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融合媒体的艺术生产过程中,传者与受众的界限被打破。这种身份的转变带来了"传受一体化",并且延展了"公共艺术"的概念。艺术传播的公共特性主要体现在融合的传播平台、交互的反馈方式和多元的传播类型上。在反馈方式上,用户深度参与媒介内容的生产活动,并通过日益成熟的虚拟现实手段呈现客观世界。在传播模式的类型上,传统艺术实现了内向传播到大众传播的再生产,艺术的个体经验可望拓展人们对社会的认知与思考。融合媒体艺术正在丰富和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促成了艺术的大众化和审美的生活化,能够构建积极的公共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2.
<正>《东南传播》致力于打造一份在海峡两岸都有显著影响力的学术期刊,通过主题策划、活动组织、品牌塑造、平台构建把两岸传播学术交流和传播人才往来结合起来。"海峡传播‘’是东南传播最具特色的重点栏目,也是一档研究两岸传播界互动现象和规律的学术性栏目。"海峡传播"栏目以促进两岸交流、加深两岸互信为宗旨,研究两岸传媒发展现状,在舆情、媒体转型、传媒政策、新闻教育、两岸交流等各种传播相关议题上展开深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媒科技》2013,(15):47-48
记者:从传统媒体到全媒体,再到智慧媒体,您怎么理解这样的发展趋势?朱建波: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融合互通,都分别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公共帐号,信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播方式不断丰富,同时媒体大胆尝试机构改革和流程再造,从"物理变化"趋向"化学变化",构建了适应全媒体需要的产品体系和传播平台,因此可以说媒体已经共同进入了一个全媒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构建国家形象时,媒体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但利用好媒体来达到构建国家形象的目的时,运用正确的传播机制是关键的,同时,由于人类的认知具有碎片化的特征,所以,在当下的媒体环境下,碎片化的认知过程极容易与传播机制产生共谋并在公共外交当中发生作用,中国在进行公共外交的过程当中使应当认识到这一现象,并且利用这一现象来有效地构建中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
李晓星 《今传媒》2011,19(3):102-103
要提高、优化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就要建立互动传播的新媒体理念。由"传播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并借助现代网络互动传播技术,寻找互动传播方式,使公交移动电视向纵深发展,成为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与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其完全交互式的新型媒体服务器。借助网络平台,树立互动传播观念,加强互动手段,在节目制作互动中提升公交受众的主体地位,使公交受众群体扩大,忠诚度提高,传播内容最大接受,栏目质量提高,形成品牌效益,最大优化传播。  相似文献   

6.
在电视艺术美学、影视文化学、电视传播艺术学以及电视节目策划学的构建和研究领域,胡智锋教授勇于开拓,成果斐然。在胡智锋教授看来,中国电视从无到有,其节目创新经历了从以"宣传品"为主导到以"作品"为主导,再到以"产品"为主导的三个阶段。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传播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拥有较大的创新空间。信息发布的权威性,直播的日常化和高端的大制作是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竞争的优势所在。在胡智锋教授看来,本土化策略应是中国电视创新的重要路径。电视传播的本土化意味着:对于全球,应该选择中国道路;对于中国,应该选择本地道路。公共服务是电视传播公共性的重要体现。由于"三位合一"的电视体制,中国电视的公共频道兼具意识形态色彩、商业色彩和公共色彩,并不具纯粹意义上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7.
共有媒体是信息技术发下的产物,也是当下主导媒介生态演变与进化的"利器"。在网络化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公共空间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呈现出了一些比较集中的显著特点,引领新时期传媒研究走向新的领域,是当前及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媒介现象。  相似文献   

8.
步入21世纪,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传播媒介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从报纸、广播、电视,到新兴的博客、微博、微信等,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媒体所带来的不同层面的可能性,包括传播速度、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思维等.正如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所言,媒介的变化不仅是指传播内容上的改变,同时也指传播环境上的变化,这样的改变创造了一个新的传播环境,一个新的传播时代,推动构建了一个新的媒介空间.同时,媒介作为我们了解周围环境的重要桥梁,媒介新的发展也会使得身处其中的个人空间发生重要改变,自我意识的觉醒、个人空间的扩散、管理公共事务热情的增加等,使得原本私密的个人空间逐渐拓展到公共空间,为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对接提供了可能性.所以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新传播时代中,新的媒介空间从认知、态度、行为三个方面对个人空间形成影响,同时,新媒介空间对公共空间形成了降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潜传播"是自媒体时代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其对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构建,对于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及公众舆论引导,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对于这一重要现象,迄今还未有相关研究,本文尝试性地对"潜传播"的概念、模式、影响以及如何监控和疏导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构建"合成周"的抽样方法,研究考察了iPanda熊猫频道微博账号内容的传播形态、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三项内容,合计26项指标.发现熊猫频道在社交媒体运营中积极利用多媒介元素进行融合化传播,内容原创性强、频道标识性强.在微博这一数字社交空间中呈现了熊猫社交化、拟人化以及受众憧憬的原型等形象维度.频道可在重视公益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受众关注热点、精简栏目内容、重视个人社交媒体信源、进行点面结合的融合化传播以及创新线上线下互动模式,进一步丰富熊猫形象的意涵,提升熊猫形象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11.
吴雷 《东南传播》2014,(10):65-67
本文主要从民主参与和公民权利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芬兰的大众媒介如何在构建社会多元诉求的公共话语空间中发挥作用及影响。通过对芬兰学术界以及主流媒体机构对于公共话语空间构建的尝试的案例分析、总结,期望能够对我国当前媒介生态中社会多元诉求的公共话语空间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赵军  杨宁 《新闻战线》2022,(13):25-28
<正>媒介融合趋势下,广播媒体的改革空间巨大,潜力无限。广播新闻栏目《新闻晚高峰》主动迎接媒体变革和市场挑战,从制作理念到传播手段各环节大胆突破,强化主流媒体的职责担当,创新理念,拓宽传播渠道,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凸显,传播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3.
在对公共领域思想的研究中,以公共协商为主的公共空间如何在多元主义情境下生成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焦点。在提倡多元价值观的今天,对公共领域的研究有着更为急切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公共领域的理论出发,针对新媒体时代公共话语空间构建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分析政府、媒体以及公众在建构公共话语空间中的不同作用,从而探讨新媒体时代构建公共话语空间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致力于公共外交的实践拓展与理论梳理.而对于公共外交与媒体关系,赵启正认为:"对外传播是公共外交的重要方式.把媒体的对外传播纳入公共外交,不但没有降低其重要性,反而使其具备更高立意、提出更高标准、赋予更重责任,也使得对外传播媒体的内容更丰富、表达更活泼、效果更明显."那么,媒体应如何培养自觉的公共外交意识,以不断提升传播实效?赵启正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主要谈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4月15日,《东南传播》杂志"海峡传播"栏目获2014年度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广播电视期刊专业委员会优秀作品评选栏目类一等奖。这是对"海峡传播"栏目一年来选题策划、合作交流的肯定,也坚定了我们做差异化内容,以鲜明定位的栏目塑造杂志独特气质的信心。"海峡传播"栏目旨在提供两岸交流的宽广平台,构建一个多元的学术空间,通过两岸传播学界、新闻界的携手合作,促进传播学术研究和两岸媒介良性互动,引导两岸共同的精神认同,共建华人传播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吴亮 《传媒》2018,(15):11-13,15
在移动互联网这一公共介质和传播空间,媒体与智库正在发生"美妙的融合". 脱胎于媒体机构的瞭望智库是国内第一家媒体智库,其实践探索对国内媒体智库建设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美国等西方智库为主的全球知名智库的话语传播对政府决策及公共舆论有重要的影响力。研究以"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研究传播为例,聚焦于话语体系分析中文本与机构、外部生态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究新媒体时代西方智库话语传播机制的构建路径。研究表明,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使用加强了智库研究内容文本与媒体及智库、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情境下,智库研究的扩散形成一种"耦合"的传播过程,使得智库可以以较低的运营成本接触到国际受众,获得全球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后区前置”媒介情境下新媒体传播的伦理失范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5,(23):54-58
媒介技术的发展促成了新的媒介情境,打破了不同信息系统的分离状态,出现"公共情境"合并"私人情境"的现象,极大拓展了媒介的"前区"空间。伴随着信息处理、接受方式的变化,人们的生存方式、思维价值取向、文化认同等一系列要素都在经历深刻变化。本文结合媒介情境理论,探析新媒体传播过程中日益严重的伦理失范现象,分析媒体传播伦理失范的表现和成因,以期构建新媒体传播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杨冰玉 《今传媒》2020,28(1):105-106
在新的传播语境下,资讯类短视频媒体异军突起,在实践过程中发展出了新的传播策略。本文以资讯类短视频媒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梨视频”为研究对象,从发布渠道的角度,总结出以多渠道互联为前提,以稿件精选少投、社交闭环为基础,以打造多维格局、构建栏目矩阵为依托,以精准投放、适配移动端为手段,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等新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电视公益节目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颇具时代特点的电视产品.本文以贵州电视台"关注农民工"系列节目作为研究范本,从"传播效果"与"社会价值"两个层面,针对在公共话语空间里,电视媒体如何借开展公益活动之机,增强自身的媒介传播力,并以此打造媒介公信力等问题进行学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