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白宏人属哈尼族支系,其服饰是典型的山地民族服饰。其色彩是以黑色为主导色彩,认为黑色是大山森林的色彩,是哈尼族生命的保护色。哈尼族的每一个支系就有一种衣着类型,本文以那哈村哈尼族白宏人女性服饰为例,探讨哈尼族白宏人女性服饰蕴含的服饰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服饰是伴随着该民族社会历史及生活方式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少数民族服饰最初是满足人们生理需要,在这过程出促进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形成了一定的审美取向。现代少数民族服饰并非只是民族历史的遗存,同时也有现实存在。本文通过对传统哈尼族民族服饰的意义阐释以及现代哈尼族服饰的多元化发展,试图解释民族文化的认同与现代适应性发展之间的冲突是否存在、民族服饰在现代的发展路径等。  相似文献   

3.
贺晓梅 《职大学报》2013,(1):102-104
汉服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它悠久美丽、博大精深,是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汉服代表着华夏民族厚重的文化根基,是华夏传统文化鲜明的旗帜。民族服饰承载着传播本国本民族文化的重任,确立汉服为华夏民族礼服,有利于弘扬华夏传统文化,华夏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命之根,是中华屹立于世界之本。  相似文献   

4.
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标识,民族文化的"活的史书",是民族文化"可视化"的缩影,是流动的"活文本"。在民族旅游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服饰在民族旅游中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被消费,民族服饰由原来的文化行为参与到经济行为中来,一方面提升了民族旅游的文化消费品质,另一方面通过民族服饰展示了自己的文化,并获得经济回报。通过对民族旅游与服饰文化资源的关系研究,分析腾冲傈僳族服饰的特点和开发现状,提出民族服饰参与民族旅游的保护性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2006年,昌宁县耈街乡打平、土皮太村苗族服饰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昌宁苗族服饰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承载着本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丰富信息,是世代相传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传承、保护及研究价值.但在今天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历史潮流中,随着现代化的渗透,苗族服饰也和其他民族服饰一样遭遇着尴尬的境遇,面临着被边缘化、被遗忘、被破坏甚至消亡的严重威胁.将试图对昌宁打平、土皮太村苗族服饰的传承现状及传承困境进行初步分析,为下一步提出昌宁苗族服饰传承与保护的思路、对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民族服饰的意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凝结着中华文明在长期历史变迁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丰富服饰文化精华,蕴涵了深刻的宗教信仰、精神文化、审美理想等。本文通过研究传统服饰中民族意境的文化内涵,提出丝绸服装设计中民族服饰意境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在丝绸服装设计中运用民族意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何建安  任永坤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3):73+71-F0002,F0003
玉溪新平县花腰傣服饰文化,是云南省少数民族服饰中一支绚丽多姿的奇葩,如今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服饰专家的青睐,称赞花腰傣服饰是最令人瞩目的一道绚丽彩霞。  相似文献   

8.
七 元江哈尼族糯比支宗教信仰及其活动的功能与作用宗教的功能是指宗教在社会中的不同活动方式,包含有社会、社会集团和个人的要 求,受宗教的意识、活动、关系和机构的特点的制约。元江哈尼族糯比支社会中的宗教信仰及其活动的功能主要有世界观功能、补偿功能、交往功能和调节整合功能。受这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体育舞蹈服饰设计理念和闽南民族服饰文化特点的分析,探讨闽南传统服饰与体育舞蹈服饰的融合。认为闽南传统服饰文化与体育舞蹈服饰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具备可行性,建议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基础上,保留体育舞蹈原有的文化素材,将带有闽南文化特色的服饰理念融入其中,促进闽南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黎平县是全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份,至今仍保持着神奇古朴、原汁原味的侗族服饰文化,是中华服饰文化中一颗鲜为人知的璀璨明珠,应及时地研究开发,探求将侗族服饰要素应用于时尚服装设计,推动民族服饰文化产业发展,弘扬侗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1.
苗族服饰包括服装、服饰品、装饰、图案、服饰材料、加工工艺等各方面的内容。从民族服饰中寻找出造型结构特征、材料及加工工艺、服饰图案、服饰配件等服饰要素,探讨将之运用于现代服饰设计的方法与途径,将传统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使苗族传统服饰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是我国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地区,布依族是古代百越人的后裔,至今仍保持着古越人的文化习俗,其服饰鲜明地反映了温带气候和农耕经济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和审美意识.布依族服饰要素丰富多彩,是时尚服饰设计的创作资源,应该弘扬布依族服饰文化的精华,促进我国的西部经济大开发,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发展灿烂的华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3.
苗族服饰的生境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服饰的现状和发展由它所处的民族文化生境所制约,从对昌宁县苗族服饰目前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田野调查中,可以发现其既有存在的基础,但又面临着诸多困境,苗族服饰文化要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获得持久弥新的生命力,必将有赖于与之相协调的民族文化生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在泰国北部山地民族中,不同的民族或者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文化下呈现出差异性,其民族服饰文化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外延,集中体现在服饰视觉语言的多样性和审美文化的差异性上。  相似文献   

15.
明代冕服的设计从服装整体的对称、线条、色彩、图案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服饰之美。而清代官服在承袭明代服饰美学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融合了满蒙等多民族服饰特点,审美与实用价值兼具,从细节、色彩、图案等方面展示了古代服饰美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哈尼族是我国云南边疆的一个典型的山居农耕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和特有的技能,创造了光辉灿烂、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服饰是其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作为哈尼族这一“人们共同体”的重要标志之一,又是他们经济生活的一种消费类型,不仅反映了该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而且与他们的社会习俗及其心理意向有着密切的联系,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为了便于综观哈尼族服饰文化全貌,有必要先将纺织过程略作论述。长期封闭的自然经济,使哈尼族的历史本能经历第一…  相似文献   

17.
民族服饰是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结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民族历史"。地处滇中腹地的玉溪市,民族众多,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除汉族外,玉溪世居的少数民族还有彝族、哈尼族、傣族、回族、白族、蒙古族、苗族、拉祜族等。在汉族和少数民族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  相似文献   

18.
四、哈尼族糯比支社会中的宗教活动 宗教是迄今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和社会都经历过或正被信奉着的一种社会的、历史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大凡一种宗教,其内容总是包含着信仰和活动两个方面,宗教信仰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宗教崇拜活动是宗教信仰意识的表现。宗教信仰意识通过各种不同的宗教崇拜仪式发挥其能动作用,从而去作用和影响社会,社会中的宗教活动是宗教信仰意识的载体,并且是宗教信仰意识得以不断发展和长期留存的重要条件,万物有灵观念是糯比人宗教信仰意识的基石和出发点,由此扩张,形成了他们的多神信仰观念,进而在其社会中构成了大量的崇拜仪式与活动,通过活动又具体体现其宗教信仰意识。  相似文献   

19.
哈尼族“启波然”实际上是根据父系继嗣原则繁衍而成的父系单系继嗣群体 ,它是哈尼族父权制度能够长期延续的基础 ;它的依托是原始自然经济。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 ,哈尼族的“启波然”正在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20.
元江羊街乡位于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东南部,是哈尼族聚居地之一。棕扇舞是元江羊街乡哈尼族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主要出现于哈尼族丧葬仪式和节庆民俗活动中,是哈尼族群众表达精神寄托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