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空间概念是地理学具有特权地位的因素,而时间概念则是历史学、考古学、哲学,甚至所有社会科学中具有特权地位的因素。但福柯把空间概念用于社会学的研究,特别是用于权力机制形成过程的研究,以空间思维审视社会和权力,形成了权力地理学的理论框架。论文第一部分从这一理论的空间策略入手,对福柯博大精深的思想进行粗浅的现实解读,以期从其知识谱系中寻觅智慧的点点星光。进而探索由于媒介进化带来的权力分化,从而形成的复杂交织的权力网络,这是论文第二部分要重点探讨的内容。论文认为,权力是传播批判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在不同的理论研究领域,权力概念具有不同的内涵,从微观权力视野下解读新媒体与权力关系是一个新的阐释路径,论文以欧美国家在新媒体与权力关系理论方面重要论述为参照,揭示媒介或传播在人的解放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9,(9):4-10
本文回顾国际知名传播理论家文森特·莫斯可的学术思想和研究范式,探讨其对企业与国家共同构建的权力结构在媒介生产、流通、分配过程中的影响的批判路径,以及这种路径运用于数字技术批判的理论潜能。在分析国家与市场的双重监控的运作及发展趋势时,莫斯可通过辩证法,对来自公共媒体和普通大众的同步抵抗机制也进行了反思。近年来,莫斯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对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等前沿概念和新兴通信技术展开了前沿的批判研究,丰富了新媒体研究的理论光谱。  相似文献   

3.
曹晋  王黔 《当代传播》2024,(1):30-38
本文聚焦交叉分析模式(Intersectionality Model)与中国新媒体情境中的社会性别研究。通过梳理交叉分析模式的理论脉络和女性主义研究的全球实践,分析在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型及传播新科技壁垒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传播政治经济学与女性主义学说如何因为对社会权力分配、不平等与压迫性的共同关注而加速交叉融合。本文以美容院的女性美容师和医院的男性护工等为具体研究对象,探讨交叉分析模式所诉求的社会性别平权和社会正义怎样落实到在地经验的分析场域,力图进一步拓展汇聚中国多种权力关系矩阵的批判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4.
传播新技术划定和塑造青少年的同辈关系,深刻影响该群体的社会化过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SNA)范式,本研究考察青少年基于"社会交互式传播技术"(SITs)的同辈关系网对现实社会中同辈友情关系的可能影响。基于关系数据的分析表明,SITs使用对青少年的现实交往具有增进作用,提高了友情关系网络结构的丰富性,但也呈现出与现实友情网中不同的权力资源分布状况。同时,受访青少年的现实友情网络指标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SITs关系网的相应指标。本文揭示了社会网络分析范式对新媒体社会效果研究的方法论价值,也体现出通过引入新的解释概念以比较与融合不同的理论假设,以及开掘新的理论拓展方向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梁颐 《新闻世界》2013,(7):330-332
【摘要】新媒体与赋权联系的研究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流行之后开始,但研究者们面对同样的问题得出的却是不同的结论。一种结论对互联网提高民众权力的能力给予肯定,进而是对更大程度的民主进步寄予了厚望。另一观点则对互联网提高民众权力的能力提出质疑。结合美国著名媒介环境学者保罗·莱文森提出的媒介进化小生境理论,本文认为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不是“软”或“硬”单极中的任何一极,技术是生态的,生态技术决定论是互联网赋权研究的视域。  相似文献   

6.
英国话语分析学者诺曼·费尔克拉夫的《话语与社会变迁》中的话语理论影响深远。其理论主要来源之一是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话语理论”,不过费尔克拉夫对福柯的解读与福柯原著存在很大误差。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方法,从费尔克拉夫和福柯的原文出发来质证该误读。费尔克拉夫认为,福柯话语理论的“话语建构性”“话语实践意义由它与其他话语的关系来界定”“权力的话语本性、话语的政治本性、社会变化的话语本性”等观点“弥补了语言学话语分析的不足”,同时批判福柯“缺乏对语言文本、实践以及抵抗性权力关系关注”。但本文在分析福柯的理论后指出,费尔克拉夫在展示福柯的话语理论时,不但忽略福柯“话语”概念的内涵,而且没能理解福柯权力在主体、社会现实建构中的基础作用以及权力关系的抵抗性特征与存在条件,片面强调话语的作用,把福柯的话语理论化约为“政治话语本体论”,一种“特别话语”的结构主义。尽管如此,费尔克拉夫从福柯处启发的话语理论为话语分析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新闻与新媒体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全面地分析新闻与新媒体的关系,得出了新媒体的发展对新闻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结论,然后在分析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对当前关系促进新闻业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数字时代媒介的深度介入对教育场域中的主体关系、资本、惯习、权力等产生了根本影响,形成了典型的教育媒介化现象.本文从媒介化研究视角出发,提出教育媒介化概念,突破传统教育学对媒介技术的单一关注,从跨学科角度认识教育媒介化,对其进行深入解析和批判思考.本文对于丰富媒介化研究理论,理性认识社会媒介化实践,正确处理媒介技术与教育...  相似文献   

9.
批判研究:广告文化传播的另类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告文化批判的对象不是操作层面的广告活动 ,而是作为泛文本的广告文化 ,权力和主体性是广告文化批判最主要的两个批判范畴。广告文化批判的目的是在全面深入地认识广告文化现实的基础上 ,重新审视广告与社会、广告与人之间的关系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广告文化生态环境。广告文化批判研究的方法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西方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借鉴 ;一是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代文化研究从大众文化转向媒介文化与大量的新媒体现象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从大众文化转向媒介文化的过程中思维范式的转变就成为其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探讨了在新媒体时代媒介文化研究思维范式的转变,主要从理论生成语境的变迁、媒介融合影响下的文化融合、从生产批判到消费至上的转移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媒介文化由二元到中立的思维范式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欧美传播研究视野中的新闻传媒与弱势社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梳理了弱势社群概念在社会批判理论中的渊源,回顾和整理了弱势社群概念进入传播研究的理论脉络,并综述了欧美传播研究中关于新闻传媒与弱势社群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为提出当代中国社会大众传媒与弱势社群关系的研究问题提供启发,并提供方法论的示范;同时成为未来研究可资对比和展开对话的文献平台。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技术变革深刻地影响着现代家庭的交流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传统的家庭权力关系。本文从社会学和传播学的理论出发,对微博话题"与父母的聊天记录"的50个样本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高低语境是代际沟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自下而上的文化反哺是弥补沟通障碍的措施,而权力转移则是线上代际沟通模式对家庭权力秩序的重构,家庭权力秩序的重构也直指现代家庭伦理的新困惑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试论文献表达与文献检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提高文献检索的有效性,这是检索实践中常常提出的问题之一,本文从理论上分析文献表达与文献检索的关系,为提高文献检索的有效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朝霞 《新闻世界》2010,(9):143-144
当新媒体成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认识新媒体的影响呢?本文从新媒体、青少年和社会化的概念的界定入手,针对此领域的研究主要以批判研究为主的现象做简要述评,从多层面思考了新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吴世文 《现代传播》2014,(4):132-136
历史—社会转型期中国爆发的新媒体事件集中体现了当下的社会问题,研究者们使用不同的命名模式和研究框架来探讨之。本研究主张使用"新媒体事件"的理论命名,进而在"新媒体与社会""新媒体与行动者"的宏阔背景中考察中国场域中的新媒体事件,聚焦事件行动者的行为、事件关系、新媒体的角色作用及其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事件的社会影响等议题,开展事件的扩散机制、影响机制与动力学机制研究,并连接起中国社会转型的实践与理论,致力于发展基于中国语境和新媒体特定使用情境的新媒体事件理论。  相似文献   

16.
孟威 《当代传播》2022,(1):10-14,50
本文通过新媒体文献研究认为,2021年度新媒体研究主题呈现新的整体特点;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短视频、媒体融合、舆论舆情、文化与信息内容传播、思想理论、技术创新应用与效果、公共卫生与健康传播、新媒体治理研究等八个方面;在短视频传播模式架构、舆论与情感关系、新媒体国家形象构建、新概念、新话语的理论阐释,技术与具身传播、信息传...  相似文献   

17.
李凯瑞  王海蛟 《传媒》2016,(15):86-88
全媒体时代,媒介权力不断扩张,逐渐影响到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因此,明确个人隐私与公共领域的界限变得极为重要。本文结合媒介发展现状,重点探讨新媒体时代媒介权力扩张与个人隐私的关系、失衡表现与优化路径,以期为约束和规范媒介权力,保护个人隐私权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新媒体 (一)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是一个历史的、流动的、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有不同的所指.本文认为,新媒体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与领域,它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后的产物,是通过数字化技术、通信技术和多样化的输入输出设备和终端处理、传播和使用的媒介形态和信息服务平台,它实现的是信息内容的数字化,信息传播的网络化,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和个人化.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广告影响研究存在实证与批判两种取向,在隐私问题方面两种取向的差异表现尤为明显。国内关于新媒体广告影响的研究存在重实证、轻批判的不平衡状况,也因此需要加大批判视角的研究,呈现立体丰富的研究图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2009年手机媒体、IPTV、博客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理论研究,并就网络舆论的不同研究方向进行了整理归纳,研究并透视了新媒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指导新媒体的发展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