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邵波 《安顺学院学报》2012,(1):98-100,108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争开始于大革命失败之后,是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政党、派别组织对中国现状及前途的大讨论。本文主要概述了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争的发端、主要过程、各派的主要观点以及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袁杰 《天中学刊》2011,26(4):20-23
目前,学界对阶级社会的和谐问题几乎没有关涉,从而使得社会和谐理论链条存在一个重要缺环。对当前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和谐概念进行逻辑推理,可以得出阶级社会的和谐具有虚伪性质的结论;在历史展开的基础之上,依据唯物史观,以历代阶级社会生产方式为主线,参照对国家及其暴力设施和哲学、宗教等意识形态的剖析,被遮蔽的阶级社会和谐的虚伪性质得以敞开;通过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分析与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谐的虚伪性质得到进一步彰显。  相似文献   

3.
公民社会是当前理论界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公民社会的内涵演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目前中国学界对公民社会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城市居民说、政治口号说、理想模式说、公民权利说、中间领域说、第三部门说.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涵义丰富的概念,公民社会最本质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法治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变化,教师有必要向学生阐述清楚。即:“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理由有二,一是能正确解题。  相似文献   

5.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学课本中是这样表述的:“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可以说这是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概括。然而,如果我们仅仅拘泥于课本的表述,就无法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把握。  相似文献   

6.
"社会性质"是20世纪中国革命论述最突出的概念之一。台湾左翼作家陈映真乃是当代最热情呼应这套理论传统的人物。他全心投入台湾社会性质及其历史分期的研究,形成了他在小说创作之外最庞大的思想积累。  相似文献   

7.
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即建国后的头七年,我国社会究竟是什么性质的社会?对于这个问题,在理论界和干部队伍中长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即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一种观点认为是社会主义社会;再一种观点认为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  相似文献   

8.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过渡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如何呢?过渡时期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他指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变为后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里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9.
具身认知是当前哲学认识论的实证转向以及第二代认知观兴起的背景下认知研究中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方向之一。具身认知强调的是人的身体、动作与情境在整个认知过程中的关联性,具身社会认知是当下具身理论与社会认知研究相结合的产物。虽然具身社会认知研究的起步较晚,但却有着深刻的哲学与心理学思想渊源,存在主义、现象学、机能主义心理学等都是其理论基础。具身社会认知已经在实证领域内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拓展了具身社会领域的理论与实证依据,但想要获取更大的发展,还必须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如理论体系混乱、研究方法不足以及科学性欠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分析马克思主义在探讨社会正义问题时聚焦于马克思与正义关系问题的探讨并形成了“马克思反对正义”和“马克思赞成正义”两大基本论调。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无论持哪种观点都认为平等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之处,他们的目标是为了寻求一套可行性的能替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正义方案。分析马克思主义流派对社会正义问题研究在探索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正义理论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但也存在着思维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在走向托洛茨基主义后,就开始以“不断革命论”即托洛茨基主义理论来解释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由于陈独秀站在“取消革命”的立场,所以他就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建立红军。在陈独有看来,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时候,只有进行“合法”的议会斗争,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所以他提出了“国民会议”的口号,作为革命斗争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选择是由一国人民根据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做出的决定。创新和弘扬治理理念,必须要扎根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儒学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之一,儒家治理思想以人性论、民本论、中庸观为理论基石。其中,人性论是其哲学依据;民本论是其核心价值;中庸观是其思维方法。系统把握这三大理论基石,批判的继承和发展儒家治理思想,对于当前中国推进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社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观点.陶行知立足于中国国情和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批判地吸收并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一系列更符合中国实际的生活教育理论.两者的教育思想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并具有现实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在深入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规律的深刻揭示;是毛泽东同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召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使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和历史机遇。要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战略机遇意识、产业经营意识、特色办学意识;积极探索民办二级学院、政府资助的民办高校、教育集团、股份制办学、公办高校整体转制等办学模式,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健 《职教通讯》2020,(1):98-106
美国综合高中制度以其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个性化的选课机制和全人培养的教育思想,在国际上受到广泛推崇和学习仿效。在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必须研究具有全局性和实质性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思路。一方面,要通过建设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实施专业化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另一方面,还应在普通高中设置“技术与职业教育”课程,实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形成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中阶段教育普职“分”“合”结合的教育体制,实现比美国综合高中单轨制更有效的教育民主与自由。  相似文献   

17.
西方道德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传播经历了被引入、被批判、被反思和被借鉴等四个阶段,呈现出代表人物及其流派思想、国别比较、基础理论与途径方法、启示借鉴等研究主题。从未来的发展前景看,基于伦理学基础理论的视角所展开的西方道德教育之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西方道德教育思想之总体特征和基本观点的研究及西方道德教育思想传播的历史考察等将进一步得到深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小学中国画课堂教学仍以“教”为主,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中国画课堂教学能更好地引导中小学生感受中国画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依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及我国美术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和要求,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构建包含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中国画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实现对中小学中国画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量化评价。经过对具体教学案例的试测,证明此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信度,能比较全面地评价中小学中国画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先秦诸子的理想国理论多且各具特色,其中以儒、道、墨、法家最具代表性。这些理论皆建立在各自的人性论基础之上,既关乎社会生活的总体设计,又关乎政治设计和战略目标;既肯定现实生活和基本社会关系,又对之进行猛烈地批判以求完美。从总体上说,理想国理论对君主的专制权力起着一定的精神和舆论制约作用,但很有限。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提出这个问题,加以解答,有利于认识1949-1979年这30年的中国历史。和谐的哲学原理是,对立统一而以统一为主。规定社会性质的要素是分配。深愿在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实践中,进行民族精神基本经典教育,选编中学文史通识读本,供养少量冷僻的学术研究,重塑中国人的"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