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结合有关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成果及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实践,本文将我国成功的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模式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基于产业集群型、主动学习型和跨行政区域型创新系统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试论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基础和动力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不同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创新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多层次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它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创新系统,也不同于各行政区域自身建设的区域创新系统.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产业分工的必然选择,它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并需要相应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研究为基础,通过对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相互关系的深入分析,认识到产业集群的建设对区域创新体系创新资源的获得、区域生产率的提高、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不足.本文基于我国在产业集群建设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积极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不同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创新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多层次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它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创新系统,也不同于各行政区域自身建设的区域创新系统。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具有区别于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的区域创新系统的核心特征,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相应的动力支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构建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科教最为发达,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国务院要求将长三角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优良的科教资源,众多的外资企业以及研发机构为此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两省一市的行政格局会阻碍创新活动的有效进行,因此需要进行跨行政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跨行政区的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对长三角地区创新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上海的核心作用,苏浙两省和上海的互动,跨行政区的政府行为,跨行政区的产学研合作和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支撑作用.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鼓励创新文化、政策环境,加强跨行政区的公共合作,设立跨行政区的创新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业集群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产业集群创新和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认为产业集群系统与区域创新系统并非等同关系。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区域创新系统包含产业创新系统;从内涵上讲,两者有重叠之处,但并不完全重合;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是区域创新系统的基础,但不是核心。最后对基于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构建区域创新系统作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跨行政区创新体系建设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跨行政区创新体系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其核心特征:创新主体的多元化,跨行政区划的密集联系,多行政区创新活动的明确分工。认为跨行政区创新体系建设基本框架应主要包括:总体协调机制与系统,共同市场与环境,地域分工与协作机制及其网络等几个部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跨行政区创新体系发展历程与体系建设的障碍与问题。之后,针对跨行政区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力。本文从专利分析的角度对东莞、深圳、宁波、台州四个模具产业集群的技术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并考察集群创新主体之间的技术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模具产业的专利产出呈现地理集聚特征;模具产业集群的专利领域布局体现区域制造业特色;领先企业成为模具产业集群的创新主体;产业集群内组织的技术创新合作具有跨地理区域、跨组织边界特点。最后,为促进模具产业集群的创新转型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效运行会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由于存在着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多项关联,二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集群创导,制定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相融合的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形成区域的持续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粤港澳三个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动力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多层次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该系统中的不同城市或区域依据各自的经济技术条件,可采用和实施不同层次的创新模式,其创新功能定位也不尽相同.构建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需要根据不同行政区域的自身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地建设好各种创新子系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清华大学科技转化工作的调开与分析,对高校科技转化工作进行再思考,提出实践中需重视的几个问题,增强历史使命命题,加强科技转化,为经济发展服务是高校一项根本任务和基本社会功能,增强创新观念,发挥高校综合优化,大力鼓励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推动高校科技转化工作持续发展,增强知识产权观念:发挥高校智力优势,提高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以人为本观,采取激励措施,大力调动科技人员开展科技转化积极性,增强国际竞争意识,发挥高校国际联系密切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高校科技转化进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2.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永续竞争优势的动力和基础。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科学制度为动力,以争创品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文章企业为对象探寻如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强化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文章综合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和价格指数等指标,深入分析 2005—2020年主要国家制造业竞争优势演变态势及其主要来源。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始终保持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部分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不断强化;德国、日本、美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始终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但部分产业竞争优势出现下降趋势;中国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产品价格优势,德国、日本、美国主要来源于产品技术优势。文章提出 4点政策建议,包括:推动以提高产业基础能力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着力提升制造业国际合作和跨国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这样的后发国家引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考虑产业的全球化分工和国际竞争,讨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及其发展模式。从国际竞争的视角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新分类,将其分为互补性技术创新、扩展性技术创新、替代性技术创新和超越性技术创新等类型,重点剖析开展替代性技术创新攻克产业核心技术面临的技术创新能力、用户接受、先发国家竞争、先发国家的先动优势等诸多挑战及其特点。最后讨论研究结果带来的启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唐震  张露  张阳 《科研管理》2022,43(12):1-13
   技术标准主导权深刻影响着全球治理的格局与制度安排。“中国水电”“走出去”是中国践行全球治理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的重要非正式机制之一,中国水电工程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市场份额都位居世界领先,但仍严重受制于欧美国际主流工程技术标准,影响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大国作用的发挥,这对探索中国水电工程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可行模式和有效路径提出迫切要求。与此同时,欧美国际主流工程技术标准都经历了由国内规范至国际标准成功转化的过程,其中,世界标准之源——英国标准协会(BSI)在英国水电工程技术标准国际化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内在逻辑值得探究与借鉴。因此,本文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角色理论及技术标准扩散理论,遵循“动因-行为-结果”的逻辑主线对BSI进行案例研究,深入剖析英国水电工程技术标准国际化驱动因素、模式及其演化路径等内在规律,并在中英水电工程技术标准对比基础上,对中国水电工程技术标准“走出去”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定量文献计量与定性文献回顾方法,对颠覆性创新国际研究领域(1995-2019)的773篇文献进行梳理,从重点期刊、核心作者、国家机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演化趋势等方面分析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颠覆性创新国际研究的核心知识基础为战略联盟、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分段资源配置、技术创新、颠覆敏感性与颠覆性技术7大内容;研究热点围绕主体特征、衡量维度及发展路径3个方向;研究脉络经历了概念界定、视角扩充、机理研究与理论应用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的国际竞争压力之下,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优势逐步建立在其研发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之上。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知识资本全球化是个不容抗拒的现实,其中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使国内体制与国际更兼容,才能更多地从全球化中受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创新管理和创新经济学的视角,从理论上分析了自主创新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机理,提出了自主创新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效应和市场竞争程度及人力资本水平对“自主创新–国际竞争力”关系的调节效应的假设,并利用22个中国制造业行业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自主创新的各个指标对中国制造业提高净出口率指数、比较优势Michaely指数、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说明自主创新对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正日益重要。(2)市场竞争程度越激烈、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行业,在国际竞争中越能从自主创新中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19.
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支持体系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屹  李柏洲 《科学学研究》2010,28(1):141-150
原始创新能力低下,是我国大型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对于创新资源相对缺乏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对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支持体系进行高效的资源再分配是提升大型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充分分析大型企业原始创新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知识构建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支持体系模型,并对支持体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实证仿真研究。通过对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支持体系的动态仿真模拟发现:对支持体系中政府投资比例进行合理的再分配,可以使大型企业原始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邓金堂  李进兵 《软科学》2011,25(4):19-22
运用演化方法评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区域产业创新研究文献,明确指出:区域产业创新概念讨论应当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构建应当遵循竞争优势等基本原则,区域产业创新战略目标必须定位准确,应当选择适合这个定位的战略模式。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高能耗产业创新及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是区域产业创新研究的重点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