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乐体育”教学思想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乐体育”是在挖掘借鉴孔子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行体育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论及“终身体育观”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思想。本文从“和乐体育”思想渊源、含义和教学模式入手,对其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在教学中营造“和乐”情境,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树立“终身体育观”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杨明  崔延武 《体育与科学》2011,32(4):110-112,53
虽然孔子离我们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孔子的教育思想中的不少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对现代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仍有启迪作用。孔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学以致用的教学效能,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愉快教育等观点与现代体育教学理念是共通的,因此可从孔子教育思想中汲取丰厚的营养,并把其融入现代体育教学理念中去,能促进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我们提出的“和乐体育”是在挖掘、借鉴孔子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学论和现行教育方针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为目标;以“新六艺”为内容;以孔子的“乐学”思想为核心;以布卢姆“掌握学习”的方  相似文献   

4.
“和乐体育”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两年来,我们在曲阜和其他一些县区的部分中小学,进行了“和乐体育”教改实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所谓“和乐体育”,是在借鉴孔子“和为贵”和“乐学”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教学论和现行的教育方针提出来的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现将“和乐体育”的教学模式简介如下: 一、在教学目标上,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宗旨 “和乐体育”在教学目标上既重视学生体质的增强和身体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能力、个性、心理素质和各种优良品质的培养,力求使  相似文献   

5.
孔子与柏拉图体育教育思想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孔子和柏拉图的体育教育思想,有助于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渊源和特性有进一步的了解,还可以为研究现代体育思想注入新的活力和营养。因此,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法对孔子和柏拉图的体育教育思想进行分析,并从"勇敢"的强硬程度、中西方的伦理主义特征和儒家思想的桎梏等方面对他们的体育教育思想进行哲学审视。  相似文献   

6.
从“仁”、“义”、“礼”三个方面阐释了孔子的体育伦理思想对奥林匹克竞技道德的积极影响。以期能够从新的视角加深人们对孔子体育伦理思想的理解,强化人们对体育伦理道德理念的认知与体悟,从孔子的伦理思想中汲取有益的养分逐步缓解奥林匹克运动的道德危机,进一步促进奥林匹克竞技道德建设,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体育科学是一门新兴的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科学。它是随着社会的需要、现代体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现代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包含教育学因素,也包含生物学因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体育科学也经历了从多学科向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发展的过程。一、体育科学发展简史在古代体育中早已存在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可以认为它们属于体育科学的萌芽。例如古希腊人在体育方面早已注意到身体全面发展,要求青少年锻炼成为身体匀称的一种人体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他的教育思想中,认为体育、德育、智育互相联系。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因此体育应先于智育。古代罗马医师盖伦,从医学和生物学角度,研究了人体不同部位的运动。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与孔子体育思想的传播。主要结论:孔子体育思想中重视对体育道德的规训,轻视竞技的结果,倡导"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精神;主张"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体育运动理念;体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环节,倡导"身体、技能与精神"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随着孔子学院的办学从规模化向内涵化转变,孔子体育思想将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思想的重要代表,在传播孔子体育思想的过程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展示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9.
孔子仁学思想在于塑造人完美的人格,使人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和群体意识等思想规范,这些思想规范对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精神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孔子仁学思想和体育教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归纳了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人文精神的缺失,进而提出了孔子仁学思想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以近年来竞技体育中突发的“师徒”关系危机事件为基础,对引发“师徒”关系危机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导致事件突发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其中缺乏主动沟通、运动员思想教育的缺失、教练员素养的欠缺都是主要原因;同时认为,在事件发展过程中教练员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应该从教练员自身进行反思,并结合事件本身提出预防危机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经典文籍《论语》为参照,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孔子“诚信”思想对奥林匹克运动“诚信危机”的正面影响,并结合《论语》中维护“诚信”的具体措施,对逐步消解奥林匹克诚信危机,重构“诚信”理念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体育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活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体育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活动,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萌芽。孔子教学实践活动中体育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射、御等军事技艺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在求学、修德、养仁的同时,要注意进行体育游戏活动,以增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现代竞技体育文化的和谐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  陈中林 《体育学刊》2007,14(2):41-44
现代竞技体育文化中孕育着内在的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4个方面: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国际社会关系的和谐。但现实中,对这一和谐精神破坏与背离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金钱利益导致物欲横流,生态环境失衡引发竞技体育可持性发展的危机,暴力行为侵入体育圣地,强权政治将竞技体育作为扩大影响力的工具。种种阴影侵蚀着现代竞技体育和谐理念的根基,但在崇高的竞技体育精神的指引下,人们以各种方式呼唤现代竞技体育“和谐家园”的回归和“绿色体育”蓬勃兴起,以期在竞技运动中实现体育全面的教育功能。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西方体育精神的完善和补充,都有助于现代竞技体育和谐内涵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14.
如何理解现代体育教育思想。对于现代体育教育思想,很难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因为对“现代”一词的不同理解而产生分歧。以往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两种争论,一种站在历史学的时间角度认为,“现代”是指从我国“五四”运动到现在的时间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从“现代”所代表的内容与意义角度定义,即能够体现先进内容与意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徐相斌 《精武》2014,(36):191-191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在中国历史上首先提出实施体育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该文把孔子的体育思想对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影响与作用作为研究对象,并借鉴了当代哲学和社会科学以及历史学的研究成果,查阅了大量有关孔子的经典著作和论文,请教了体育界的专家学者,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自己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孔子体育思想对我国现代学校体育的影响是积极的,但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在充分认识到孔子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产生的积极影响的同时,把负面影响正确处理好,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的办法,才能对学校体育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发挥出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孔子与体育     
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个复杂的问题,对于孔子的评价尤其是如此。粉碎了“四人帮”,出现了科学的春天。近来,“学术界提出重新评价孔子的问题。三十多家报刊发表了五十多篇文章,就孔子的政治立场、仁学、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思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讨论。”(见《光明日报》。百家争鸣1980.3.12)。然而就孔子的体育思想和体育实践问题,展开讨论的却很不够,一年来,除了体育报上的几篇文章,偶或提到一点外,其他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多未涉及。这是很可遗憾的。关于孔子的体育思想与实践问题的论述,概括起来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说:“教育家孔丘提倡‘六艺教育’”,并说:“其中的射、御就是体育。”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的哲学观,决定其思维方式,指导其思想体系。文章从孔子的主要的哲学思想出发来探讨他的体育思想。文章重点分析了孔子体育思想的特点,即“仁和礼”。1 孔子主要的哲学观[1]1.1正名孔子认为,一个社会要想走上轨道且井然有序,首先需要的是“正名”。这就是说,客观存在的种种事物应当与它们的名字的本来含义一致。换言之,每类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个名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所接纳,但对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职能,认识上则是千差万别,时有争议。尤其是体育教学对青少年学生个性发展起什么作用,以及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少有人作深入研究。在中国,由于深受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影响,人们习惯于论“大同”而不善于求“小异”。过去几十年,又因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只准谈做为群体的“人”,而一涉及到活生生的个体的“人”,便会有被“打棍子”、“扣帽子”的危险。因此,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如何发展青少年的个性问题一  相似文献   

19.
在今天被看作是社会文化现象的体育,究竟是不是“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并从教育范畴的体育发展演变而来?本文通过人类对体育这一事物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回顾,指出在以往的起源研究中,由于受到教育思想理论的影响,而带来认识上和研究上的局限性。继而,从分析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初步偿试着从“文化”的视角出发,根据近代以来对原始民族研究的一些成果,探讨了体育在史前人类社会,最早以某种文化形态存在的可能性。并由此认为:教育性的身体活动,在史前人类社会出现直至现代,始终是作为文化的体育在教育中的反映形式;而把教育体育(或“与劳动教育等值的身体教育”)的出现,说成是体育最初的原始形态,是不能科学全面地解释体育起源的奥秘的。  相似文献   

20.
<正> 关于体育“第二课堂”的讨论,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发是学校体育改革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有人认为这不过是课外体育活动的别称或新提法,没有什么意义;还有人认为,这样的提法容易混淆课内与课外的区别,使课外体育活动失去应有的特点等等。综观各种观点,我觉得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现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第二课堂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产物在教育思想发展史上,从17世纪夸美纽斯创立班级课堂授课制到今天,其间出现了实质教育、形式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