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克里普克论证了“巴黎的标准米尺”是一个先验偶然命题。以语词和世界的关系为切入点,张海澎驳斥了克里普克的先验偶然命题。陈波分析论证了克里普克所举证的命题都不是先验偶然命题的适当例证。龙小平深入分析了先验偶然命题成立的两条理由,对“巴黎标准尺是一米长”既不是偶然命题也不是先验命题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刘叶涛分析了“巴黎米尺”在什么情况下是先验命题,并指出虽然“巴黎米尺”作为先验偶然命题的例证是不合适的,但是克里普克的先验偶然命题的观点仍然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张建军教授的学术研究呈现“整体推进”的特征,明确指认逻辑悖论之语用学性质,构成其研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推动了逻辑悖论研究的语用学转向,促进了长期处于薄弱环节的关于悖论的一般方法论研究之深入展开,加深了对位于“高阶认知”致思层面的逻辑悖论研究之认识。在逻辑悖论与其他逻辑哲学难题长期探索的基础上,张建军教授近期致力于系统建构辅之以“情境实在论”和“悖境辩证法”的“逻辑行动主义方法论”,并已初步呈现其多方面解题功能。  相似文献   

3.
康德的“先验逻辑”是逻辑史上的一场革命,是关于知识和逻辑的“来源、范围和客观有效性的科学”。先验逻辑包括“理论的逻辑”和“实践的逻辑”。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过程完全印证了先验逻辑的正确性。“实践”是“实践的逻辑”的基本概念,“道德律”是“实践的逻辑”的核心概念,“至善”终极目的以及康德的“道德神学”、“道德宗教”使先验逻辑趋于完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康德哲学及先验逻辑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法律解释的视角,作为法律方法论意义上的狭义法律论证,以司法为中心视角,研究法官裁判中的法律论证问题.司法论证是指原告、被告以及法官等各当事人根据司法程序规则企图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对抗性活动,是一种博弈.从逻辑行动主义方法论看,司法论证博弈的推理行动产品是由基础逻辑所决定的应用逻辑,研究的是在行动产品过程中所把握的逻辑法则,用"模式"来刻画.司法论证博弈模式的推理方式是"证立",此"证立"具有"可废止性".  相似文献   

5.
“希望-行动”理论是近年来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领域的前沿成果,它以自身模型提供的方法论为核心内容,以创造和追求生涯浮流体验为目标指向,二者共同构成了其内涵意蕴。“希望-行动”理论连接行动与目标、策略、动力,发展教育对象的希望-行动胜任力,借以点燃教育对象心中的希望,激活教育对象行动的内驱力。应合理借鉴“希望-行动”理论,进而实现教育理念和教育形态的“两个转向”,推动实现教育生态系统、课程体系、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的“五个创新”。  相似文献   

6.
克里普克就必然/偶然、先验/后验、分析/综合这几对范畴作了三重划分,提出了先验偶然真理和后验必然真理理论。由于以模态逻辑的可能世界理论为分析工具,这两种新型真理理论构成对康德所代表的传统思想的重要发展。从可能世界视角看,克氏三重划分可以得到其严格指示词理论与本质主义的有力支持,但他论证先验偶然真理的"标准米尺"一例不恰当,而且也没有将其三重划分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7.
针对社会学方法论领域长期存在的整体主义方法论和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对立,布尔迪厄提出了一种综合的社会学方法论.布尔迪认为社会学应以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利用"(场域)而把握"两头"(社会和个人).这种引入关系主义的研究方法,克服了由实在(社会和个人)取向的研究方法而导致的社会学中的一系列二元对立.布尔迪厄这一社会学方法论如今已成为人文社会领域内最具有影响力的方法论范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学科治理现代化是可持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全要素驱动创造性成果接续生成的关键保障,分“理”而治为学科治理由粗到细、由抽象到具体的实践转变筑牢了基础。学科治理包含“知识”与“制度”两个维度,知识层面的“天理”“人理”和制度层面的“法理”共同构成了学科之理的三重逻辑。学科冲突寓于学科天赋之理、人赋之理、法定之理之中,且外化于学术组织、学术行为、学术场域三大方面,严重滞碍了学科治理的现代化进程。学科治理中的冲突频发与危机震荡的根源不仅在于学科治理主体在治理过程中不明学科之理,还在于具体的学术制度设计与学科治理行动忽视分理而治。因此,学科治理亟须由“理”明“治”,进而达成分“理”而治,形成顺应学科天理、关照学科人理、完善学科法理的学科治理机制,凝聚学科共生、共在交往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学科观念、制度形态、组织形态三个维度建构起应变机制。  相似文献   

9.
历史制度分析不仅仅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最新理论进展,也是政治学中“新制度主义”的前沿领域,同时,它还是社会科学领域新兴的一种研究方法。其方法论特征主要有:(1)“历史是重要的;”(2)制度作为分析的逻辑起点;(3)演化博弈观;(4)制度统合性:大范围跨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类型教育定位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管理工具主义的狭隘表达、对“双师型”教师职业的片面认识和层次定位的制度逻辑起点的多重逻辑下,仍面临着制度价值理念失落、制度规则体系失序和制度保障系统失效等失范问题。可以构建由行动理念、行动规则与行动机制组成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制度建设行动策略系统,从规范取向下的制度行动理念向发展取向转变,建立和完善职前培养、入职资格和职后培训制度,完善相关保障机制,推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自康德以来,人们,特别是康德主义者和逻辑实证主义者等总以为“先验的”就等同于“必然的”,“后验的”就等同于“偶然的”,也就是说,“先验命题一定是必然命题,后验命题一定是偶然命题”。但是,克里普克却提出了“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也就是说,“先验的”并不一定是“必然的”,“后验的”也并不一定是“偶然的”。显然,克里普克的这个理论是与传统经验论观点相矛盾的,是对传统经验论的彻底打破,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础主义是为解答“回溯论证”问题的关涉知识确证的理论,哲学需要基础主义。通过对斯特劳森的描述的形而上学思想的解读,有理由从知识论角度将其思想解读为一种特殊的“先验建构型”的基础主义。  相似文献   

13.
知识理论与真之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康德的先验逻辑关于知识说了很多,关于真却说得很少。康德的真之理论既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符合论,也不能简单地划归于融贯论。引入当代逻辑哲学成果,从真之定义、形式和质料标准、真之载体等方面分析先验逻辑中真之观念,可以对康德的真之观念作一种实用论的解读。准确把握康德的真之理论,既可以促进对先验哲学的理解,又可以促进对逻辑哲学中真之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深度学习,推进高校教学体系改革,已成为当前高等院校课程设置的主要任务。但高校在深度学习的理念落实中囿于资源限制、实施变形及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偏离了学习的本质及价值,导致教学双方的反馈效果不佳。案例行动学习法兼顾知识理解与实践应用的双重教学效果,解决学生学习“浅层化”的问题,为此本文试图以案例行动学习法打破当前深度学习的教学困境。首先,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两者具有内在耦合性,使其可以作为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形式;其次,从情境逻辑、教学逻辑、知识逻辑、价值逻辑维度探讨案例行动学习法塑造深度学习的逻辑理路;最后,引入“输入-过程-结果”研究范式,构建案例行动中深度学习的实施路径。本研究拓展了深度学习的研究范畴,加深了对案例行动学习法的认识,为高等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奠定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应奇 《政治思想史》2011,(2):184-192
一、保守之回归 如果说古典之“追寻”和“重温”至少对我而言似乎仅具有仪式性的意义,那么所谓“保守之回归”则在我工作的政治哲学场域中呈现为一种活生生的存在和对象。设想后人撰写近10年来中文政治哲学之历史,“保守(主义)之回归”一定是不可或缺甚至必须浓墨重彩地加以刻画的一章。  相似文献   

16.
在《命名与必然性》中,克里普克论证了“一米等于S在时间t0时的长度”是一个先验的偶然命题。因为,这是一个确定“一米”指称的定义,因而是一个先验命题;克里普克还从两个方面论证了“一米等于S在时间t0时的长度”是一个偶然命题,其一是这只是通过确定指称给出一个定义,所以该命题不是必然的;其二是通过指出“一米”是严格指示词,而“S在时间t0时的长度”是非严格指示词,所以该命题是偶然命题。  相似文献   

17.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一版与第二版中,就“概念分析论”部分的“范畴先验演绎”分别提出了“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两种演绎方式,构成了康德批判哲学的一大难点。康德“范畴先验演绎”的内在逻辑矛盾成为德国古典哲学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作为逻辑联结关系的“偶然”是一种特殊的可能:同时也可能不的可能,即,可能不如此的可能,或者说是,有与之不相容的可能情况的可能。作为逻辑联结关系的“风马牛”是一种最彻底的、最特殊的偶然。A风马牛B,当且仅当,A偶然B且A偶然B。偶然和风马牛都是2元的非纯真值联结关系。不是为正统数理逻辑所研究的纯真值联结词。  相似文献   

19.
一流学科建设受到内外因等多重复杂逻辑变量的综合影响。遵循不同逻辑,推进的方法手段往往有所不同。基于“三角协调模型”理解框架,通过主体间逻辑关系分析和知识生成论剖析,认为高校是以知识为联结中心的关系场域,促进知识生产创新是一流学科建设之根本所在。而带有行政管理主义和市场需求主义特征的“工程化”与“硬指标”手段及其深层的“GDP主义”绩效观是造成一流学科建设与知识生产创新内在关系断裂的突出表征。推进一流学科建设需以知识生产创新为根本指向,警惕其沦为以资源争夺为中心的权力和市场游戏,以降低表面看似繁荣但却没有实质性知识增长的泡沫化风险。  相似文献   

20.
“道”“气”“形”共同构成《庄子》中万物生化的逻辑结构,其中“道”是生成万物的本根和本原,“道”既是万物生化的起点,也是万物复归的终点。《庄子》之“道”既是“造物者”,也是“造化者”。“气”是万物互相转化之必要条件,《庄子》提出“通天下之一气”,肯定“气”在万物生成以及转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气”之聚合解释万物的生成,以“气”之消散解释万物的灭亡。“形”是万物生化最基本的呈现形式,基于构成万物之“气”的同质性,《庄子》提出万物皆可以不同的形式互相转化,肯定一物有转化为他物的可能。《庄子》揭示出万物由道而生、由气而化、由形而显即“道生—气化—形显”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