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积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分析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的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质上,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当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存在内涵理解、课程观念、培养方式等偏差。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构建一个整体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并最终落实在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和开发上。这种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应遵循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实践过程的课程模式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高职能力本位课程教学大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高职能力本位课程教学大纲具有以下特点:课程大纲理念与内容始终贯穿职业能力这一主线,课程大纲开发与结果始终贯穿"行业、企业导向",课程大纲目标与实施始终体现能力本位的整合能力观。借鉴其经验,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大纲开发应体现全面的职业能力,设计能力培养方案,规划"教、学、做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本着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原则,加强专业课程建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岗位能力,不断优化课程内容,进行课程再开发,实现课程建设有效对接职业资格标准。  相似文献   

4.
“能力本位”是以培养职业岗位实际做事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支撑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模式。随着产业形态变革与职业教育高移化,这一课程模式在中等职业教育、职业专科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中均面临严峻挑战。把职业对人的要求作为展开教育逻辑起点的根本属性,使得“能力本位”作为职业教育课程核心模式的主体地位不受质疑。解决矛盾的根本办法是发展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切入点是对能力本位课程模式中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这两个概念做出重新解释,并深化对其开发技术的设计,包括在概括性层面理解和分析工作任务,把职业能力作为关键性课程要素进行开发和设计职业能力的教学化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VOCSCUM)课程开发方法,对两年制"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进行了剖析。并从职业能力要求决定学制长短、企业调研了解人才需求、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开发专业课程、以"岗位-能力-课程-证书"为思路设计链路课程等方面,讨论了两年制"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中等职业教育的文化课程教学一直是一个困扰中职教学改革的难题.在当今职业教育改革朝着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方向转轨的大潮中,中职教育中的文化课程如何按照能力本位课程现进行设计和实施值得研究.对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程的现状,文化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文化课程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和应培养的能力以及能力本位文化课程的结构、组织、内容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职业能力本位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取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途径。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仍然受传统学科课程模式的影响,未能突出职业能力本位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基于关键岗位能力的课程开发是一种"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知识、技能、能力一体化高职课程体系开发问题,并以软件技术专业编程方向为例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8.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应以满足产业界的要求为宗旨,即以就业为导向。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我们应该依据高职教育目的,在需求分析(包括行业分析、职业分析、劳动力市场分析等)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设置、专业职业分析、专业学习分析、单元课程概要设计、培养方案设计、单元课程开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有效适应与重要支撑。培养职业能力是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核心要义。设计应用型本科新型活页式教材内的职业能力,需要在明确职业能力构成的前提下,遵循设计的基本导向,立足能力本位的培养理念,将培养内容与培养方法相结合,有效对接行业发展与岗位所需,贯彻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同时,基于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设计出相应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是高职精细化工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利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能较好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内有关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足,核心能力概念要素的界定较为模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通过大量文献研究,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特征,提出我国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概念和构成要素,设计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测量工具,并调查了陕西省6所高职院校的2097名学生,结果表明:当前我国高职学生核心能力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学生核心能力存在明显的专业差异和生源差异。提升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核心能力发展需要健全体系,完善机制;在保持专业发展特色和优势的同时适当向弱势专业倾斜,全面推进;要通过调配资源,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国内外职业教育界研究的重要领域,职业教育的关键能力培养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分指标,实践证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关键能力体系模型中各指标的重要性,构建出各分指标对关键能力的权重,从而为我们制定关键能力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能力观的高职课程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职教育的能力培养可看作个体在职业工作表现中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能力体系的核心。在课程模式构建中,要树立能力课程本位观,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专门职业类课程和职业实践类课程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以实现对职业技能的促进和迁移。  相似文献   

14.
职业能力观演变的过程评述及实体性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能力观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的专项能力观、过渡阶段的关键能力观和现阶段的整合能力观。在教学实践中,基于整合能力观的要求,职业院校应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为落脚点的一主两翼课程开发与设置模式;对接校中厂、厂中校,构建教学做合一的技能训练平台和校企合作技能训练平台的学习领域课程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基于学生岗位综合能力考核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作为其中的一种实践体系,其评价的核心是职业院校准毕业生的岗位综合能力。这一体系的确立有利于形成行业用人标准,诊断和解决学校人才培养中遇到的课程与教学问题,确定毕业生的薪酬水平。构建基于学生岗位综合能力考核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需要确立用人单位的评价主体地位、形成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精准高效的评价考核流程、建立有力的评价保障系统等。  相似文献   

16.
国家需要大国工匠,企业需要掌握核心技术的技能型人才,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在高职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更加系统的教学体系,解决高职学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能力中所遇到的部分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高职学生的岗位胜任力。高职院校可以从转变教师和学生观念、设计高效的教学环节、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及平台、构建多维度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高职教育要借着政策的东风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把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作为未来的努力方向,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对高职教师胜任特征要素的研究是源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以及高职院校工作效率提高的需要。通过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高职教师胜任特征要素的搜集与分析,经过被试与样本的选择、访谈内容的文本分析以及对所得数据的结果分析完成实验过程,得出高职院校教师胜任特征的要素。高职教师胜任特征要素主要有自我控制、赞赏同事、积极主动等,由此得知,高职院校提高教师胜任特征需要学校与教师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类型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类型,要培养高质量高职人才,必须聚焦学生的职业能力定位和培养。目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定位模糊,缺乏有效的培养方法,对此,高职院校应树立能力本位育人观,构建高质量高职人才能力模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立体化思政教育体系和结构化“双师”队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质量高职人才。  相似文献   

19.
"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的沿革及内涵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行动导向的核心理念是注重关键能力培养,其发展沿革可概括为“关键能力——行动导向——学习领域”,三者一脉相承,行动导向承前启后。行动导向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方法论,更代表一种教育教学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教学各要素的重新组合,引导学生在专业对应的职业情境中、在动手实践中自主学习。学习者通过行动来学习,学习的结果是获得一种新的行动方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及属性,指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特殊性以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高职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概念和研究思路,给出了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研究的职业胜任力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