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年来,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和立法日臻完善,我国仅用了十几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上百年所走的著作权立法路程,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形成了著作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我国还加入了《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相似文献   

2.
如何使用外国作品的著作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10月15日、30日,我国正式加入了《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三款的规定,我国根据这两个国际著作权公约保护公约成员国作品的著作权。换言之,我国再也不能随便地、无偿地使用公约成员国的作品了。那么,我们使用和公约有关的外国作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我国著作权法与两个国际薯作权公约我国的著作权法是根据我国实情,吸取世界各国著作权立法经验,按照体现于《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的著作权保护普通原则制订的。所以,从总体看,我国著作权法与《伯尔尼公约》  相似文献   

3.
2020年11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第三次著作权法修改决定,这是自1990年《著作权法》颁布至今我国基于国情和现实需求主动进行的一次修法.新《著作权法》彰显了著作权的私权理念,加大了著作权的保护力度,回应了现实的呼声和需求,对促进著作权产业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将产生积极的意义.在新《著作权法》即将实施之际,有必要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助力新《著作权法》的理解与宣传普及.  相似文献   

4.
1993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两周年。《著作权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著作权保护制度基本确立。在《著作权法》实施一年零四个月之后,我国又成为国际著作权公约的成员, 基本实现了对外著作权关系的正常化。这表明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已走向世界。在两年的时间里,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这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充满艰辛的道路上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论期刊编辑的版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版权又叫著作权,它是指作者对特定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作品享有的人格权和财产权。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共同构成知识产权的三大支柱。著作权法是国家为保护作者对所创作的作品享有专有权利,调整、规范作者、传播者、社会公众三者利益关系而制定的法律。我国颁布的《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实施国际著作权条例的规定》等法律、法规都属于著作权法的范畴。著作权法的主要内容涉及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的客体、著作权内容、著作权归属、著作权的保护期、著作权的期限、著作权的管理方式、侵权的追…  相似文献   

6.
1992年10月《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开始在我国实施,这标志着我国著作权保护制度走上了国际著作权保护的轨道。为了有效地执行国际著作权条约,国务院1992年9月25日发布了《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该“规定”将我国著作权法与国际公约接轨。鉴于我国同美国签定的《中美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的双边协定,有关相互提供著作权保护的协议,自1992年3月17日起生效,因而我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作权法》不保护书名书名是作者智力劳动的成果,应当先寻求著作权的保护。我国《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仅限于作品本身,而未明确包括作品的名称。虽然我国《著作权法》有关于“保护作品完整性”的规定,可以据此作出有关著作权的扩大解释,从  相似文献   

8.
图书出版合同是指著作权人将其作品的复制权与发行权许可出版社在一定范围和期限内以图书形式使用,由出版社承担印刷与发行费用,并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协议。图书出版合同明确规定了出版者与著作权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我国199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围著作权法》(以下称“原《著作权法》”)对与图书出版合同相关的问题作了具体规定。为了加强保护著作权的力度,与国际著作权保护公约有关规定接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于2001年10月27日作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对原《著作权法》作了修正,并重新公布施行。笔者根据修改后的著作权法,结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际工作,对与图书出版合同相关的儿个法律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9.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从1991年6月1日起施行。《著作权法》第二条规定,“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简称《中美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就是我国著作权法颁布施行后签订的第一个有关著作权保护的双边协议,也是我国涉外著作权关系正常化的重大举措和开端。  相似文献   

10.
对著作权保护的几点看法郑州粮食学院学报编辑部金铁成一、著作权保护走上法制化,但法律本身仍有待完善我国著作权法实施五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的法规、条例。1992年9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对我国著作权法中某些与伯尔尼公...  相似文献   

11.
新著作权法解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结合《伯尔尼公约》等国际条约对我国著作权立法的影响 ,重点对我国新著作权法关于压缩著作权合理使用范围、信息网络传播权、数据库保护、加强行政和司法执法等若干问题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咽喉,著作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关的著作权纠纷也随之增加。在与著作权相关的民事诉讼、行政执法及刑事诉讼中有诸多问题存有较大争议,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加大著作权保护的力度,并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现行《著作权法》虽然经过了2001年和2010年两次修改,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没能完全反映和体现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地位的提升等新形势、新情况和新要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对于中国版权界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100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开启了我国现代著作权保护的先河;30年前,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使我国融入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大家庭;20年前,新中国第  相似文献   

14.
肖燕 《图书馆杂志》2014,(3):4-10,17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自2011年7月启动,2012年12月国家版权局向国务院法制办提交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三稿)。自2005年起,WIPO著作权与相关权常设委员会(SCCR)将著作权限制和例外列入议事日程,致力于商讨并缔结与保障残疾人、图书馆和档案馆、教育科研机构等获取受著作权保护作品相关的限制与例外国际条约。本文介绍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梳理评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主导的国际著作权限制与例外立法实践和最新进展,以期为我国著作权法修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自1990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注:2001年进行了修订,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对新闻作品的著作权进行立法规定,在我国实施的《著作权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规中,都涉及新闻作品著作权问题.但这些法规关于新闻作品著作权的部分条款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在修订时予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著作权(又称版权)与档案馆,似乎是一对很难找到平衡点的矛盾体,因为著作权代表的是一种私有权利,而档案馆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公共利益。自从著作权法诞生以来,档案馆就一直成为著作权法所调整或制约的客体要素。特别是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于2001年10月27日开始施行)更加强调了对著作权的保护。新的著作权法对于一些原不符合《伯尔尼公约》等国际著作权条约,以及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有关知识产权协议的有关条款进行了很多修改。  相似文献   

17.
档案与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著作权保护亦称版权保护。1990年我国颁布了《著作权法》并于1992年先后加入了《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这为我国著作权保护提供了较完善的法律依据。也正是由于著作权立法的完善及普法的深入,近几年来,人们因著作权纠纷对簿公堂的案例屡见不鲜。档案作为人们在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历史记录,它与著作权保护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清楚地认识、了解这个问题,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于档案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本文拟就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谈些粗陋之见。一、部分档案属著作权保护客体根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部分档案…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著作权法的继续贯彻实施,两个国际公约在我国的生效,我国著作权保护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怎样适应新的形势,把握历史机遇,推动我国著作权保护制度向前发展,是摆在我国著作权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要做好  相似文献   

19.
《著作权法》和《刑法》的相继修改,完善了著作权的法律保护,契合当前严厉打击著作权相关犯罪的需要,也有助于改善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律保护领域严重的刑民脱节现象。基于刑法的保障法地位,著作权的刑法保障应以违反《著作权法》为前提,并基于最大限度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做好“两法”衔接,有效贯彻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期刊著作权的归属问题探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无论是我国《著作权法》 ,还是国际公约 ,如《伯尔尼公约》等 ,出发点都是主要保护原作者。对于期刊等具备双重著作权主体的 ,很少涉及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对期刊的著作权问题作深入的探讨。1 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法》(2 0 0 1年修正案 )第 9条规定 ,著作权人包括 :(一 )作者 ;(二 )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期刊 ,无论其是否具备法人性质 ,都应是著作权的当然主体 ,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著作权法》第 14条规定 :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 ,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