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深度学习中,课堂观察不仅仅关注教师教得怎样,更关注学生学得怎样,并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依据,来反思、改进课堂教学。因此,课堂观察要从"看教师"转变为"看学生",看学生怎样学、学得怎样;从"看场面"转变为"看焦点",看焦点学生,看焦点问题[1]。美术"1+X教学"中,可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是否把握  相似文献   

2.
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教师以此为原则将课堂打造成开放的、具有活动价值的生态课堂,把课堂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里展现兴趣爱好并获得快乐。课堂学习行为是建构式生态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要成功构建生态课堂,达到生态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就有必要研究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下的学生学习行为表现,及其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不利因素,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行为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教是为了更好地学。教师的教如果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样的教是没有意义的。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建构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走向“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有意义的学习。笔者以《手指》教学为例,从“教”走向“学”来建构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相似文献   

4.
<正>课堂从“教”走向“学”,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是新时代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的建构中,教师的教要促进学生的学,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凸显,师生共同走向学习中心课堂的建构。如何走向学习中心呢?如何让教师的“教”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学”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起着关键的作用,推动着学生学习的进程。从学生学习的视角来设计课堂提出的问题,会改变单向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灌输的课堂提问。教师应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表达,明白教师的“教”仅仅就是起着关键处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学习导向要有清晰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163”策略,是将“教”与“学”的过程分为(自主学习,课前检测——尝试练习,小组互助——展示汇报,师生研讨——总结提升,布置任务)八个阶段,按四个相互关联的步骤来实施的教学流程。学生自主学习30%,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完成;教师引领下合作讨论学习60%,这些将通过课堂互动取得;另有10%部分需要教师精讲点拨,进而达成拓展延伸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审辩式学习是对《中庸》中“学、问、思、辨、行”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审辩式学习理念认为,“少教之教”有三个层次——学生活动不少于“0.618”,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可以反哺教;“爱学之学”有三重境界——永不满足地学,浑然忘我地学,终生不渝地学。教师角色应从教学转变为助学,从助学转变为“同学”。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与主人,课堂是师生共生共赢的生命场域。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教”与“学”这两个问题入手,对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通过课堂观察、个别访谈及问卷调查方式得出旅游专业学生学习的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在研究“学”的基础上为教师的“教”提供一些“路子”或“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智慧语文课堂何以成为可能
  关于“课堂”,言说者众,意见纷呈,析每家言,各有道理。观察课堂,评说课堂,首先要解决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问题,才能抓住本质,击中要害,求得新法。
  (一)经验视阈:基于课堂的评价尺度
  关于课堂,讨论得比较多的是有效课堂、高效课堂,从“效果”层面上关注课堂、研究课堂,这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但是,“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关于课堂是否真能高效”等的讨论,莫衷一是、争议颇多。于是,我想到了从反面来思考,即“什么样的课堂是无效的”:学生不想学,无效;学生不会学,无效;学生学不会,无效。从这个视角来观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码有这样三个尺度:一是“学生想不想学习”,二是“学生会不会学习”,三是“学生学得是否扎实”。  相似文献   

9.
从重视教师的教到注重学生的学是教育史上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我们所探索的“三学四导”学本课堂指的是在“以标导学—以学定教—以学验教”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意识引领下,努力构建起学生在课堂上经历预学、探学、拓学三个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以导激趣”“以导启思”“以导悟法”“以导促需”四种导学作用的生本教育课堂。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改革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人们评价初中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率的标准,不再是单纯的关注老师的教学是否认真,还注重考察学生是否学到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数学的技能,是不是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以致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主依靠自己有目的学习来实现,老师的教不能替代学生的学。同时,老师的正确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学不能替代老师的教。  相似文献   

11.
基于自主合作学习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构建的“课堂教学”,其核心是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个人独立和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展示、诠释自己自主合作学习的成果来体验参与教学,实现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重心转移,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的改变,使课堂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从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从注重知识转向注重方法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纵观教学的各种改革模式,都涉及两部分内容: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或者说是学生的学习应分为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二者就像雄鹰的一对翅膀,只有两只翅膀都健康、健壮,雄鹰才能搏击蓝天,鹏程万里.这就是建构式课堂同样需要兼顾课前与课堂,做到建构式课堂的“三部曲”.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先导后教,让学走在教的前头;注重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助性;培养自主能力,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李丽 《现代教学》2011,(1):48-48
教师不仅需要通过研究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学习;更需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细节,教师只有观察学生的细节。聆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决定国己的“教”。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课堂教学结构的划分有许多种类,如果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习为本位来划分,课堂教学结构在形式上就变得很简单,包括导入过程,学习过程,检验学习效果过程。这种划分是站在学生学习这个角度,因此这种教学结构中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学什么,如何学,是否学到手”三个同题展开,至于教师“教什么,如何教”的闻题,则是处于服从地位。  相似文献   

15.
这里的“学”是与“教”对举的,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从理论上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似乎是可以分离的,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往往着眼于教师的“教”,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评价课堂教学。而在实践中,在新课程的理论视野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则是紧密联系的。教师的“教”只是手段,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真正走进新课程,必须实现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根本转移,从关注教、关注一般转移到关注学、关注学生的差异上来。一、关注学习的动机——学生是否愿意学习、热爱学习?1.看教师是否…  相似文献   

16.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在全市大力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背景下,我校从2007年开始着重研究信息反馈这一环节,把有效反馈作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使其成为高效课堂建设的一个重要杠杆——教师教的抓手和学生学的纽带,运用到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教师以此为原则将课堂打造成开放的、具有活动价值的生态课堂,把课堂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里展现兴趣爱好并获得快乐。课堂学习行为是建构式生态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8.
何敏 《甘肃教育》2024,(5):91-95
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是以课堂为场地,将课程、教学、学习和评价融为一体,实现无缝对接,对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小学英语授课时存在的问题,运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从思考“What教什么”和“How怎么教”的技巧问题,到思考“Why为什么教”的价值问题,提出教学过程中应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有效教学策略,扎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学理论倡导实现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必须积极实现“两个方式”的转变;必须重视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指导、因势利导、分层辅导来顺应教学方式转变后教师的“教”;必须重视通过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及学会发现、学会运用、学会创新来顺应学习方式转变后学生的“学”;“两个方式”转变后必须实现“学”与“教”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20.
听课者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入学生的角色中,才可能设身处地,放下架子,俯下身去,真真切切地做一回学生,使自己处在"学"的状态中。评价一堂课的优劣应该是"学生说了算"。尤其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听评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回溯和观察教师的教。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学生的知识是否获得增加,学生的潜力是否得到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体现,这些都是衡量课堂优劣的依据。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评价课堂教学;着眼学习状态,从学生的情绪情感去确定评价的指标和权重;力求精致,用细致观察的方式方法去评价;追求教学和谐,看教师如何适应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