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手机、平板电脑等“掌媒”的出现,使移动阅读成为新媒体时代一种不可忽视的新兴的阅读方式.本文主要探讨了移动阅读时代数字出版结构和形态的新变革,论述了数字出版行业在出版平台、传播渠道、出版者、传播内容、出版方式等层面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及数字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等,以期对我国数字出版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手机是“带着体温”的媒体,具有成熟的收费模式和渠道优势.手机阅读拥有扁平化、个性化、交互性强、传播规模化等优点.手机+出版的模式扩充了原有的出版主体,具有极强的活力.但仍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手机出版标准不统一、内容以网络文学为主、盗版等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成熟案例,提出对策,旨在推进我国手机阅读平台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随着手机阅读的普及,微信公众号逐渐成为期刊出版和转型的智能平台.本文针对202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录的10种护理科技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号平台运营情况,提出相关优化策略.认为在智媒体时代背景下,清晰明确的平台功能和用户定位是护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达到高质量运营效果的关键点,并基于此实现基本信息完善、有针对性的选题和内容策划及分享交流,以不断创新运营方式,打造有影响力的特色期刊公众号平台.  相似文献   

4.
正手机出版是近年来发展较迅速的数字出版分支。随着手机作为普通民众的日常用品,已不再是单纯的聊天工具,已经发展成为了手机综合平台,融入信息获取、娱乐游戏等各种服务,手机阅读已成为新信息时代日益重要的阅读方式。面对手机出版的迅速发展和手机读物的大幅增加,出版产业向跨媒体出版及个性化按需定制的步伐也将会大大加快。但手机出版发展过程中"瓶颈"问题必须重视。  相似文献   

5.
本文抽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手机阅读平台,通过对手机阅读平台的用户体验、收费模式、内容资源、行业标准及版权机制等的调查,找出我国手机阅读平台存在的问题,透过表面现象深入本质分析,结合国内外成熟案例,提出对策,进而推进我国手机阅读平台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声音     
《出版广角》2013,(13):94
移动互联带来了阅读的更加便捷性和广泛性,这为图书推广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出版传媒企业应针对互联网、手机和其他阅读终端等不同媒体的特点,加深同移动阅读平台合作,通过对内容资源的立体化、全媒体开发,推出更多的针对图书阅读的应用产品。——北洋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金卿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英国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  相似文献   

7.
随着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字化出版发展迅速。本文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做了概述,并列出近几年与其相关的出版动态,提出抓住双城融合发展的契机,在川渝地区发展实体书店、完善地方网络基础建设、创建出版物阅读平台、打造西部出版品牌、挖掘优质出版资源、提高编辑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8.
打造专业出版领域知识服务平台,首要任务是构建优质内容资源基础.要将出版社传统的内容资源转换成知识服务平台需要的知识资源,就要充分利用XML结构化内容单元、领域本体、主题词表来实现内容资源的知识组织,以满足知识服务平台的功能需求.挖掘整合行业资源,打造"深度短时阅读产品"的专业领域知识服务平台资源基础,是我国专业出版领域知识服务平台构建内容资源数据基础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王唯贤 《出版广角》2015,(12):92-93
手机阅读是以手机作为信息终端,依靠互联网传播技术进行的阅读方式,是大众出版高效、便携、多渠道拓展商品价值的体现.手机阅读与传统阅读方式相比,更加高效、快捷,是大众出版、营销的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崛起和蓬勃发展,我国数字内容平台的搭建初见规模,平台落实到移动终端设备上即一个个APP应用软件。本文选择了相关测评,1在界面、功能和购书成本等方面都相对出色的掌阅i Reader手机阅读软件窥一斑而知全豹,来探知我国手机阅读平台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全国首家出版主业整体上市企业——时代出版传媒公司,探索数字出版的技术、经营与赢利模式,大力推动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对传统出版内容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元化的开发利用,其开发的产品和取得的成绩在全国出版行业保持领先位置。聚内容,打造文化科技融合核心基础。时代出版拥有60年积累的雄厚内容资源,全媒体平台"时代e博"平台已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字出版产业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数字阅读已成为公众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高校图书馆应引导读者正确面对数字环境、合理利用数字资源、有效开展数字阅读。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快速攀升,数字阅读环境日趋成熟,但仍存在数字资源集成度不高、读者阅读行为分析缺失、缺少系统性思维、主体力量不足等问题。数字阅读推广应建立有效的跨界协同与合作机制,注重推广内容的系统化与学科化,打造沉浸式、场景化、智慧型阅读推广平台,完善效果评价与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跨越传统、网络及无线通信平台的全媒体出版方式日渐升温,成为图书出版的发展趋势。3月26日,作家出版社与中文在线联手,将目前已被翻译成36种语言,在世界各国热销的以印度社会为背景的畅销小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全球全媒体——同时采用传统图书、互联网、手持阅读器、手机阅读平台等出版方式同步出版。  相似文献   

14.
出版产业融合为新时期数字出版的发展开拓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同时,数字化时代也使传统阅读出现重重危机.新媒体环境对人们阅读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文章以历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为分析视角,对阅读调查内容的发展变化和阅读调查数据的趋势变化进行解读.从时间序列的角度,探析我国数字阅读作为主流阅读方式出现的拐点以及由此引发国民阅读发展变迁的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UTAUT2模型与感知互动理论构建研究模型,对听书平台的大学生用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法分析影响大学生选择听书平台意愿的因素,进而对听书平台提出了加强娱乐性与互动性建设、完善内容资源、合理定价、创新听书实现方式的建议,同时对图书馆发展有声阅读推广提出了打造自有听书平台、丰富自身听书资源、积极开展三方合作的建议,以期为听书平台和图书馆有声阅读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虎 《出版参考》2021,(7):40-42,60
在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中,打遣基于移动端的有声阅读平台成为一种选择.那么,对于出版企业来说,该如何打遣并运营一个有竞争力的有声阅读平台呢?本文以山东教育出版社打造的有声阅读平台"小荷听书"为例,对其如何通过战略聚焦、落实用户思维与构建增长模式来实现平台的顺利运营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出版企业打造有声阅读平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应用不断丰富,手机阅读成为新的阅读形式.越来越多的作者、出版商和手机产业链上下游,开始关注并尝试进入手机出版领域.目前,国家尚无法律法规对手机出版进行明确定义,但随着手机上网的日益普及,手机出版也日益发达.手机出版是指"以通信WAP网络为信息的传播途径,将著作、图画、声频、视频、符号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内容数字化,以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发送到手机用户终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的实时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手机阅读动机实证研究--以武汉大学大学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昕  丛挺 《出版广角》2013,(14):8-11
手机阅读是用户以手机为载体接收、下载或在线浏览新闻资讯、出版作品的阅读方式。基于此,本文以武汉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试图深入研究大学生手机阅读的动机与满足情况。从2006—2011年,我国每年手机出版产业收入一直在数字出版产值中占据最大比重,据2013年最新发布的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手机出版产值已达到486.5亿元。截至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到2013年的手机出版产业在整个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也算是亮点多多,除了继续领先数字出版产业整体发展外,还有其他的助力因素在推动着手机出版的扩展壮大:全国手机用户已达到10亿,手机出版已成为部分出版社数字出版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智能手机得到普及,已成为最重要的阅读终端;更多的出版社和渠道商合作,优质内容资源不断进入中下游环节;"大数据"概念的兴起,使个性化推荐和专业化的服务等完善着手机出版的服务功能,等等.如果说互联网时代是以开放、免费、共享为基础的资讯内容时代,那么移动互联网时代则是以收费为基础,以服务用户为目的的优质版权内容时代.手机出版前景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20.
田秀峰 《传媒》2021,(4):61-6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移动阅读的优势逐渐显现.相对纸质出版物,数字化阅读媒介具有灵活多样、资源丰富且时效性强的特点.多个有关数字化阅读的研究调查显示,虽然移动阅读对读者学习有辅助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娱乐性、碎片化的浅阅读趋向.本文以"扇贝阅读"APP为例分析了移动终端数字化阅读产品的特点、运营方式和引导阅读机制,并对如何利用移动阅读平台提升阅读效果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