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语文苏版课标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设有三个诗歌单元,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学习鉴赏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初步把握古今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苏版课标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设有三个诗歌单元,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学习鉴赏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初步把握古今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3.
<正>人教版高中语文旧教材诗歌单元的布局呈现序列化、层级性特征。必修一的新诗单元,必修二的古体诗单元,必修三的唐诗单元和必修四的宋词单元按照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阶段排布。这样的编排能帮助学生形成对中国诗歌发展规律的基本认知。与之对应的选修教材更强调提供诗歌阅读的相关策略,如《古代诗歌散文选读》中“诗歌之部”包括三个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认清选修教材中诗词在教学中的身份,需对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进行单元要求的比对,了解必修与选修教材的联系与区别。在必修教材中,古诗词被安排在第二、三、四册的第二单元中,它们是以诗歌发展的脉络编排的:第二册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作品,第三册是唐代诗歌,第四册是宋词。它们所选的都是经典篇章,各自代表着各时代诗词的辉煌。不过在教学要求上也各有侧重:在先秦南北朝的诗歌作品中,选择了《诗经》《离骚》《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及曹操、陶渊明的作品,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风格,因为时代久远,字词含义与现代汉语有较大距离,因而在字词方面的要求多一点,关注四言、五言诗的节奏,但以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与人物  相似文献   

5.
<正>选修课与必修课相辅相成,选修教材是对必修教材的延续和补充,《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一本优秀选修教材,这本教材由三单元的古代诗歌和三单元的古代散文组成,选材广泛,内容丰富。选修此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接受我国优秀文化的熏陶,感受诗歌散文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遗憾的是,一些教师还是按照必修课的教学模式教选修课,利用选修课大搞高考强化训练,当然过多过深的拓展,把选修课上成了大学专业课,同样不可取。那么,如何才能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它有利于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开阔视野、陶冶情操。高中语文教学应上好阅读课。而我们的人教版教材给我们选择的文章都是不同体材中,细细咀嚼,口齿留香。
  高中人教版教材分必修和选修。必修教材总共五册,体材分为:古代诗歌、现代新诗、中外小说、些人状物的散文、随笔、杂文、文艺评论、自然科学小论文、科普文章、演讲词古代散文。其中古代散文的比重偏大,五册书每册中都有一个单元选入古代散文,包括记叙、游记、议论和抒情这几个类别。可以说这套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内容非常丰富,包含了多元化信息。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去阅读鉴赏这些优秀的篇目。  相似文献   

7.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由一篇外国戏剧和四首外国诗歌组成,与选择性必修上册的外国小说单元同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本节课是单元研习任务的导引课,旨在带领学生明确研习方向,通过设计活动情境,回顾戏剧和诗歌这两类文学体裁的学习方法;通过搭建研习支架,为外国文学作品研习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8.
《采薇》是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古代诗歌第四课《诗经》两首中的第二首。  相似文献   

9.
李凤鸣 《考试周刊》2012,(46):48+30-48,30
古代诗歌鉴赏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唐代诗歌教学中,作者把单元教学与高考试题考查模式结合起来,力求从实践的角度来帮助学生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诗词在高中语文新课程中占有很重的比例.在五个必修本中就有三个单元是古诗词内容。《声声慢》编排在必修四第二单元,作者李清照。  相似文献   

11.
<正>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围绕“青春的价值”这一主题,选了毛泽东、郭沫若、闻一多、昌耀、雪莱等人的诗作,所选作品都是对青春的吟唱。单元学习要求“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体会诗歌的独特魅力,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尝试写作诗歌”。高一学生刚刚步入高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正是许多学生心中的青春梦想,因此笔者设计了“尝试写作现代诗歌”的导学案。  相似文献   

12.
陈军 《学语文》2014,(4):19-20
【教材分析】 李白的《将进酒》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中的赏析示例。本单元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本篇诗歌尽吐诗人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和蔑视权贵的豪情,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愤慨,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有感于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相似文献   

13.
以“守正出新”为编写总原则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在2002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基础上,编成五本必修高中语文教材,选文变化小、选文改动少。其组元方式为:“阅读与鉴赏”的选文以文体组元,“表达与交流”等以专题组元。每册课本中均包含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部分。同时每一部分又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如“阅读鉴赏”安排了不同类型的文选,又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表达交流”(包括写作和口语交际)分成不同专题,包括相关内容单元,从而适应教学安排的需要。其必修教材五册书的具体编排如下表。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第五册第一单元情感与意象(中外诗歌)情趣与理趣(中外抒情散文)人物与环境(小说一)性格与冲突(中外戏剧)情节与语言(小说二)第二单元写景与抒情(古代写景散文)含英咀华(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感受与共鸣(唐宋诗)情思与意境(词曲)披文入情(古代抒情散文)第三单元品人与品文(中外记叙散文)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质疑解难(古代议论散文)理清思路(社会科学论文、随笔)融会贯通(文艺学论文)第四单元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对话与交流(演讲)启迪与想象(科普、科幻)知人论世(古代传记)概括...  相似文献   

14.
说“木叶”     
【课标·教材·学情】 《说“木叶”》出自“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本单元所选的都是文艺学论文和随笔,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民族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及独特风格。《说“木叶”》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比较单纯集中,行文思路清晰,学习的关键在于通过品味作者引用的诗文准确体察语言的微妙之处,解读诗歌的内涵和抒情意蕴,真正感受诗歌语言的精粹,从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及从相关资料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的能力,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5.
[设计说明] <诗三首>是人教版高中课标必修教材第一个古典诗歌单元的略读课(在必修2第二单元).该教材五个模块的阅读鉴赏部分共安排了20课略读篇目,这些略读篇目除必修1的<沁园春·长沙>放在单元第一课,其他都居于每单元讲读课文后.略读课是连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是教师指导阅读过渡到学生独立阅读的桥梁;教学操作上应重学生体验,重运用所学,重扩展阅读;教学程序大致为:学生回视单元精读所学→自己或在师生帮助下体验作品→总结单元学习收获(收束单元学习).  相似文献   

16.
李斌 《现代语文》2013,(4):84-86
中国古代蔚为壮观的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诗歌是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古代诗歌代表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成就。而古代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了相当的比重,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共有古代诗歌38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的第六条  相似文献   

17.
祝宇 《现代语文》2010,(11):116-119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古代抒情散文,主要日的是领略“辞”“序”“表”等不同的文体和语言,让学生在体会文章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掌握借助背景材料,分析理解作品的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钱泽铸 《学语文》2013,(3):18-19
《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单元的第三课。“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高中语文新课标非常注重高中生“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主张让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宋飞 《现代语文》2005,(1):109-109
学习古代诗歌,是了解和传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一个古诗词单元.每册书集中一个单元来学习古代诗歌,增加了古代诗歌在教材中的比重,这充分体现了古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赏析示例作品为《长恨歌》,教材赏析短文向学生介绍了关于诗歌主题的三种观点,即“爱情悲剧说”“多重主题说”和“讽喻说”,引导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多向发散思考,充分体现出编者倡导的解读文学作品要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