  相似文献   

4.
学习初中物理.不少同学对属性。特性这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辨别不清。或含含糊糊支吾其辞,或件其自然混为一谈。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属性与特性有如下三大区别。属性是物体本身的国有性质,木随物体的外部条件变化而变化。特性是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性质,外部条件变化时一物质待性也随之而变化。如: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等外部条件改变其质量保持不变;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它的确定原来受特定条件限制,特定条件失去或改变,密度就会随之改变。物理课本密度表中各物质的密度值都是常温、常压下的数值.一旦…  相似文献   

5.
质量是物理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质量被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在初中物理教材中,质量定义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到了高中物理教材中,牛顿第一定律指出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本文中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在初中教材中介绍了基本的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天平法,在高中教材中虽然没有专辟专题介绍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质量”是学生在中学科学课堂中第一个遇到的极其抽象的物理概念。教材是这样定义“质量”概念的:质量可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大概能够解释“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7.
0.引言“属性”与“特性”是初中物理教材中出现的常用以表征事物某些物理本质特征的词。“属性”指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特性”指事物特有的性质。仅就解词释义看,两者近义,差别无几。但在物理学中,我认为两词在阐述、揭示物理本质上却不尽相同。下面谈谈我的理解,以求同仁见教!1.两词阐述、揭示的物理实质不同“属性”主要用以揭示物体的某些性质特征。就属性而言应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不依据外部条件改变而改变的一种永恒的性质、特点。这种性质和特点,完全摆脱了时空的约束,在经典力学范围内,也摆脱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物体一旦…  相似文献   

8.
沪科版初二物理第七章提到: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能混为一谈.应正确理解和辨析“属性”和“特性”这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  相似文献   

9.
质量和密度     
考点聚焦质量、密度是常用的物理量,主要内容有:理解质量的概念及其特性;掌握密度的概念,会用公式ρ=mV及其变式m=ρV、V=mρ,确切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会测量质量、体积和密度,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范例解析例1中国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质量是1.6吨,由中国运抵联合国总部,其质量将。(选“变大”、“不变”或“变小”)解析质量是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填“不变”。说明实验室里常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一般用托盘天平…  相似文献   

10.
刘宗英 《江西教育》2023,(35):51-52
“度量”是用于计量事物物理属性的一个数学概念,空间距离、物体质量、物体大小等均是“度量”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客观存在。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须对“度量”单位进行初步认识,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度量”知识。本文围绕小学数学“度量”教学生活化的意义、难点和策略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将学科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能量三大部分.“物质”被划分为四个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和新材料及其应用.其中关于“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的内容标准是,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但对初中学生来  相似文献   

12.
关于这一问题的是与否,自我上初中时起就常听同学们在讨论、争执,部分人基于“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是不随物体的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的理论而倾向于能称.但是,实际上天平在太空中(指完全失重状态下)是称不出物体质量的.因为,把一个质量为m的  相似文献   

13.
顾守秀 《现代教育》2003,(10):41-41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要使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概念,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只有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围绕这个词语设置问题,来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从而使其智力、能力得到发展。如惯性的概念:“特体总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教师围绕“一切”设置问题,先让学生说明“一切”一词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对“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进行质疑,答案非常明显。物理概念,物理定律中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相似文献   

14.
“惯性”是“力和运动状态变化”一章教学的重点之一,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惯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因此,惯性又是教学的难点。 一、教学难点的形成原因 1.教材叙述的语句比较哲理,例如“把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不管是否受力,也不管它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都具有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初中学生一时不易看懂、不易理解。 2.学生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种种“惯性现象”,但因为尚未学习有关物理知识,故根本不知道这就是物体具有惯性的表现。非但如此,反而由于对生活经验的误解及误传而形成种种似是而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关于“研究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实验的探讨远安县苟家垭镇中学陈明贵(444212)初中物理第一册分组实验“研究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是一个验证性实验。该实验的方法是:利用天平测出浮体(试管)的质量,由G=mg算出物重;利用量简量出试管排开水的体积,由阿...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发现,在质量和密度的教学中,现行教材并没有对“物体”和“物质”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而它对于学生在学习“质量”和“密度”中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致于学生在学习质量和密度时,对物体质量中的“物体”和物质密度中的“物质”总是模棱两可分不大清楚,因而认为物体和物质是一回事,这一错误的认识就使学生在学习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意义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会认为:物体质量就是物质质量,物质密度就是物体密度,他们的这一思维势必导致学生在学习、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上产生错误定势。例如在学完物理第…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考试的一个热点,也是学生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解好有关问题,理解好“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很关键!  相似文献   

18.
惯性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较难理解的一个概念.惯性又是中考必考知识点之一,主要考查识别、解释生产和生活中有关惯性的现象.可利用顺口溜理解惯性:“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由于同学们在对惯性的理解上有偏差,所以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时就容易出错.下面结合中考题对理解惯性几个易错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有学生问:“电荷究竟该怎么定义?”笔者查阅了手头上的一些资料,结果发现不论是初中物理教材还是高中物理教材甚至高校教材中都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在《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修订版)第206页对于电荷有这样一段解释:“电荷:物质的一种属性。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物体带了电荷。电荷有正、负两种;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有时也把带电体称为电荷。”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课本中的物理概念与日常语言中所用的普通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差别,是物理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大致有三种情况:l.物理中的意义与日常语言中的意义完全不同。例如质量,在日常语言中,人们常说“教学质量”,“产品质量”,这里质量是指产品或者工程的优劣程度。而在初中物理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2.把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加以推广或者严格的定义,使之成为物理中的概念,这是科学上常用的方法。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力”这个概念了。例如说“这个人真有力,能拉动两千斤重的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