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西方新闻自由理论随传教士报刊传入到中国,带给了晚清知识分子对近代报刊的全新认识,逐渐形成了晚清新闻自由思潮。但晚清的新闻自由属于政治话语下的新闻自由,只是实现晚清知识分子政治理想的一种手段,和其原理论大相径庭。延续数千年所形成的信息传播体系、封建专制的言禁传统、晚清知识分子们的经世致用,以及传教士报刊介绍该理论时零散、不深刻、附会儒学,这些都是造成西方新闻自由理论发生嬗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西方新闻自由理论随传教士报刊传入到中国,带给了晚清知识分子对近代报刊的全新认识,逐渐形成了晚清新闻自由思潮.但晚清的新闻自由属于政治话语下的新闻自由,只是实现晚清知识分子政治理想的一种手段,和其原理论大相径庭.延续数千年所形成的信息传播体系、封建专制的言禁传统、晚清知识分子们的经世致用,以及传教士报刊介绍该理论时零散、不深刻、附会儒学,这些都是造成西方新闻自由理论发生嬗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严复之所以能够在晚清变革传统知识机制历程中输入崭新的西学理论体系,改变众多知识分子传统的认知模式,关键在于译者以知识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为依托,通过译著承载其选择拟译文本过程中渗透着的深刻道德实践性和译著本身建构起来的近代知识分子公共性,筑起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性进程转变搭起了一个理性的话语平台.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国文学大众话语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国文学大众话语起源于晚清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国民"与"新民"概念的提出及其泛化确立了文学大众话语的接受主体,以"开通民智"为核心的启蒙目标的确定使文学变成了政治启蒙的工具,促成了晚清"文学民众化"的潮流的发生。白话报刊的创办和戏剧改良的盛行是晚清"文学民众化"潮流的主要表现形式,晚清的"文学民众化"运动开启了"五四"时期的"文学民众化"潮流,其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再生产,具有强烈的政治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晚清报刊在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的同时,对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中的宪法、选举制度、文官制度、特别是议会制度等进行了宣传报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较系统地宣传报道西方议会民主政治,对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外国人的报刊尤其是来华传教士的教会报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传播活动发展为传播事业后,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对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华传播的教会报刊作为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的重要传播载体,在传播教义和西学的同时,也要受到来自晚清社会各方面因素和力量的控制或影响。《万国公报》较好地应对了各种社会控制因素,在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西方文化传播史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晚清报刊在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的同时,对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中的宪法、选举制度、文官制度、特别是议会制度等进行了宣传报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较系统地宣传报道西方议会民主政治,对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50):92-93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建构要从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性建构的管理进行分析与论述。其现代性建构需要经过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才可以判定出来,特别是马克思对于形而上学与资本所进行的双重批判。在理论的层面上,其现代性建构需要坚持清算现代形而上学的理论,反对资本的话语霸权,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语言,增强马克思主义对解释现实问题的理论依据,以及对普遍存在的社会矛盾的批判力度。  相似文献   

9.
从辛亥革命到1927年国民党取得全国性政权,是百年报刊民主话语言说最充分也是其变数最大的时期.其政治诉求主要体现在捍卫共和、民主立宪、反对专制统治等焦点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领导的报刊上,对政治的诉求,则表现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及对建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的社会制度的向往,新民主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在此时开始萌发.此时期报刊民主话语的思想启蒙诉求成就最为突出,对数千年封建文化的全面而深刻的批判,对现代思想价值理念的悉心的传播,构成此一时期报刊话语最为绚丽的特色.中国共产党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的武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说,从而形成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报刊民主话语思想启蒙诉求的一个崭新的话域.  相似文献   

10.
作为从西方引入的一种文学类型,晚清政治小说具有强烈的功利性与乌托邦色彩,是创作者用以开启民智的工具,主旨不在文体建设。尽管如此,作为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晚清政治小说在“说教”中实蕴含着巨变,它在题材、叙事、传播等方面都呈现出了现代性意义,并影响着新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救国还是乱政——略论晚清报纸的政治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的报纸被赋予众多政治功能。但是,报纸一方面具有正面功能,另一方面也有负面影响;既可救国,也能乱政。清政府对报纸这一舆论引导不力,既加剧了中国政局的混乱,也加速了王朝的覆亡。报纸功能的两面性,对近代政治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晚清以来,白话取代文言,获得主流话语权,进而成为新文学的基本表达方式,这一历史进程并非一蹴而就。白话升格的历史演进过程,在混杂着新与旧、中与西、因与替等时代主题的历史语境下展开,是断裂、交叉与可能性的多主题变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晚近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的纷繁复杂。作为白话升格的直接推动力量,晚清报界的主创、编辑、写手,以白话报为变革话语表达的试验场,成为日后五四新文学登场的最初拉幕者。  相似文献   

13.
探究清末民初媒介功能既要关注媒体本身,更要研究其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尤其要关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报人、报业与政治变革的关系。面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前后的政治氛围,陈独秀就救亡图存语境下中国社会的历史责任担当作了具体的论述。他通过报刊杂志以"敬告青年"的口吻宣称社会变革的希望应寄托于新一代的青年。陈独秀办刊从侧重思想启蒙到转而讨论政治,体现了近代传媒与舆论变迁的关系,反映了中国近现代舆论史变迁的阶段性递进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性话语下,国家权力系统和精英知识分子之间构成了一种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文化空间。在这种双向的文化空间中,知识分子尽管完成了对国家、权力、政治等意识形态话语的批判和重建,但也在无形中依附了国家权力系统,二者形成了同构关系。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知识分子在进行“文化现代性”建设的同时,开始了对后现代话语的承传,在“边缘”这一充分的对话立足点上,试图确认中国知识分子构建知识分子真正的身份,开辟民主的文化空间,建立独立的思想品格、文化自主性和精神公共性,在合理性和合法性等层面上构建知识分子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晚清到五四:文艺大众化运动现代模式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以来的文艺大众化运动在本质上是一个整体。虽然晚清和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在历史表象和内在精神上有具体而微的差别,但是二者都服务于新民强国的政治需求。“文艺大众化”是给已经贵族化的文学祛魅,以使其贴近大众、为大众接受。晚清和“五四”的知识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文学启蒙大众,达到新民强国的现代性目的。  相似文献   

16.
晚清已降,西方"现代性"思想侵入中国文化肌理,致使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乡村空间成为了一个危机场域。但是,徐志伟的著作《发现另一个"乡土中国"》钩沉了诸如鲁迅、梁漱溟等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关于中国乡村的"别样表述",从而剖解了遮蔽中国传统文化有益元素的西方"现代性"话语结构,重新发现了"乡村"的复杂性及其独特价值,不仅为我们解决农村问题乃至于"中国道路"问题提供了诸多启示,也补充、丰富了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性话语结构。  相似文献   

17.
在经历清初传统封建言论政策的延续之后,戊戌维新时期晚清政府出现了允许办报和禁报政策的反复,直至清末新政时才再开言禁,制定了一系列适应时势发展的新闻法规,从而使晚清政府近代新闻言论政策最终得以确立。这一漫长、曲折的演变过程生动地折射出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在清季种族话语兴起过程中,知识精英对自我种族形象的认知发生了明显改变。在中国种族已由“优等”沦为“劣等”的前提下,种族改造及强种设想成为一个重要话题。从种族体质一直到婚姻、生育、教育、道德等多方面的改良问题,引起知识分子不少的关注,构成了清末思想变动的一个内容。  相似文献   

19.
重庆的近代报业始于十九世纪末叶。中国西南最早的近代报纸就诞生于重庆,其发展步履维艰,几经挫折。然而,重庆近代报业的先行却愈挫而愈奋,所创报纸各具特色,博采众长。近代报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各家报刊上无不体现,其影响至深至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