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亚高原训练期生化指标的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在海拔1 750 m的兰州愉中亚高原进行了为期4周的针对性训练,为了解李柱宏在亚高原训练中运动负荷对机体的刺激程度,掌握亚高原运动训练的规律,对李柱宏在亚高原不同训练负荷阶段尿常规指标和部分生化指标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发现:不同运动负荷和强度对红细胞数无显著影响,大运动量训练可使血清尿素氮和肌酸激酶水平升高,睾酮和皮质醇比例明显升高,运动后恢复正常;运动负荷前后尿比重、酮体、亚硝酸盐及白细胞无显著变化;运动后尿蛋白、隐血、胆红素、尿胆元水平上升.说明通过生化指标的检测与分析发现.亚高原训练能对运动员的机体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对运动员的训练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训练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的训练过程、训练内容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由于对李柱宏采用了以海拔高度为主线的梭形训练,高原、亚高原交叉训练,等距段落模拟比赛节奏训练,恒定间歇等距定时训练,大负荷高强度训练,递增强度训练和大强度、小负荷训练,因而运动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李柱宏(2007)年度训练周期安排特征及训练负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2007年度训练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周期训练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达到训练计划要求,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比赛取得了理想成绩;第二大周期准备期和竞赛期训练中,专项耐力负荷量相对偏低(准备期专项耐力负荷量占总负荷量的43.31%,竞赛期专项耐力负荷量占总负荷量的47.15%),造成比赛成绩不理想;第三大周期训练在总结第二大周期失利的基础上,加大了专项耐力和混氧训练比例,在比赛中效果明显,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4.
跑步本来是这个甘肃的山村娃娃上学的交通方式,谁知却把自己跑成了一个长跑天才。他最新的一个冠军来自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从甘肃跑到厦门,在长期由非洲人独霸的马拉松世界里,李柱宏跑出了对生命的理解。此时此刻,放下沉重的书包,和李柱宏一起跑吧!  相似文献   

5.
5周递增负荷训练对内分泌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递增负荷训练对机体内分泌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进行为期5周的递增负荷训练,于集合训练开始前一天和第2周、第3周、第4周及第5周训练结束末36h后上午7:30-8:00取安静时肘静脉血,测定训练前及每一负荷训练阶段后外周血液中内分泌激素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T第3周比训练前显著升高(P〈0.05),C第3、第5周比训练前显著升高(P〈0.05),T/C比值第4周比训练前显著下降(P〈0.05)。CD4第2周比训练前显著下降(P〈0.05),而第3周比训练前显著升高(P〈0.05);CDB第4周比训练前、第2周、第3周显著下降(P〈0.05),CD4/CDB比值第3、第4周均比训练前、第2周显著升高(P〈0.05)。结论:训练负荷是影响机体内分泌免疫机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中等负荷训练促进机体内分泌免疫机能,大负荷训练会降低机体的内分泌免疫机能,但随着对递增负荷应激的适应,机体的内分泌免疫机能又会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6.
周思红 《体育科学》2002,22(5):135-137,F003
大鼠经6周渐增负荷训练后随后进行4周减量训练,测取了大鼠左侧腓肠肌强度极限、肌肉最大伸长量、肌肉弹性刚度和肌肉断裂能密度等力学指标,结果发现,通过4周减量训练,训练强度对骨骼肌最大伸长量、断裂能密度影响较大。分析了4周减量训练引起骨骼肌运动能力下降的机制,并建议肌肉在减量训练时采用一定强度进行训练,较好地保持运动能力不下降过多。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同属有氧训练的短期耐力训练和力量性耐力训练对男大学生心泵血功能的影响,分别在训练前、训练6周和8周后测试了20名男大学生的SV和CO。结果发现:耐力训练6周后SV和CO有显性提高,而力量性耐力训练8周后SV和CO才有显性提高,这提示短期耐力、力量性耐力训练都能增强男大学生心泵血功能,但存在一个不同的训练时间阈。  相似文献   

8.
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液成分、血乳酸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目前在很多运动项目进行了尝试。为了探讨高原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及生理机制,在我们以往多次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这次赛前在昆明(海拔1890米)的高原游泳训练计划。通过比较5名优秀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前3周、高原训练3周、高原训练后3周共9周训练期间,高原前、高原期间和高原后的血液学参数包括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液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醛含量等的变化,和高原训练前后4mmol/L血乳酸运动强度的游泳速度与心率,发现运动员无氧阈游速增加,有氧代谢能力增强,乳酸耐受能力增强.血乳酸-速度曲线右移,表明此次高原训练提高了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运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9.
低氧预适应结合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2周低氧适应性训练与4周高原训练相结合,以上海游泳队6名女子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该训练模式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纯粹高原训练模式不同,高原训练第3、4周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高于实验前,HCT较高原第1、2周降幅较大,同时,血清铁蛋白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并无大幅下降,提示高原训练阶段机体氧运输能力得到提高、血液浓缩趋势缓解且铁代谢基本稳定.低氧第1周白细胞计数升高,低氧第2周至高原第2周持续下降,高原第3、4周有所回升,3个白细胞亚群对低氧及高原训练的反应并不同步.这一结果与其他仅高原训练研究结果近似.血睾水平在高原第3周即大幅回升,高原第4周下降但仍高于高原前水平,这一结果与仅高原训练的研究结果有较大不同.血浆皮质醇高原前3周持续升高,但第4周大幅下降且低于高原前,同时T/C为6周以来的最大值.结论:2周模拟低氧训练与4周高原训练相结合这一训练模式对机体的刺激与常规的高原训练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高原训练后2周血睾、血红蛋白均上升至较高水平,白细胞数目回升,而皮质醇在高原第4周下降.以上结果表明,2周模拟低氧训练这一预适应过程,加速了运动员对高原训练阶段的适应,提示,该训练模式对于提高运动员高原训练阶段身体机能状态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生铅球选手进行了为期8周的力量强化训练,对力量强化训练中训练手段的选择与组合、大力量与专项力量训练的安排、训练负荷量与强度的变化、力量向技术转移等与训练效果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训练结果成绩提高2.13m。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个案分析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李梅素多年系统训练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李梅素的训练是典型的多年训练范例,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其经验说明,多年训练应该遵循田径运动员成长规律,通过全程性的合理规划与阶段性系统安排与衔接,可最终达到保持优异运动成绩,延长运动寿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李晖九运会赛前的训练进行回顾和总结,指出李晖扎实的基本功和合理的技术动作是其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赛前合理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安排促进李晖形成了良好的竞技状态;与技术动作训练相结合的心理训练特别是认知训练保证了李晖在比赛中沉着稳定地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13.
对李娜2013年澳网女子单打比赛技术进行分析,以期能为中国今后的优秀的网球运动员的训练和竞赛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高质量的发球和稳定的底线技术能力是比赛取胜的关键,李娜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法国网球公开赛上李娜获得亚洲历史上首个大满贯冠军。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李娜参加本届法网的全部单打比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李娜体能保持良好、心理稳定自信、技战术优秀合理;技术统计中一发得分、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破发机会、破发次数、制胜分及总得分均优于对手,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是李娜获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发球速度与欧美等运动员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分别在2006年世锦赛、2007年世锦赛、2008年奥运会三个赛季集训期间对我国优秀男子56kg级举重运动员李争进行三个训练阶段血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等6项生化指标的跟踪测试,以赛前一个月测得的各生化指标进行身体机能的综合评定;同时进行个人纵向比较,得出个人化竞技状态的生化指标监控。结果发现:(1)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但血清睾酮/血清皮质醇值低时,机能状态好,比值高时,机能状态下降;(2)血红蛋白、血清睾酮、血清皮质醇三项指标可作为监测李争个人竞技状态的有效指标;血尿素及血清睾酮/皮质醇值可作为保障训练合理性的有效指标;血清肌酸激酶可作为力量训练及大强度训练的不定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用文献资料法综述和评论了马特维耶夫周期训练理论对当今训练实践的不足,并提出现代运动训练周期理论的发展趋势,指出训练应该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水平安排周期,从实际出发,不可教条地按照马特维耶夫的周期训练理论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射箭女队第25届奥运会赛前计划及周训练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赛前计划与调控在运动训练中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中国射箭女队第25届奥运会赛前计划时,我们考虑了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射箭运动的项目特点;2.射箭运动的训练特点;3.运动性应激学说;4.不同运动负荷与组合恢复的异时性。根据这些因素,在赛前计划中我们安排了:撒放性小周期、撒环性小周期、环突性小周期、恢复性小周期、瓶口性小周期、引导性小周期、比赛性小周期。  相似文献   

18.
为总结李凤梅打破残疾人举重世界纪录的训练经验,利用训练资料和个案分析方法,揭示了她大幅度提高成绩水平的主要 因素是:有较好的身体能力和心理品质;采用大强度组数训练法突出体能训练,带动技术和比赛心理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三维摄像分析系统对优秀跳远运动员李金的训练技术进行再现分析,并针对其训练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更好的训练、提高跳远成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对李娜晋级过程中的两场逆转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和分析,从发球、接发球、底线抽球和中前场拦网等技术的运用以及两场逆转比赛中对阵不同对手所采用不同战术打法的分析,从运动训练学视角探讨李娜在第一盘失利的情况下反败为胜的因素,为中国网球选手的比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