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首先对现代缅语口语中的亲属称谓语进行简要介绍,接着着重分析缅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的表现和特点:缅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同时发生在长辈、同辈和晚辈三个层级;泛化普遍遵循尊敬和亲密两个基本原则;泛化的亲属称谓语存在众多变体,结构上虽带有词缀现象,但却不能作为严格意义上的泛化标记;泛化的亲属称谓语的使用具有稳定性、阶层性、阶段性、性别差异性和条件性。  相似文献   

2.
使用汉语、缅语、英语的不同民族,由于亲属制度的不同,亲属称谓的体系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将对汉缅英三种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语构成系统进行初步的对比分析,以示三种语言中亲属称谓语间的共性特点和差异,为学习汉语、缅语及英语的学习者和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老缅人作为一个跨境族群,分布在中国、泰国、缅甸、老挝四国的边界区域。中国境内主要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的老缅大寨和勐海县勐遮乡的老品寨为主要聚居地。跨境民族语言的语言接触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而以老缅语中的汉语借词作为研究对象尚属首次。文章以老缅大寨为调查点,从老缅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老缅语与汉语的语言接触。通过对语言接触中汉语借词的总结,分析借词的构词规则,从而得出汉语借词对老缅语的影响,揭示其语言接触过程中的必然性及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用配对变语实验法和语义微分量表法对缅甸腊戌市果敢族中学生进行语言态度调查,所给的三组配对变语的得分情况是:汉语高于缅语、普通话、高于果敢话,标准普通话高于果敢普通话。汉语母语情节是缅甸华校搞好汉语教学的良好基础,而对缅语过低的评价又是学生接受主流教育的不利因素;普通话享有比果敢话更高的声誉表明了在缅甸华校汉语教学中采用普通话授课的必要性,而标准普通话比果敢普通话高出许多的分数则表明学生需要高水平的普通话示范朗读。  相似文献   

5.
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不同,从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有:复杂程度差异;关系表达清楚性差异;敬称和谦称的使用差异;对长辈称呼的差异。家庭类型、血缘关系、宗法观念、文化取向、礼貌原则、等级观念是造成两者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翻译时应注意:英汉亲属称谓词的词义不对等;对关键词进行解释;亲属称谓词的非亲属称谓用法解释。  相似文献   

6.
称谓可以分为两大类: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者之间的关系很特别,社会称谓一般很难进入到亲属称谓中,而亲属称谓则一直在社会称谓中使用,这种现象被称为亲属称谓的泛化。固原方言中亲属称谓在使用中也存在着泛化现象,在社会称谓中起到一定社会交际作用,从中可以窥视出固原地区社会交际文化。  相似文献   

7.
峨山彝语亲属称谓系统是一个完整齐备、有固定规则的严密的系统,包含了上至曾祖辈、下至曾孙辈共七代的血亲称谓。在语言经济原则的影响下,峨山彝语亲属称谓系统对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中拟亲属称谓文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亲属称谓是中国社会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具有人称指示功能,还能鲜明地体现出不同时代社会文化特征和人的精神风貌。《水浒传》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其中最典型的拟亲属称谓就是“哥哥”一词,它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我国宗法社会的特征和北宋特定历史时期的市民俗文化风貌,同时也生动地表现了《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性格和形象。  相似文献   

9.
亲属称谓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使用频率高、稳定性强的特点。通过比较梅县和惠东两地客家话的亲属称谓发现,两地客家话亲属称谓大部分相同,但也存在不少差异。其中,惠东客家话的亲属称谓较为复杂,呈现出既有继承性、演变性,又部分吸收了其他语言成分等特点。文章由此进一步对引起差异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汉英亲属称谓语言使用差别巨大。庞杂精确的汉语亲属称谓系统重视宗族,严格按辈份分层;而简单笼统的英语称谓以核心家庭为重心,反映血缘远近。与汉语相比,英语在使用亲属称谓时不加排行,用于口头称呼的亲属称谓数量少,使用范围也较小,更多使用名字称呼亲属。这些差异反映了汉英社会对家庭和亲属关系的不同观念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对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分析表明:它们在称谓系统、年龄划分、尊称使用、称谓习惯和泛化现象上都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不同点多于相同点。其中不同点主要体现在血缘关系中,相同点主要体现在类亲属称谓中,由此揭示出其隐含的文化底蕴。深化人们对称谓语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人类语言都具有临摹性,但临摹的程度因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英语的临摹更注重抽象性,而汉语则具有临摹现实感性经验的思维特点。汉语的临摹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都体现出时间顺序原则和整体部分原则。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广告语言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加强表达效果的语言手段也越来越多。"陌生化"是其中的一种手段,"陌生化"包括语义"陌生化"、语音"陌生化"和语符"陌生化"。"陌生化"突破了语言的固有约定,用特有的语言风格达到了"促销"目的,取得了特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文化的不同语言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性别歧视在语言中的反映就形成了语言的性别歧视.性别歧视不仅反映在语言符号上,同时还体现在语义和语言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15.
思维与语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推动。汉族人和英美人的思维倾向对各自的语言产生推动作用,分别促进汉语语义型和英语形态型语言的形成;而英汉语言采用的不同文字符号则进一步强化了各自语言的特征。在语际转化过程中要严格尊重目的语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6.
释义就是对语言形式及其承载内容的说解。对自然语言及其承载内容说解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用自然语言表情达意时各个层面上语障的存在。释义的可能性表现在人类是用共同的感知器官和意识器官感知同一个外部世界并将其内化成大致相同相近的可以通约的语义内容。长期以来 ,人们对自然语言及其所承载的内容的说解 ,主要是面向人的。在这方面 ,人类积累了大量经验。观察、认识、总结这些经验 ,对于今天基于自然语言面向计算机的释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修辞中词语的概念意义可以超常使用。文章从不同的辞格中找寻词语概念意义超常使用的普遍规律,将词义的这种超常使用概括为三重突破:突破语义层级、突破语义容量和突破词语本体。不同突破可以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词义使用复杂化,也使修辞表达更富有内涵。文章还简单地谈了一下词义超常使用的语言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