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科"学术榜"与核心期刊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我国尚未建立文科学术榜的原因;提出改变重理轻文观念,提高对建立文科学术榜必要性的认识;加强文科核心期刊的研究,研究确定和建立文科评价工具,以及文科科研成果应走向世界的步骤和措施,以期逐步建立文科的核心期刊和学术榜。  相似文献   

2.
学术规范与"学术生态环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自身。违规。行为作了自我忏悔和辩护,进而反思了学术的目标追求、价值原则和评价标准.并提出了学术期刊的学术规范“三原则”。认为解决学术规范问题。应当自觉追求、自我规范与优化“学术生态环境”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一稿多发"凸显编辑在维护学术规范上的不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一稿多发”的学术失范现象为例,分析了学术期刊及其编辑在维护学术规范上的不足之处。提出要通过依法治理、以德规范、严格编辑出版制度、提高编辑信息素养、开展学术批评等途径,加强期刊编辑的责任意识和业务能力,做好学术规范的“守门人”。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07,(13):79-79
今年5月,《福布斯》(《Forbes》)杂志公布“2007年中国名人榜”,一个从未在该排行榜上出现的名字——易中天,突然跃居榜上,是唯一一位以作家身份晋身前50名者。易中天跳脱学术窠臼,成为市场明星,主要来自他一系列的“品人”作品。在他笔下,刘邦、项羽、曹操不再是刻板化的人物,而是有复杂人性的生命。品人通透,正是他超越千百名历史学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钟颖 《青年记者》2007,(14):147-148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在2007年4月19日刊载了LeeGomes(《华尔街日报》专栏“Portals”的专栏作家)撰写的报道——“学术讲座现身网络视频”。报道说:“该发生的事情总会发生:当互联网逐渐变成一个视频基地,充斥着撞车场景、小甜甜布兰妮和青少年吐露心声的录像时,就会有人出来打破这种气氛,推出严肃的内容。有几家互联网公司正在提供一些学术类的视频节目……其中一个叫做Fora.tv,[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的学术地位刍议—兼与程焕文先生商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论述图书馆学术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图书馆学术定位的理解、图书馆学指导下的图书馆工作及“学术”释义,探讨了图书馆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诠释了“学术批评”之后,指出了我国图书馆界存在学术失范、学术不端甚至学术腐败等问题(成果评议中的褒与贬,职称评定中成与败,办馆评估中的得与失)并进行了分析,认为开展学术批评,有利于推动图书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3年10月27日至29日,台湾佛光人文社会学院主办的“海峡两岸清史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宜兰举行,来自北京、天津、福建、广东等地及美国、日本、韩国及台湾本地的学者共有百余位与会。  相似文献   

9.
收到永官兄的《档案学术评论概要》一书正当十月,上海的天气依然热烘烘的,毫无仲秋的高洁与干爽。气象台报告说,2006年上海的秋天来得特别晚,为几十年来所仅见。套用气象台的这句话,几十年来,在上海档案系统(而非高等院校),能够像永官兄这样,在忙忙碌碌的本职工作之余,拿得出一部正宗学术论著的,恐怕也只有他一个了,确乎“仅见”。由是我曾当面和他开过玩笑,称其为上海的“独养儿子”。  相似文献   

10.
叶继元 《图书与情报》2005,(6):28-29,43
从叶继元先生学术规范的心路历程和他跨学科的学术贡献对我们的示范和启迪考虑,征得作者同意,我们编发了叶先生“《学术规范通论》后记”,希望同仁对学术规范和本专业社会影响力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学界学人在弘扬公共图书馆精神,保障公众的知识和信息获取权益,维持版权和用户之间的利益平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不懈的努力,其学术地位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的改善。处于“有为”却“无位”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图书馆学人在公共学术平台——“公共核心期刊”上发文偏少是重要原因之一。图书馆学学者们应充分利用公共学术平台,多多争取在“公共核心期刊”上发文,大力推广图书馆学学术成果和学术思想,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扩大图书馆学的学术影响力,从而使得图书馆学的“有为”与“有位”趋于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将于2002年5月下旬新馆开馆之际,在北京举办“知识管理: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数十位知识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与国内图书情报机构的代表共同研讨图书情报机构中的知识管理问题。本次会议将面向对图书馆知识管理有研究和兴趣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可撰文或直接参会。敬请留意中国科学院文献 情报中心主页(http://www.las.ac.cn)上的相关信息。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将举办“知识管理: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初景利 @谭昌利…  相似文献   

13.
2007年5月19日至20日,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新闻传播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南京海陵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各高校、研究机构和新闻单位的专家学者对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中热点问题、前沿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领域迎来又一个春天,学术研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和全面繁荣的景象。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向被喻为“象牙之塔”的科学圣殿亦抵制不住不正之风的侵袭,假冒伪劣、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的学术研究甚至肆无忌惮的拼凑、抄袭、剽窃等学术事件频频发生。高校学报作为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人们常说“学术乃天下之公器”。那么怎样来维护学术这块净地,维护学术的独立与尊严,以推进学术研究的良性发展?笔者认为,认真面对并正确解决这一问题是每一个从事学术研究的人…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经典学术出版案例,“学术集林”能够刀刃向内,勇于“纠错”,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其在纠错方面的认识与态度、方式与方法、追求与精神,对新时代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而言,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与实践分析的角度,分析比勒费尔德大学图书馆通过对相关软件市场和搜索技术调查,选择FAST DATA SEARCH技术,研制出面向因特网免费学术资源的BASE。并对BASE产生的背景、技术实现、资料来源、检索方法、实用技术、数据结构,以及发展路程、学术地位、发展前景等进行分析。该索引注重收藏德国启蒙时期人文科学系列核心期刊类“数字藏书”和囊括“数学”领域高质量的电子资源,实现了因特网免费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索取的“一体化服务”。  相似文献   

17.
学术出版作为出版优秀出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造出版品牌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做好学术出版并非易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多个工作环节.本文结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工作实际,从八个方面探讨高校出版社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学术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8.
美、英等国的学者把“学术编辑”(scholarly editing)作为一门学科看待,往往把seholarly editing(学术编辑)和editorial scholarship、science of editing、editorial studieS(编辑学)作为同义语使用。在20世纪80到90年代,“编辑学”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国际上已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德语和荷兰语分别用Editionswissenschaft和editiewetenschap表示“编辑学”,相当于英语的science of editing;考虑到英语国家的使用习惯,把它们翻译成英语时多译为scholarly editing,需要确保翻译的准确性时才译为science of editing。所谓“学术编辑”指按照科学或学术的要求从事编辑活动,编辑的对象可以是科技作品,也可以是人文科学的各种作品,不限于专门的学术著作。这些作品按科学要求编定的版本称为“学术版”(seholarly editions)。牛津大学卢·伯纳德、圣母大学卡·奥基夫和维吉尼亚大学约翰·昂斯沃思共同执笔的《电子文本编辑:原则》一文中指出“学术编辑(scholarly editing)作为一门学科包含互相关联的诸程序,它们对被编辑材料的性质、编辑理论的发展和文本出版媒介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必须能够以不同的方式作出敏锐的反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网上图书馆的“重点学科导航库”为例,概要介绍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险系统CALIS”,分析高校图书馆对网络学术资源组织管理的现状,指出其在网络学术资源导航系统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探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今后Internet学术资源导航系统的发展和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年前的春天,出版界曾经有过一场关于学术出版的讨论,讨论的主题是“学术出版,春天还有多远”。我当时对此表示比较悲观,学术出版的春天还很远。[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