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目的/意义]在学科更名背景下解析和思考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路径,旨在拓展学科内涵、丰富学科体系,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学科力量。[方法/过程]基于文献调研和国家战略导向,提出“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向度”议题,并从历史、现实、未来3个维度观测本学科在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目标过程中的嬗变与发展。[结果/结论]面向科技自立自强,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存在目标定位模糊、供需矛盾突出、核心能力薄弱等现实问题。为强化学科效能,更好地促进行业创新发展,提出几点建议:面向现实情境,加强学科制度建设;坚持吸收借鉴,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推动融会贯通,重视学科交叉协同;完善人才梯队,激发学科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意义]明确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的背景,探讨学科更名后的知识框架和发展路径,为今后的学科建设与教育改革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过程]基于教师履历和课程体系等调研数据,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专业生源3个不同方面论述学科知识多元化的现象,基于学科基础理论和框架探讨新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知识的解析方式,并从知识整合的角度出发阐释学科更名后的专业建设路径。[结果 /结论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存在明显的知识多元化现象,未来应紧密围绕“要素–领域–学科”3层知识解析框架展开研究、教育与实践,在开放的跨学科环境中塑造自身的认同和影响力,以知识整合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弘扬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守正拓新的主旋律,优化课程体系的内容与运转机制,并推进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改革。  相似文献   

3.
闫静 《图书情报工作》2023,67(1):108-116
[目的/意义]随着原“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正式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原3个二级学科之一的档案学亟需进一步解析和思考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对策,探索如何继承和发展档案学的学术传统。[方法/过程]通过历时性分析梳理档案学近百年来的学科独立化历程、学科归属的变迁对学科发展的影响,通过共时性分析梳理档案学的学科特质,提出档案学在未来发展中“创新”的同时不忘“守正”。[结果/结论]需要档案界在一级学科更名背景下进一步明晰档案学科发展取向、学科发展指归和学科发展使命,在“创新”的同时坚守档案学科的独立性、坚守档案学科的“历史品格”、坚守档案学科专业化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数智化时代背景下,更要求情报学学科融入新时代,积极探索数智化人才培育路径。[研究设计/方法]从认知到应用全方位策划“情报学+”数智化人才的培育理路,明晰育人体系,重点描述人才核心素养模型的搭建以及对人才培育路径的思考,展现情报学育人的本土化、特色化、智慧化。[结论/发现]情报学学科未来应致力于培育服务新时代各工作领域和研究情境的复合应用型情报学人才,不断探索更完整的人才培育闭环。[创新/价值]以中国哲学思想赋能新时代情报人才培育的理论遵循和实践路径,体现哲学思想现实价值的同时,为情报学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意义]结合国家安全战略需求,研究当前国家安全情报人才的能力需求和建设路径,为国家安全工作培养安全情报人才。[方法 /过程]根据国家安全战略需求,解析国家安全情报人才的能力维度和要素,立足国家安全战略的背景和人才能力需求,提出国家安全情报学人才培养路径。[结果 /结论 ]国家安全战略需求视角下,国家安全情报学人才培养的能力维度包括统筹协调能力、风险的全流程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理论创新和实践能力。立足能力要求,人才培养需要在学科体系和课程设计、实践及保障体系建设、评价及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校培养了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6958人、硕士毕业生1379人、博士毕业生71人[1]。其中,本科毕业生占总培养人数的82.75%,档案本科教育成为了我国档案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档案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因此成为这一时期档案学界关注的课题。有学者对一所高校近11年(2008-2018)档案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平均有25.58%的毕业生是灵活就业,而且毕业生对口就业难度增大[2]。比这更早一些,也有学者调研分析了某一高校近5届(2012-2016)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从业状况,发现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相对偏低,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这些就业问题反映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前的职业能力储备不足。档案课程作为档案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承载,有必要从档案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探讨其设置改革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后,有序实施学科建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方法/过程]梳理30多年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的相关研究,以系统观为基础分析本学科的对象、使命、发展战略选择并构建系统建设框架,从抓住核心矛盾、技术与人文协同、学科交叉融合、专业-学科一体化等方面提出学科发展路径。[结果/结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必须深耕自己的研究对象,坚守学科使命,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坚持技术与人文并重,协同发展本科与研究生教育,践行以贡献度为重心的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意义]推动档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迈向数字转型,是档案学专业进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和实现创新发展的有益探索。[方法 /过程]运用文献研究法、政策分析法解析一级学科更名对档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主要影响,研究档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数字转型的时代需求与机遇、现实基础和条件、实践策略与路径。[结果 /结论 ]档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辅相成,在开展全域性数字化改革转型的数字时代,一级学科更名对于档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而言机遇大于挑战,亟需通过明确学科建设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充实课程建设体系、加强教材资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等举措实现对档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动态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意义]在学科交叉合作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探究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和理论跨学科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组态路径,为图书情报学的跨学科研究和学科影响力提升提供更广泛、深刻的思路,对促进学科交叉合作,解决科研迫切需求和社会重大实际问题等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 /过程]以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的跨学科使用意愿为主题,以认知-情感-意动为理论基础,构建图书情报学方法理论跨学科使用意愿模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得出影响因素的组态路径构成,并探求其组成机理。[结果 /结论 ]研究表明图书情报学科研究方法和理论的跨学科使用意愿是多因共致的结果,使用fsQCA研究方法得出了三条组态路径并概括为:学科知识——创新协同型组态、学科知识——社群协同型组态、学科知识——交叉基础驱动型组态。基于对组态路径联动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与解析,对学科未来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以现实为导向,加强学科建设,推进学科知识体系转型升级;立足“信息资源管理”守正创新,提升学科吸引力;积极推动跨学科合作,增强学科影响力;发挥信息交流支持作用,强化学科社群感知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基于知识创新视角探究军民科技情报协同演化路径,对发挥科技情报协同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破解军民科技协同融合难题具有直接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明确军民科技情报协同目标及现实价值,总结了军民科技情报协同的三种模式:中心模式(C模式)、对等模式(S模式)、群组模式(G模式)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组织维度、行为维度剖析了基于知识创新的军民科技情报协同演化路径。[局限]提出了军民科技情报协同的三种基本模式,并从组织和行为维度解析了军民科技情报的演化路径,但限于数据获取困难,缺乏具体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军民科技情报协同以情报互惠共享、资源合理配置为起点,以军民科研行为同步优化为着力点,由跨行业、跨区域、跨系统的军民科技情报深度融合向相互依存、彼此竞合的军民科技情报共生体演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学术研究是学科发展最重要的考察指标,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的背景下,从档案学术研究的视角讨论新环境下研究题域的扩展与深化,对于丰富学科内涵、推动学术创新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通过文献分析对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下档案学术研究题域进行全景梳理,从底层逻辑、时代挑战、拓展创新3个方面进行阐述。[结果/结论]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下档案学术研究题域的扩展与深化要坚持“守正”与“创新”,在坚守学科底层逻辑的基础上,直面档案学术研究的时代挑战,加强对理论和应用的拓新,强化学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结合五年来图情档领域的学术热点,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脉络进行梳理。[方法/过程]回顾了信息资源管理领域传统的数据-信息-知识-智慧(DIKW)经典模型,并从职业实践角度发展了相应的技术/运营-分析-战略-文化(TASC)模型,进而在匹配上述两个模型的基础上,梳理了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脉络。[结果/结论]信息资源管理以克劳德·埃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关于信息的量化、度量、编码、传输和处理等为起点,以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的“世界3”理论、贝特拉姆·克劳德·布鲁克斯(Bertram Claude Brookes)的“知识地图”、杰西·谢拉(Jesse Shera)的“社会认识论”为“中介”,以布伦达·德尔文(Brenda Dervin)的“意义建构”(Sense-making)学说为承继,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理论脉络主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具有很强的合理性,是仔细斟酌之后实现的多年之愿,更名可以给学科带来一系列优势。但毋庸置疑的是,更名不能改变本学科在建设和发展中的既存问题,因此更名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学科改革,正本清源。[方法/过程]在介绍一级学科更名的背景及借鉴国外高校硕士学位人才培养经验的必要性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四所国外世界TOP高校的硕士学位培养特点,同时深入学习该领域排名世界第一的英国谢菲尔德信息学院在硕士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特色,为更名后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参考。[结果/结论]基于国外经验,认为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如下建议:第一,找准学科定位,明确学科目标,形成学科特色;第二,丰富该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夯实研究生教育;第三,培育满足信息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勇担时代大任;第四,与相关行业或领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学科创新;第五,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教育认证标准;第六,加强我国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英文期刊建设。通过6点针对性的建议,为学科未来的改革指明方向与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学科的一级学科名称应顺势易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广均 《图书馆论坛》2006,26(6):1-2,30
作者根据自已时美、英、澳、日图书馆与情报学教育的调研指出,当前国际该领域的基本态势是已从图书馆学——经图书馆与情报学——到由information引领的格局,同时院系名称也多已改为由information引领的院系,但仍都被归入图书馆学领域。国内也是学科名称与院系名称不一致。当此有关职能机构正主持修订学科专业目录的当口,紧急建议用能反映本学科基本特性的“信息资源管理”(IRM)一级学科名称取代现在的“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名称。最后还对IRM的基本内涵、学科体系、课程分类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对比分析中美高校医学信息学本科、硕士教育概况,为我国未来医学信息学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以院校开设时间、院校层次为筛选标准,从中美开展医学信息学教育的高校中各选取10所代表性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研,从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育教学方式、就业前景等方面对中美医学信息学本科、硕士教育概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结论]我国医学信息学本硕教育虽经历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一定成就,但与美国相比,我国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入学基本要求方面,注重本科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在课程设置方面,课程内容设置单调,非医学基础课程占比过高,学科交叉融合不明显;在师资力量方面,教师学科背景单一,职称结构分布不平衡;在教育教学方式方面,教师教学方式简单,学生实践机会较少;在就业前景方面,学生知识体系不系统,就业前景局限。未来我国应顺应大数据科学研究范式发展要求,加快培养高层次医学信息学人才;改善课程体系和内容设置,拓宽学科知识体系;优化师资力量配置,吸引多学科背景人才;丰富培养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开展全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状况调查研究,以期反映其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设计/方法]以开设院校、师资、招生、就业、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为六大维度,系统地剖析了我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教育的现状,并通过与往年数据的比较反映该专业的发展态势。[结论/发现]截至2022年12月,该专业的培养单位数量达到183所。大多数培养单位针对社会需求和自身定位调整其教学,在注重专业实践性的同时,逐步形成自身特色。大多数培养单位的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不完全匹配,需要增加对大数据管理和大数据应用方面的课程。[创新/价值]通过全国范围内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专业全面调查和深入分析,反映该专业当前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此类专业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拥有全新名称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如何把握其内涵与学科站位,开展人才自主培养,成为当前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议题。[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与现状分析,剖析信息资源管理的科学内涵与学科站位,并从人才培养目标入手,提出人才自主培养的策略。[结果/结论]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和拥有中国自信和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国家需求,加强理论供给;重视交叉融合,把握数智赋能;树立学科自信,紧密国际合作作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人才自主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健康信息学逐渐成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界的热门研究领域,系统梳理该学科的学科范畴、学科范式和学科体系关联路径对国内健康信息学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对20,559篇健康信息学论文的学科交叉现状和研究主题进行计量分析,从定量角度探究健康信息学的学科范畴;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研究内容、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四个维度进行开放性编码与归纳,从定性角度构建该学科的范式框架;采用Neo4j图数据库构建了健康信息学各体系要素间的关联路径知识图谱,并对其可行性进行验证。[结论/发现]健康信息学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具有学科覆盖面广、交叉性强的特征;人工智能算法应用、用户与信息行为、人机交互系统应用、信息技术的临床应用、信息与知识服务、信息存储与组织、信息检索与系统、文献与信息计量是目前主要的健康信息学研究内容,并以此为核心构建了该学科的范式框架和关联路径知识图谱。[创新/价值]系统总结了健康信息学的学科范畴以及知识体系之间的关联关系,并结合我国健康信息学学科体系的发展规律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对开放同行评议(Open Peer Review,OPR)策略的全面调查是开展OPR可行性评判、策略选择等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把握OPR发展现状,为制定OPR路径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基于OPR内涵和流程分析,对“开放性”理念进行解构,构建“要素公开”“开放参与”二维度分析框架;基于文献调研和拓展检索,构建覆盖5类实践主体的OPR策略数据集;基于文本标注和统计分析,对OPR策略的要素开放等级分布和模式分布进行探讨。[结论/发现]当前OPR策略呈现多样化、多维度的发展态势,但大多数实践主体仍倾向采取保守的策略,OPR策略应用视不同的资源禀赋、商业和公共属性的权衡而不同。建议从加强政策制定和规范引导、制定呼应主体定位的转型路径、探索多主体协同的合作机制等方面优化OPR实施策略。[创新/价值]构建覆盖多元主体的OPR策略数据集,提出“要素公开”“开放参与”二维度理论分析框架,对多元主体的OPR策略选择进行探索分析,为把握OPR整体发展情况、OPR策略选择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给图书馆学带来了因应信息事业变革、满足信息职业需求、拓展信息研究畛域、夯实信息教育基础等机缘,但也导致图书馆学面临学科定位、学科关系、学科导向、学科话语等方面的挑战。图书馆学应该在一级学科更名的背景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保持学科战略定力、突显知识管理本质、坚守学科专业特质,积极建立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交叉融合的过程中培植学科生长点,实现学科的长效创新发展。参考文献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