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导小学生作文,究竟是先确定中心、还是先选材,《小学教学研究》1999年第5期和第9期分别发表李正存老师《先确写中心还是先选材》和张运群老师《还是应该“中心先行”》两篇文章,对此展开了针锋相对的争鸣和探讨。张老师的文章(以下简称“张文”)是主张“主题(即中心)先行”的,事实上这种观点在教学中颇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马乃清老师就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从个人角度发表了一些意见,这些看法不一定都正确,本刊发表这篇文章,是想引起大家的讨论,马老师的文章.不代表编辑部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孙悟空形象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自一九七八年第一期起到现在,先后发表了五篇文章,对《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问题,开展了各抒己见的讨论。这几篇文章,已将不同观点都摆了出来,因此讨论暂时告一段落。通过这个讨论,若能有助于大家思考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地理解和分析文艺作品的思想倾向和艺术形象的社会本质,就算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了。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特级教师张云鹰老师最近撰文《构建以写作为核心的语文课堂》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8期上。在这篇文章中,张老师首先提出构建以写作为核心的语文课堂的教学主张,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提出阅读课:立足文本练习写这样的观点,并且分析了当前小学生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拜读了宝应县实验小学杨一杏老师发表在贵刊(2005,7—8期)上的一篇文章《给“小鹰”一点自信》,对杨老师的观点我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教育信息化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许多中小学校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始了迈向教育信息化的改革步伐。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计算机房的建设问题就是其一。对此问题,当前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该让计算机分散到学校的每间教室,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将计算机集中起来建设统一管理的计算机房。本刊今年第一期发表的“从集中到分散,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一文,代表了第一种观点,此次刊登的“关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一文,则是第二种观点的代表。希望这两篇文章能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基础教育工作者对此问题的广泛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2年第1期第72~73页发表了张平奎老师的文章,拜读之后,深为张老师的钻研精神所感动。但我们认为张老师文中的部分观点有待商榷,同时,张老师在最后提出的疑问也是能够解决的。现借此机会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这类问题的更多探究。  相似文献   

8.
荣格和弗洛伊德同属精神分析学派,荣格作为弗洛伊德最著名的三个学生之一,在精神分析的一些观点上和弗洛伊德存在着一些不同,成为了近现代心理学派讨论和研究的重点。在荣格发表的《我与弗洛伊德之异同》中,他从三个角度把自己与老师精神分析观点的分歧原因以及异同进行了重点的阐述。本文的从荣格的这篇文章作为出发点,站在第三人的立场来客观的分析荣格与弗洛伊德观点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教学要“两重视一并举”——与王庆锋老师商榷河北省香河一中王荣杰山东省王庆锋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4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文言文教学要做到两重视一舍弃》,其观点是:“重视诵读教学和积累教学,舍弃对篇章结构及写法技巧等方面的分析”。重...  相似文献   

10.
从本刊一九五四年第二期展开关于张发仁教育问题的讨论以来,各地读者陆续来稿发表意见,至今不绝,由于篇幅限制,我们只能将其中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的,逐期予以发表。在以往九期中,我们刊载了关于张发仁个性特点及其不良倾向得以发展的原因的研究和分析,也发表了何以没有教好他以及如何才能教好他的意见。同时,部分教过张发仁的老师,也报道了他们教育的过程并检讨了自己的缺点。这说明,我们这次举行的讨论会是受到各地读者的重视的,讨论会的收获是相当良好的。在这一期,我们登载了清江市文教科负责同志和清江市纪家楼小学与桥南小学两位曾经前后当过张发仁级任的老师的三篇文章。我们打算,讨论会到此就结束了。关于这一次讨论的总结,将在今后相当期间发表。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不少中学生喜欢穿名牌衣服,有些还在同学面前炫耀,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阅读下表内容,写一篇文章介绍这些观点,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晓亮同志在《学术月刊》上发表了两篇讨论“生产力”范畴中包不包含精神因素的文章(见《学术月刊》1982年第9期,1983年第9期)。这两篇文章对于学术界深入探讨“生产力”范畴,科学地分析、研究它的内容、结构,不无重要意义。我们读了晓亮同志的文章很受教益;但对他在这两篇文章中所发表的基本观点却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3.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国内学术界进行过长达近20年的大讨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解,其中,丛大川教授独树一帜,提出了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人道主义”的理解。我曾在几篇论文中批评过丛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道主义理解。最近,读到丛先生发表在《洛阳师专学报》和《福建论坛》上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提供了可供批评的新材料,我想利用他的这两篇文章,结合他以前发表过的观点,再次对他的实践人道主义理解提出批评,同时借此机会简要地阐明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一什么是哲学?我和丛大川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4.
关于《材料力学》中的稳定性问题──与陈恩光老师商榷马克伟《山西成人教育》1994年第10期发表了陈思光老师的一篇文章,题为《论(材料力学冲的稳定性问题》。文中就稳定性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认为稳定性问题在该学科中是不应独立存在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上一期,我们发表了四川省一位同学写给老师的广播稿,并希望开展“年轻意味什么”的讨论。江苏省太仓师范学校的董开一老师和朱萍同学很快就寄来了他们的看法,参与这场讨论。我们热情希望看到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对此问题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本刊84年第5期发表了安明道同志的《关于同一法逻辑依据的反例》一文,对“同一法的逻辑依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不少读者来信对此表示异议.现发表本文,目的在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开展对此一问题的讨论,以深化对“同一法逻辑依据”的认识和教学,欢迎读者来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刊在今年第6期发表了东北师大孔凡哲教授写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看待过程与结果”,第7—8期发表了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写的“课程改革2005”,这两篇文章都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如何正确认识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的论述。本期发表了南宁天桃实验学校黄世忠老师写的“新课程改革,为谁而妩媚?”作者也就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本刊组织了部分老师对以上文章,即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实践课改”进行了讨论。相信这对每一个置身课改、关心课改的人都会有所触动。我们希望广大教师,特别是现在正在亲身实践课改的教师都来参加对这个问题的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我们在思想上对课改的认识越来越清楚,在实践中能越来越正确地实施新课程。  相似文献   

18.
从本期起,《教学心语》栏目与读者见面了。《教学心语》主要刊登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对教法的探索和实践,以及对与化学教学有关的各种问题的思考。篇幅无论大小。内容不拘一格,忌讳空谈,力求实在。开栏初期。我们约请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屈直老师撰写了几篇文章陆续刊出。屈直老师是陕西省有名望、有影响的特级教师,也是本刊的老作者。他在中学化学教学的许多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陆续发表的几篇文章是他40年来化学教学经验的结晶。希望读者能喜欢本栏目,并望为本栏目撰稿。  相似文献   

19.
2013年,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组织高校专家学者撰写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的文章,现按发表在中央主要报刊时间先后顺序,选摘其中5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刊发,以促进学习、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读了《语教学之友》2004年第11期张克昌老师《早应退出教材的两篇章》一,为张老师直言自己的观点而敬佩,但是对张老师阐述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以下就中的观点阐述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