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企业IT外包关系治理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一些企业的IT外包项目进行IT审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IT治理的理念和框架对IT外包关系的管理控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针对IT外包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外包关系管理与控制问题,基于IT治理的理念,从治理原则、治理结构、治理流程和治理机制4个方面提出了一个企业IT外包关系管理的系统思考框架--IT外包关系治理框架,以帮助外包双方在战略管理层、职能管理层和执行层3个层面设计外包关系中沟通与协作的结构、流程和关系机制,提高IT外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研发外包中的关系契约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发项目外包合作关系中,缔约各方的行为不仅受正式契约规制,而且受非正式契约调节。后者对合作研发绩效尤其是持续合作有着重要影响。鉴于此,本文在"关系契约"概念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研发项目外包者与承包者之间的重复博弈模型,分析研发项目外包合作关系中的非正式治理机制-关系契约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研发项目外包者和承包者之间的对称性关系契约只与技术成果价值的波动幅度有关,而与承包者的研发生产率系数及私人成本系数等特征参数无关。这对于关系契约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尝试并接受ASP服务这一新型IT外包模式,如何更好地理解ASP供需双方合作的演化过程并有效地推进外包关系.对这些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分析IT外包关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ASP服务的特点,提出了ASP服务双方的关系推进模型.该模型把ASP双方关系演化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确定需求、定义服务类型、选择伙伴、短期合作、长期合作,并把相应的关系推进决策点及管理对策有机地融入其中.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和推进ASP服务双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软件企业在投标阶段对软件外包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可以有效降低项目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率。根据软件外包项目的特点,从项目条件、客户条件、企业自身状况和竞争对手条件四个维度对软件外包项目进行考查,构建软件外包项目评价的3级指标体系。考虑到部分指标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建立软件外包项目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证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对软件外包项目进行客观的评价,为软件企业选择合适的外包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确定IT外包范围和选择IT外包商是两大IT外包决策任务,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以往研究中较少关注.本文分析认为企业IT背景、IT应用战略地位、IT外包成本和外包商因素是影响企业IT外包决策的关键维度,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关系,由此构建了多维度IT外包决策理论分析框架,应用SD软件建立了IT外包决策ANP模型,通过企业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6.
IT项目组合是一项新兴且有效的技术,可以从整体上保证企业的IT项目集合能获取最大化商业价值,为实现企业战略服务.有机整合了IT项目组合的目标、约束、IT项目类型、IT项目组合的过程与方法五大要素,提出了IT项日组合的7阶段论,并总结了各阶段的主要活动和可用方法,从而建立起了IT项目组合选择决策的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7.
刘伟  邸支艳 《科学学研究》2016,34(12):1865-1874
IT外包是一个知识密集的过程,知识转移是影响外包绩效的关键。本文基于IT外包接包方视角,构建了以关系质量中的三个维度:信任、满意和承诺以及知识缄默性为影响因素,以接包方的知识接受意愿和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的概念模型,研究这些因素对IT外包知识转移的交互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来自规模较大的IT外包公司的217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关系质量对IT外包知识转移的作用过程中,接包方的知识接受意愿和吸收能力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信任、满意和承诺对接包方的知识接受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信任和满意对接包方的知识吸收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缄默性对IT外包知识转移具有负向影响,关系质量中的信任和满意维度对知识缄默性与知识转移之间的路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IT外包是企业在快速变化环境下的一种战略选择,而IT外包中的知识转移对于外包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提出IT外包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提出假设.结合对西安软件园内9家从事IT外包业务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并对这些企业中参与外包项目的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用SPSS17.0和AMOS16.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任与业务熟悉度对合作双方关系有正向影响;信息技术能力对信任有正向影响;合作双方关系对知识转移有正向影响;信息技术能力对知识转移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借鉴国外IT项目风险因子识别清单,从承包商的角度开发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IT项目外包风险因子识别框架来辨识IT项目外包实施中的各种风险,为承包商有效地识别和控制项目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IT外包与企业核心业务的不可分离性、高不确定性和高资产专用性等特点使其面临三大治理困境:卸责、机会主义的讨价还价和知识外溢.企业应在IT外包的不同阶段选择基于市场的模式、基于层级的模式和基于信任的模式等不同治理方式,并从管理控制系统和与服务商的信任关系两方面入手实施IT外包关系的治理.IT外包的特性决定了信任治理将发挥重要作用.可通过合约信任、能力信任、意愿信任三方面的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伍亚萍 《情报杂志》2007,26(7):142-144
随着外部服务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将其某些运营业务外包,业务外包已成为许多图书馆采用的运营战略。研究选择性图书业务外包的决策问题,分析了选择外包业务的影响因素,指出应综合考虑经济、业务和技术三个因素来选择业务外包对象及其外包程度,提出了基于外包业务的重要性/外包风险、外包业务量两个维度的图书业务外包交易方式决策模型,并分析了四种情况下的交易方式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全球外包的发展原因、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中国外包的发展状况、中国承接外包特有的优势以及中国发展外包的重大意义,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分别给出进一步促进我国外包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服务外包中接包企业对商业秘密的自我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外包业务多会涉及商业秘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是不少外包项目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实践中,接包企业对自身商业秘密保护的问题往往被忽视.接包企业不仅要履行保护发包方商业秘密的义务,也应保护好自己的商业秘密免遭泄露,特别是在离岸外包中,面对有着保护商业秘密丰富经验的发包方,接包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自己的商业秘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软件企业业务外包管理过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孟国保  苏秦 《软科学》2004,18(3):90-93
首先分析了软件企业业务外包的动因;接着详细研究了外包管理的四个关键管理过程:外包决策过程、分承包方的选择和评价、对分承包方的管理和交流以及验收过程,针对每个过程,都提出了相关理论和管理方法;最后研究了业务外包中软件企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张培  曾珍香 《情报杂志》2008,27(5):88-91
信息技术外包(IT外包)是近年来在实践领域快速发展并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分析IT外包的特征和发展演进趋势,认为IT外包具有的多元化和异构性、嵌入性和复杂动态性构成了其区别于其他业务职能外包的本质特征;从IT外包形态、重要性和复杂性的变化角度,归纳总结出IT外包发展演进的关键趋势.  相似文献   

16.
编目业务外包模式多样化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敏仪 《情报探索》2009,(10):111-112
编目业务外包作为一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正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所采用。文章主要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编目业务外包模式的利与弊,阐述了编目外包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企业信息技术外包的过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信息技术外包正在形成产业。良好的信息技术外包既有利于信息技术提供商,又有利于信息技术需求方。信息技术外包包含三个主要过程:信息技术外包的决策过程、信息技术外包商的选择过程和信息技术外包商的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业务外包评估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润玲 《情报杂志》2007,26(7):147-148
在对图书馆业务外包评估的含义和作用做出阐释的基础上,对图书馆业务外包的过程评估进行了探讨,并试图建立起图书馆业务外包评估的指标和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外包决策分为不同的层次,文章以经济学中的替代原理为基础,提出在外包行为层次上的外包决策模型,并说明外包风险作用下外包决策的动态均衡,为外包行为层次上的决策提供了更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全面透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新业态。由于全球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以及其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我国已经把服务外包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主要动因、优势、重点领域和建议进行了全面透析,希望为我国加速发展服务外包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