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朱熹是程朱学派最杰出的一个代表,他在与佛教接触的过程中,受佛家思想影响,又弃佛归儒,以儒为宗,批判佛教的教旨教义。  相似文献   

2.
窥基《说无垢称经疏》是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维摩诘经》玄奘译本的注疏。该经疏从头至尾对照玄奘和罗什两个译本,对旧译本的阙误不足以及两译的辞别义同之处均予以了详尽分析。该疏依慈恩宗的判教理论把《维摩诘经》同时判摄于空宗和有宗,批驳了该经唯属于空宗的观点,并以慈恩宗的四重二谛之说结合经文,给出了判摄该经于有宗的理由。《说无垢称经疏》另外一大特色在于窥基依清辨、护法二师的古注,同时以空有二宗的理论并行阐释大部分经文,这对于精研经义、探讨空有二宗的理论异同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各派对《维摩诘经》进行了判教,窥基也对中观唯识二宗义理进行了会通。  相似文献   

3.
薛瑄与佛教     
薛瑄是理学家。理学家是排佛的,他们以继承儒家道统自命,公开视佛家为异端邪说。但同时又兼蓄了佛家的思想,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可以说,理学本身便是儒、佛、道三家合流的产物。薛瑄对待佛家的态度,大体上走的  相似文献   

4.
王维崇佛,史料凿凿,毋庸为讳,他的许多作品,包含着浓厚的佛家思想。王维把禅学南宗这一思想融合到诗境之中,表现他默契“任性”、“无住”的生活态度的结论,同时又由此去体味其中所蕴涵的哲理、情趣。  相似文献   

5.
北宋仁宗年闻,士大夫掀起了态势强劲的尊韩、排佛运动.禅宗领袖契嵩以"儒释之道一贯"为理论依据,积极地"非韩"护法.他批评"韩子泥古","不悟佛教适时合用";用"中道皇极"解构"道统"说,用儒佛"同归于治"驳斥佛教害政说.同时,他批评韩愈的性情说,从儒家视角责难韩愈的为学与为人,并"周纳"韩愈,说韩亦受佛道影响.在"非韩"护法的过程中,契嵩用儒家伦理会通佛家戒律,用佛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在学术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如他提出儒佛"同归于治",主张"孝为戒先";把"皇极"定义为"天地素有之理";积极挖掘儒家经典如<中庸>等性命之学的内容,在心学的基础上打通三教;比张、程更早地引入"气"范畴论"性"等.这不仅推动了佛教的中国化,而且启发和刺激了儒家学者从本体高度阐发儒家思想,从而催生了更具思辨性的理学.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的思想最终是归于佛家,还是归于儒家,学术界对此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梁漱溟自称自己的思想“差不多是归宗儒家”,同时又称自己“一直是持佛家的思想”,这两者似乎自相矛盾。事实上,所谓“一直持佛家的思想”,是他就自己的思想“折入佛家一路”后对佛家的信念终生未变而言的;而所谓“归宗儒家”,则更多地表达了他直面人生现实寻求“方便”时的态度转换。因此可以说,亦佛亦儒,儒佛会通,始终是梁漱溟文化思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苏轼事佛而不盲从,学佛依然醒觉。对于佛禅,他以知其意、求心安为指归。他受大乘空宗中观派思维方法影响,深得佛教空、静思想三昧,并借以构筑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虽历尽劫波,却最终实现了自我精神救赎。  相似文献   

8.
僧肇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他在准确理解和揭示般若学派的学术思想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撰写了一系列的佛教哲学论文,这些论文被后人编写为《肇论》一书,其中最主要的是《不真空论》、《物不迁论》和《般若无知论》三篇。其《不真空论》对心无宗、即色宗、本无宗的批判性的阐述,以及对空宗学术的理论性总结,展现出僧肇的有无观。  相似文献   

9.
宋明儒在利用释、道之论阐发儒学基本道理的同时 ,在一些基本的原则上仍然自觉与佛家划清界限。唐君毅先生《宋明理学家自觉异于佛家之道》一文从为学之目的、生与灭的关系、心性与天理的关系、天道与圣道几方面对佛儒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东晋佛学与玄学的发展而言,支道林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他综贯内典外书,援庄入释,又引佛入道,不仅创立了即色宗,而且领袖玄谈。本文拟以《世说新语》所载支公事迹,对其玄、佛之思想及魏晋之社会风气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1.
佛像在中国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像在中国的本土化是印度佛教进入中国后的历史文化艺术产物。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印度佛像的形象及特点;二、佛像在中国本土化的基本进程及特征;三、佛像在中国本土化的缘由。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佛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何种特点?这一问题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从佛教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续佛慧命的根基以及佛教持久不灭的生命力三个方面来看,中国佛教具有平民化、禅观实践与圆融精神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仔细地梳理了佛教的有关“牛喻” :在佛陀原始说法和部派三藏里 ,有极其丰富的“牛喻” ,这是佛陀和部派学者为了更好地教化大众而在说法时广泛采用的最重要的方便之一 ;其后的大乘佛教 ,虽然竭力抬高自己而贬斥原始和部派佛学为小乘 ,但是 ,大乘的“牛喻”大部分却来自小乘 ,实际上是对小乘“牛喻”的批判性继承 ;中国的禅宗 ,一向自称“教外别传” ,但是 ,其“牧牛喻”不仅来自大乘 ,而且与小乘也有关系。在此基础上 ,作者指出 ,后来佛教学者把禅宗的“牧牛喻”的渊源指定在大乘 ,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儒家为熊十力所肯定和发扬的是义理化的《周易》之生生、创进的宇宙观与刚健有为的人生观,对人生和现实世界的肯定及其经世精神,他诠释确立了一个毫无“宗教迷情”的儒家学统;道家给熊十力以玄远理境的启迪和生命层面的助益;佛家使熊十力受到哲学思维的训练,是其哲学体系的来源和哲学创作的思想宝库,他对禅宗有亲切的生命认同;西学是熊十力进行哲学创作的参照系,他强烈认同并积极回应了东渐之西学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新儒家的主要开创者之一熊十力,无论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还是在思想路向的确定上都深受王船山其人其学的影响.船山思想既引导他参加革命,又促使他从革命转向“革心”,决志学术;而在学术上,则促使他最终由佛归儒,并以继承“船山之志”、发挥船山精神为终身职志.梳理王船山对熊十力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熊氏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亦可显示船山学术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冯金忠先生的《燕赵佛教》一书,利用史籍和出土墓志等文献资料,采用了细致、明确的分析论证方法,从佛学的发展及佛教建筑方面对燕赵佛教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剖析论述,在细微之处揭示出了燕赵佛教与全国佛教之间的关系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及政治体制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儒、释、道茶礼俗文化是武夷山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儒家以茶修德,提倡中庸、和谐,目的是要修身、齐家、治国,茶礼俗也融合了儒家思想的精华。禅宗重视"坐禅修行",佛家茶礼以茶修性,清静寂灭,通过"明心见性",达到佛的觉悟。道家茶礼以茶修心,追求宁静淡泊,通过静观自然美景来陶醉自我,升仙成道。通过列举和阐述三教茶礼俗文化表现,反映了武夷山儒、释、道三教同处一山,武夷山茶与儒、释、道有不解之缘,茶中蕴和,茶中寓静,和、静是三教所追求的境界,同样三教思想也丰富了武夷山茶礼俗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佟博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2):67-69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他与同时代的韩愈的反佛主张不同,对佛教采取了接受的态度。虽然他自幼就接触了佛教,但他对佛教的接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期间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他被贬永州,心情的抑郁与佛教徒的频繁接触以及时代风气的影响和自身的性格,都促成了他对佛教的接受。柳宗元对佛教的接受并不是无所取舍的,对待佛教他倾向于天台宗,而对当时流行的禅宗并不是很欣赏。这一点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章炳麟曾著有大量研究佛学的文章。他对佛学十分服膺,认为佛学具有无神论的特点,而且与哲学和儒学相沟通。他对佛学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和阐释,尤其在对法相宗的研究中见解独到,造诣颇深;他评价佛教流派,倡言宗教改革;考证大乘源流,梳理佛教学说;他称赞佛教,认为其对革命党人会起到精神上的鼓舞作用,但又不沉溺于佛经,在思想上并未受到佛教的束缚。因此,他对佛教的研究态度和方法是理性主义的,他的研究成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