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赵丽梅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3):200-204
科学数据溯源不仅可以维护科学数据生产主体的权益,而且可以保障科学研究的有效性,因此科学数据溯源对于科学数据的有效管理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传统溯源方法存在信息不能及时对称、监管不能及时到位等效率低下的情况,提出基于区块链理念的科学数据溯源体系.在分析科学数据溯源内涵的基础上,论述基于区块链的科学数据溯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溯源内容、溯源平台以及融合私有链和联盟链的运行模式等3个维度提出基于区块链的科学数据溯源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区块链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过程及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可更好地保证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可追溯性,对实现网络舆情治理和打造网络舆情生态空间具有积极作用。[方法/过程]本文基于信息传播理论和信息生态理论,分析了区块链环境下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构建了区块链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因素模型。采用网络爬虫获取Minds平台社交媒体数据对提出的模型及假设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区块链环境热度、区块链信息偏好、区块链技术偏好和信息人影响力是影响区块链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因素。其中,区块链环境热度、区块链信息偏好、区块链技术偏好和信息人影响力对区块链网络舆情传播态势有正向影响,图片信息上链偏好和视频信息上链偏好对区块链信息偏好有正向影响,信息上链偏好同区块链信息偏好呈负相关,区块链信息偏好对区块链技术偏好有正向影响,区块链信息偏好对区块链环境热度有正向影响;上链粉丝用户数量、上链关注用户数量对信息人影响力有正向影响。研究丰富了区块链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过程的理论和算法,从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因素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治理区块链环境下网络舆情空间生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盘活政府数据资源,筑牢数据存储基石,充分发挥政府数据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方法/过程]面向政府数据开放共享过程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双链存储模型,通过“链下扩容”的方式拓展区块链系统的存储空间,基于该模型在济南市“泉城链”中的实证分析开展模型的案例应用研究,归纳该研究对其他省市政府数据存储的借鉴与启示。[结果/结论]该模型以“链上服务,链下存储”的运行机制创新了数据存储方式,保障数据安全共享的同时兼顾了海量数据的存储需求,有助于健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体系,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潜能,为其他省市政府数据存储提供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为深化区块链技术在网络舆情中的应用,推动网络舆情溯源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高突发舆情风险管理的科学性与预见性。[方法/过程]本文基于态势感知理论和区块链技术,构建了多社交平台网络舆情溯源体系,采用区块链和IPFS的双存储机制进行舆情数据的海量存储,利用智能合约对风险舆情进行监控预警,基于内容标识符CID和事件ID实现网络舆情的精准溯源。[结果/结论]完善了区块链视域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溯源体系,提高了多平台间舆情风险的可溯源度与可预测度,为政府相关监管部门提供了精准的舆情预警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融合区块链技术的机构知识库科学数据监护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丁凤玲 《现代情报》2009,29(1):101-109
[目的] 建设可长期使用和保存的数据监护平台是开展科研数据监护服务的核心环节和关键。[方法] 文章针对机构知识库科学数据监护平台存在的数据规范性、可信任度、安全性和隐私问题,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安全、公正和去中心化等特性,提出融入区块链技术的机构知识库科学数据监护模型。[结果/结论] 本模型能够实现机构知识库科学数据监护的基本功能,保障数据存储的安全,提高科学数据共享的效率、利用率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6.
区块联盟链视角下产学研信息平台框架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金栋  王胜文 《现代情报》2019,39(8):143-151
[目的/意义]将区块联盟链引入到产学研信息平台进行数据管理,旨在依托分布式存储、非对称加密等技术打破产学研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壁垒,提升产学研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高效解决产学研联盟的信息处理难题。[方法/过程]结合区块链技术对产学研信息平台进行需求分析,提出了联盟链产学研信息平台的框架构建,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产学研信息平台的运行机理及数据处理流程,利用系统动力学阐述了产学研信息平台的运行动力。[结果/结论]研究成果归纳了4种联盟链产学研信息平台的应用场景,提出的发展建议与相关对策为区块联盟链视角下产学研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旨在构建安全可靠情报信息共享模式以增强情报信息共享程度,优化情报体系整体能力。[方法/过程]结合区块链加密安全、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共享源信息信息段的链上共享模型;同时为有效传输源信息负载,提出一种基于地址访问情报信息中心的链下访问模型。[结果/结论]提出的情报信息共享模型具有安全、可控、高效、可信等特点,为推动跨机构情报信息共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崔金栋  包晨瑞  周念成 《情报科学》2022,40(11):110-117
【目的/意义】伴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推进,电能质量问题日益复杂且多变,电能质量数据精准溯源的重要 性日渐凸显,高效稳定的配电网电能质量数据存储与溯源方法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方法/过程】本研 究以配电网电能质量数据为研究对象,对配电网电能质量数据与联盟链技术的融合机理进行分析,并结合联盟链 和云计算技术构建基于联盟链的配电网电能质量数据存储与溯源模型,阐述该模型的运行机理;最后借助python、 remix等开发工具进行仿真验证。【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案相较于同类型的传统中心化系统和常 规区块链系统,在实现电能质量数据高效存储和溯源的同时,能有效降低系统时延性,提升电能质量数据的质量。 【创新/局限】但随着信息库的积累,在运用联盟链技术处理配电网电能质量数据时,各环节的处理效率会存在限 制,后续仍需进行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网络环境下,XML等文档内容极易被篡改,其完整性得不到保障,影响信息应用的准确性,保护分布式存储XML文档内容的完整性非常重要。[方法/过程]在区块链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XML存储框架,以信息隐藏理论为基础设计了内容完整性保护系统;系统将文档内容指纹嵌入文档标签中;检测过程中,系统匹配标签中的隐秘信息和被检测文档的内容指纹。[结果/结论]系统采用MD5函数和混沌序列保证嵌入算法的鲁棒性和隐秘性,嵌入的信息具有不易察觉性,并且通过实验仿真,表明设计具有较好的可行性。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保护XML分布式存储内容完整性的作用。[局限]被修改内容的定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源,科研人员面临保护科学数据安全的新挑战。[方法/过程]第一步,从政策、资金、设备、平台、科学数据价值、科研人员专业素养的角度设计问卷;第二步,基于问卷回收数据构建SEM模型;第三步,构建SD模型并对6个维度变化进行动态仿真,探究科学数据安全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结论]政策、资金、设备、平台、科学数据价值、科研人员专业素养对科学数据安全具有影响,其中政策、平台、科学数据价值对科学数据安全的作用较明显。[局限]考虑的科学安全影响因素尚不全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SD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共享面临着科研人员参与度不高的挑战。识别影响科学数据共享的关键因素、探究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对于从根本上推进科学数据共享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元人种志这一较为新颖的定性分析方法对原始研究进行收集、转译、驳斥与集成,形成影响因素集,再通过复杂系统DEMATEL模型定量分析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量化结果进行因果分类和重要性分析。[结果/结论]经测算发现,除了前人研究普遍提及的数据共享氛围、共享态度、主观规范、数据共享政策等因素外,互惠预期、社会统计学因素、激励机制、数据基础设施等因素在整个复杂系统中也具有较高的中心度。  相似文献   

12.
胡媛  王倩妮 《现代情报》2021,40(10):104-112
[目的/意义] 在第四研究范式下,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高校学生的科研数据需求日益旺盛,深入探究影响科研数据需求管理的关键因素组合,便于引导高校学生对科研数据需求进行管理,促使各环节下衍生出的数据需求规范化。[方法/过程] 本文采用fsQCA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技术、服务、情境、用户因素在何种组合下,能够促进科研数据需求管理的发生。[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揭示了引致高校学生进行科研数据需求管理的3组构型,其中用户因素在科研数据需求管理工作中最为关键。最后针对得到的条件组合提出相应建议,为落实科研数据需求管理相关工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旨在发挥科研数据的潜在开发利用价值。[方法/过程]归纳、分析了构建和影响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的关键因素。[结果/结论]提出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需建立“委员会+会员制”组织管理机制,争取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制定科研数据管理政策,制定教育培训考核计划,提升数据馆员科研数据素养,构建区域一体化科研数据管理平台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开放科研数据环境下科研人员的数据伦理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为推动开放科研数据的发展,国内外除了已有的实践内容,包括数据政策颁布、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外,各国也均积极探索如何帮助科研人员克服与数据伦理有关的障碍,以辅助科学界实现预先设想的开放理念。[方法/过程]文章通过文献综述和网络调研的方法,分析了开放科研数据的实践进展,提出了数据伦理的概念和面向科研人员的数据伦理框架。[结果/结论]开放科研数据背景下数据伦理的框架主要由4个要素构成:利己主义因素、功利主义因素、利他主义因素及实用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的组成部分,随着数据科学研究的兴起,高校科学数据安全的政策研究有待深入。[方法/过程]采用网络调查的方法,对美国U.S.News前50名大学的科学数据管理内容进行分析,从“涉及对象”“保护方法”和“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等角度梳理政策重点和空白点。基于科学数据生命周期,从“制度层”“基础设施层”“数据素养层”和“实施层”四个主要层次,构建了高校科学数据安全的内容框架,并分别讨论了科学数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与科学数据安全相关的各个主体的职责。[结果/结论]高校科学数据安全内容贯穿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相关主体包括制度层、基础设施层、数据素养层、执行层。  相似文献   

16.
[方法/过程]本研究对科学知识生产规律、科研数据发表行为惯例、学术不端防控研究现状、科研数据造假判定的实践困境及其原因进行宏观分析。[结果/结论]提出了基于科研数据造假判定信息约束分析、分类计量与风险模型构建的实用情报策略,从而以风险评估方式提示科研数据造假的可能性,文章还探讨了其技术实现的可能路径。[目的/意义]研究结果对完善科研诚信信息采集、计量情报工程体系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旨在科学分析人工智能数据安全影响因素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方法/过程]首先利用数据科学的方法从国内外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研究文献热点关键词中提取相关变量,随后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图,并为仿真模型编写方程、赋予参数,最后对模型的仿真效果进行灵敏度检验,以此探寻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相关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结果/结论]数据活动网络安全保护能力、智能算法准确性、数据滥用与泄露量是影响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的三个重要因素。综合分析后提出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性科学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科研大数据治理在促进科学发展中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是提高治理能力与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而突变是科研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现象。研究突变状态下的科研大数据治理过程有助于解决系统封闭、数据壁垒等问题。[方法/过程]借鉴突变理论中的尖点型突变理论,以科研大数据治理系统内生域科研大数据为状态变量,系统内生域科研大数据引起的熵增和系统外生域要素引起的负熵为控制变量,构建科研大数据治理模型(GM-SRBD),并对其机理进行解构。[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科研大数据治理过程可看作一个以突变性、随机性为特性,以模型上叶"无序态科研大数据治理系统"为基础,以实现模型下叶"有序态科研大数据治理系统"为目标,以"预备阶—逐进阶—临界阶—突变阶"四阶段为治理过程,以"环境融合策略(E)—网络梳理策略(I)—文化多元策略(C)—规制完善策略(R)—技术促进策略(T)"(EICRT)为五位一体治理策略体系,从而促进科研大数据治理系统内外交融,并使科研大数据由无序趋于有序的动态治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素养是数据密集型时代科研人员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必备能力,国内对于科学数据素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尚处于初步发展和探索阶段。对我国科研人员科学数据素养能力评价体系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利于明确我国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目标与能力评价依据。[方法/过程]从科学数据素养能力研究着手,通过对国外科学数据素养研究文献的调研与综述,深入分析并提取能力要素,按照科学数据素养过程结构内涵进行聚类,确定科学数据生命周期各阶段应该具备的科学数据素养能力;针对我国不同学科领域科研人员的科学数据管理与利用行为进行调查访谈,研究我国科研人员科学数据素养能力特征。[结果/结论]提出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数据素养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与基本架构,为我国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阮建海  杨燕 《现代情报》2019,39(9):151-159
[目的]科学数据安全行为研究是信息安全行为研究的重要分支。界定科学数据安全行为概念,评述国内外科学数据安全行为研究现状和未来研究方向,对规范科研人员的科学数据安全行为,完善科学数据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对信息安全行为及科学数据安全管理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和梳理。[结论]从科学数据安全行为的行为类型、行为特征、影响因素3个方面介绍了现有成果,发现国内外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最后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