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核心力量训练的相关概念、运行机制与功能应用、传统力量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甄别、训练实施的依据与要求等方面的阐述与分析,发现:(1)其运行机制的经典理论是"三亚型模型﹢呼吸系统调节",功能表现为是为运动技术完成提供稳定支持,传递与控制人体近远端肌肉用力,降低运动能量消耗及提高运动效率及预防运动损伤;(2)核心力量与振动力量是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范畴及训练形式,生理基础与训练指向相同,核心力量与传统力量训练优势互补,依据运动项目与训练任务科学安排两者负荷比例及时序;(3)核心力量训练遵循专项化、动态非稳定性等要求,训练内容与方式需要科学缜密的设计与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旨在分析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核心区力量及稳定性的影响,选择两种较有代表性的频率(45Hz、30Hz)进行实验研究,探究排球力量训练的新思路,为振动训练方法的完善和排球体能训练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无附加振动刺激)、30Hz组、45Hz组,训练时间为9周。实验后采用DAVID核心区力量测试系统对核心区力量进行测试,采用八级腹桥对核心区稳定性进行测试。结果:实验组核心部位后伸、前屈、侧屈、回旋、臀肌力量及核心区稳定性各测试指标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45Hz组在核心部位后伸、前屈、臀肌力量及稳定性测试成绩优于30Hz组,两实验组侧屈、回旋力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振动训练能够改善核心区力量及稳定性,其中45Hz的振动频率对于提高核心区屈伸肌、臀肌力量和核心区稳定性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对老年男女人群长期规律性力量训练干预后,其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BMD)的变化特征,为特殊人群科学健骨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老年健康男女自愿者各35名组成2个实验组,对下肢先后实施了传统力量训练和振动力量训练计划。分别在实验前、传统力量训练结束、以及振动力量训练结束后测量所有受试者腰椎(L2-L4)及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的BMD。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检验考察各组实验数据间的差异。结果:传统力量训练结束后,老年男性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等部位的BMD有所提高,老年女性各测量部位的BMD均无明显改变,L2-L4椎体BMD的变化无性别差异;振动力量训练结束后,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各测量部位的BMD均有显著性增长,其中L2-L4椎体、Wards三角和大转子BMD的增幅无性别差异,老年男性股骨颈BMD的增幅较老年女性偏高;此外,各测试部位BMD在振动力量训练后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传统力量训练,无性别差异。结论:长期传统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老年男性股骨近端区域的骨密度;长期振动力量训练能显著提升老年男女腰椎及股骨近端区域的骨密度,且对骨密度增长的促进效应明显优于传统力量训练,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韩国的JETVIBE(ETS-900N模式)振动器、美国的NORAXON TELEMYO 2400T无线遥测系统和MEGAWIN软件系统,对受试者分别在传统和振动条件下,以静力性和动力性方式,轻负荷和重负荷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测核心肌群11块肌肉肌电。结果显示:振动动力性方式的重负荷具有针对训练快肌纤维的使用价值;适宜强度振动的传统核心力量训练,静力性和动力性方式的重负荷和轻负荷的每秒肌电积分值都比相应的传统核心力量训练大,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是更为有效提高核心力量训练效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究和论证体能训练中最大力量与快速力量、最大力量与功能性力量之间的正负向关系及强度;方法:采用测试、调研及实验法分别完成了对举重、游泳、艺术体操、自行车及部分体育专业学生的数据采集与论证;结果表明:1)最大力量与快速力量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均表现出正向相关关系(r>0.30),但随着运动员运动水平的增加,快速力量对运动水平的影响作用更大,且两者对运动水平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Eta2=0.152~0.772)2)最大力量(负重抗阻)与功能性力量训练均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卧推训练分别提高了17.8%和15.4%;深蹲分别提高了18.5%和16.3%),但不存在明显差异。结论:1)最大力量与快速力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应是在最大力量基础上发展快速力量,随着运动水平的增加应注意快速力量训练方法的选择与比例;2)功能性力量对最大力量的发展均有积极地意义,两者应该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拓宽专项力量训练途径,丰富和创新力量训练方法,通过振动力量训练组(II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I)对比实验研究来探索振动力量训练对跳远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振动力量训练发展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振动力量训练法能在同等的负荷条件下,能更有效地发展运动员膝关节屈肌群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其中伸肌表现不明显;振动力量训练也提高了运动员的膝关节肌群力量耐力水平,同时使膝关节屈伸肌群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长跑运动员全年力量训练分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25名男子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分期进行研究。探索科学系统的阶段性力量训练方法,为力量训练理论及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力量阶段性分期训练能够产生较好的训练效果,与非分期力量训练相比,专项成绩提高幅度更为明显;(2)适度的最大力量训练可以防止由于过多的耐力训练而引发的运动损伤,并且可以提高长跑运动员的最大跑速和冲刺能力;(3)中长跑运动员在竞赛前期应重点发展力量耐力,并在随后的竞赛期继续保持一定负荷的力量耐力训练。在重要比赛之前应该进行必要的减量安排,减少负荷量度,培养运动员的最佳准备状态,并在比赛中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8.
下肢力量是运动员在高速运动下完成技术动作的基础,是竞技体育当中获得优胜的核心因素之一。散打运动的项目特征,决定了下肢力量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实验法等方法,借鉴核心力量训练的训练方法,对散打运动员下肢反应力量的实践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散打运动员下肢反应力量有积极作用。因此,在训练中要将一般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结合起来;多参考项目运动规律及运动员损伤发生情况;关注躯干支柱准备、恢复和再生以及训练后的拉伸练习。  相似文献   

9.
振动力量训练是一种新兴的力量训练方法,结合传统阻力训练的振动可根据专项动作的要求有效地增加目标肌肉力量、爆发力,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关注。总结已有文献中振动训练对力量和爆发力的短期效应并分析了产生这种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PHYSIO-PLATE振动训练台,对北京女子垒球队二线运动员进行不同频率的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振动频率分别是30HZ和45HZ,振幅为7mm。经过八周系统的力量训练,利用MERAC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膝关节屈伸肌的等速力量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后,Ⅰ组和Ⅱ组受试者膝关节左右侧伸肌群相对峰值力矩、总功都产生了显著性提高(P<0.05),快速单次最大做功功率产生了非常显著性提高;组间比较,Ⅱ组受试者膝关节左右侧伸肌相对峰值力矩、快速单次最大做功功率的增长率均高于Ⅰ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证明:抗负荷力量训练附加振动刺激可以有效地提高力量训练的效果,能够以相对较小的负荷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以及肌肉耐力;同振幅下,次高频振动刺激对肌肉的训练效果显著高于中低频振动刺激。  相似文献   

11.
警察体能中的力量训练是警务实战训练的重要内容,深受警务训练工作者的重视.以核心力量训练的视域,通过分析警务力量训练特点及核心力量训练对警务实战的影响,对警察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基础和线路规划进行剖析,以期为警务体能训练工作和警察核心力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田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核心力量训练在欧美也叫做功能训练或核心稳定性训练。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竞技运动员核心区域肌肉的力量及稳定性。最初这种训练只用于少数项目像游泳,水上等项目。近年来随着运动链理论和神经肌肉系统训练以及本体感受性训练理论的提出,许多人发现核心力量训练几乎对所有运动项目都特别重要。田径是体能主导类的项目,不管是田赛项目还是径赛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着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践法对田径核心力量的概念、分类以及田径核心力量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竞技体育中对核心力量、核心稳定性的研究甚为流行,而这种概念是源自国外"core、core strength、core stabil-ity"的理解与翻译。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对核心、核心力量、核心稳定性的提法并不准确,对"core、core strength、core stability"重新提出了新的理解与观点,提出了中心、中心力量、中心稳定性的概念,并且对中心肌肉群、中心力量进行了划分和归类,进一步完善了运动训练中对"core、core strength、core stability"的定义,为进一步准确指导运动员力量训练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振动训练时发展肌肉力量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振动负荷力量训练系统,对实验对象进行振动负荷力量训练,通过和传统杠铃下肢力量训练相比较,发现振动负荷力量训练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  相似文献   

15.
探讨振动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不同作用,为振动力量训练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上海体育学院12名跳高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6周的实验周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力量比较训练.实验显示,振动力量训练结合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实验组,其CYBEX等动练习机上的峰力矩、每次作功和平均作功指标均显著优于只进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对照组(p<0.01;p<0.05);到峰力矩时间也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振动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速度力量性项群的跳高运动员支撑腿的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动力学视角对国内外力量训练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不同条件下复合式力量训练方法的使用原则。研究表明:最大力量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输出功率和运动表现,但其效果随力量水平增加而减少;力量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合理安排爆发力训练更能有效提升运动表现;复合式训练能使张力--速度曲线对应部分全面发展;复合式训练常应用于力量储备阶段、赛季前阶段或利用"PAP热身方案"提高运动表现;PAP"开窗期"的检测难度和个体差异较大,对训练条件要求也较高。结论:最大力量训练应贯穿力量训练计划始终且在力量水平较低时需重点进行;复合式训练能够在提高力量水平的同时,保证专项动作速度要求,其效率比传统力量训练更具优势,但操作难度较大,实践中需根据运动员个体差异、项目差异、备战阶段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美操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对女大学生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本科一年级选修健美操专项课的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核心力量组2组,每组8人,共计16人。对照组进行常规训练,核心力量组进行为期6周的核心力量训练。6周训练结束后,进行动态平衡测试和表面肌电(sEMG)测试。结果:睁眼和闭眼状态下,核心力量组综合动摇指数(OS),前/后动摇指数(A/P),中间/侧方动摇指数(M/L)均小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核心力量组腓肠肌和胫前肌积分肌电(iEMG)及中位频阈(MF)均小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美操教学中核心肌肉力量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女大学生的动态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8.
组合力量训练对篮球运动员垂直跳跃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市体校少年甲组男子篮球队12名队员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法、对比法、数理统计法,对组合力量训练和大负荷力量训练对篮球运动员垂直跳跃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组合力量训练的训练效果优于大负荷力量训练.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人们对核心力量训练的认知还处于众说纷纭,归属不清,观点不一的阶段,跟风热点、夸大盲从带来的负面效应已日益突显,模糊性推理和猜测性估算的研究结论缺乏定量化支撑,有待商榷和验证.对核心力量训练的观点认知进行理性辨析,研究认为:康复训练和竞技训练的核心既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目标导向性,又具有阶段性和动态性,应根据康复或竞技的目标、专项需要、个体需要、训练阶段来确定训练重点,发展核心能力;康复训练的核心区应是受伤部位及其致伤机制的联动区域,竞技训练的核心区应是参与构成专项"运动链"的系统功能区域;在专项素质能力层面,力量是基础,速度是核心;核心力量训练的重点并不是发展核心稳定性与发展核心力量本身,而是发展神经—肌肉系统的整合与调控能力;生理解剖学核心部位既不是机体稳定的核心区,也不是动量蓄积的发力源,而只是机体稳定和动量蓄积进程中的一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2周的本体感觉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FAI)患者的恢复和促进效果,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进行高效适合的康复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采集两组受试者 (本体感觉训练组和对照组)的静态、动态姿势稳定性指标和踝关节肌肉力量定量分析他们的姿势控制能力。结果:本体感觉训练后,静态、动态姿势稳定性和踝关节肌肉力量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结论:与传统的力量训练相比,本体感觉训练具有较好的节奏感及趣味性,且更易开展;本体感觉训练更能均衡发展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稳定性,显著提高本体感觉、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以及增强肌肉力量等,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机体的姿势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