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次报道从温州浅海海水中筛选得到的一株产几丁质酶的亲水性单胞菌属细菌(Aeromonas hydrophila sp.)。在探索了碳、氮源和环境因子对细菌产酶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得到了较佳的产酶发酵培养基配方(g/L):胶体几丁质5.0,蛋白胨12.0,尿素2.0,MgSO4 0.5,K2HPO4 0.3,NaCl5.0,初始pH 6.5。在接种量6%,培养温度28℃,180 r/min的较佳工艺下振荡发酵5 d,该菌产酶活力达到1.89 U/mL。  相似文献   

2.
采用FUS50全自动控制发酵罐,以L-赖氨酸高产菌As1.563为试验菌株,针对豆粕水解液和生物素进行优化培养基试验.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豆粕水解液和生物素的最适用量分别为0.8%和45μg/L时,发酵培养72小时左右,L-赖氨酸积累可达145g/L.  相似文献   

3.
以多杀菌素的产生菌刺糖多孢菌为试验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的研究,探索不同浓度的碳源、无机盐对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经过试验,最终筛选到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250ml的三角瓶中装量25ml,消前p H7.0,转速220r/min,温度28℃,移种量为8%是最佳的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4.
唐良华  夏黎明  苏敏 《科技通报》2006,22(5):622-627
利用均匀设计法对Bacillus sp.ZJU318产酶的最佳培养基进行了快速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产酶培养基为:3.28%黄豆粉,0.023%蔗糖,0.075%K2HPO4,配制时的pH为12(灭菌后pH为8~9);此外,其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28℃,接种量20%,摇瓶装量20mL(250mL三角瓶)。在最适的发酵条件下,脂肪酶的发酵水平可达24.7U/mL。Bacillus sp.ZJU318脂肪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5℃,40℃保温1h,活力几乎没有损失;但是,在50℃和60℃的条件下保温1h后,酶活降低得比较明显;酶作用的最适pH为9.0。在pH7~10,该脂肪酶较稳定,但是在酸性的环境中,酶的稳定性较低。  相似文献   

5.
吴春霞 《科教文汇》2009,(25):279-280
以甘薯为发酵原料,利用黑曲霉发酵柠檬酸,并通过不同组对照实验得出产酸的最佳时间和发酵基质的最佳发酵条件。实验表明,在培养75小时后,产酸最多。发酵基质的最佳发酵组合是甘薯50g。CaC03 1.25g。麸皮10g最佳加水为40ml,最佳蒸煮时间80min,最佳接种量0.4g及补水7ml。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旨在优化前期筛选到的米曲霉HML366产β-葡萄糖苷酶的培养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设计对米曲霉HML366产β-葡萄糖苷酶的培养基条件进行了优化组合,确定最佳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甘蔗渣3.49%,豆饼粉0.375%,KH2PO4 0.255%。在此培养条件下得到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达92.64 U/g,是未优化前酶活71.12 U/g的1.30倍。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红曲霉菌产红曲色素的紫外诱变及产素的工艺优化,在这本次实验中选择了3个因子,即诱变时间、培养基配方、接种量、装瓶量,在发酵培养7天后,通过紫外分光广度计测定红曲菌中红曲色素的色阶数值。用Matlab软件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线性回归,得出紫外诱变菌种的突变关联和产红色色素的最佳工艺优化方案。由处理结果可得,而在工艺优化的配伍中,可明显观察到在当培养基为PDA,接种量7%,诱变时间为5时红曲霉色素的色阶值最高其色阶值产值为2.552。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土豆滤液配制Kirk培养基培养黄孢原毛平革菌,从定性方面研究其产脂规律。  相似文献   

9.
黑曲霉固体发酵生产麦角固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紫外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证实黑曲霉中含有麦角固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研究了用黑曲霉固体发酵生产麦角固醇的最佳发酵条件。实验表明,料水比是影响发酵的显著因子,最佳发酵条件为料水比1.0,初使PH值7.5,发酵时间66h,碳源(麸皮)和氮源(豆粕)此8:2。最佳发酵条件下麦角固醇产量可达0.983mg/g干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酵母茵筛选中得到可以耐14%的酒精度,在酸度较大的环境(pH3.5~4.0)中可以很好的生长繁殖,而对照菌株的最适ph是4.5~5.0之间,并且具有很强的耐酸性能。这在奶酒后期的发酵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能够在相同的条件下,提高产酒精量与降糖量,使奶酒的整体风味非常好。基于此,本文对甜乳清发酵型乳清酒酵母茵的筛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青海地处高原高寒干燥地区,其农作物生产加工较内地仍为匮乏,尤其是农产品深加工环节仍较为薄弱。为拓宽生产渠道,扩大青海高原特色农产品——藜麦、青稞的社会、经济和市场效益,为藜麦青稞作物再加工和青海酸乳的发展开辟新的空间。本研究以开发高品质藜麦-青稞酸奶工艺为主要目的,通过研究藜麦-青稞料液比、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藜麦复合酸奶品质的影响,由单因素试验获得了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藜麦复合型酸乳,通过正交分析方法获得了最优工艺参数,并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研究表明:随着料液比、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的增加或升高,在一定条件下,藜麦复合型酸乳的感官评分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最适添加量藜麦15%、青稞5%,最适发酵温度40℃,最适发酵时间6h;结合正交试验最后得出该藜麦复合型酸乳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添加量藜麦10%、青稞5%,接种量3%,发酵时间6h,发酵温度40℃下制备的酸奶具有藜麦酸乳特有的风味,白色或微带浅黄色、光滑细腻、组织状态、滋味俱佳。  相似文献   

12.
以羽毛为底物发酵产角蛋白酶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成岗  郑晓冬 《科技通报》2009,25(4):451-455
以角蛋白酶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以羽毛为底物,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菌株KD-N2生产角蛋白酶的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NaCl含量为0.5 g/L,MgSO4含量为0.2 g/L,KH2PO4/K2HPO4含量为0.35/0.7 g/L时有利于角蛋白酶的产生,验证试验证明发酵24 h时角蛋白酶活性为(66.5±2.04)U/mL:各组发酵液pH值均呈上升趋势,发酵残留物重量也随发酵培养基组成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差异,表明以羽毛为底物发酵产角蛋白酶为一复杂过程.以天青角蛋白和酪蛋白为底物对酶活测定的结果表明了实验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黑僵菌var.majus原生质体的性状和再生回复。黑僵菌var.majus原生质体的无核率为25.3%,有核率为74.7%,其中单核率为53.6%,原生质体再生回复的形态可观察到三种,从再生频率和菌落生长发育速度这两方面综合考虑,选择以0.7mol/L葡萄糖作为原生质体再生回复用培养基的渗透压稳定剂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固体发酵工艺生产绿色木霉孢子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发酵实验与正交实验,以麸皮、稻壳等农业废弃物为固体培养基,开展木霉固体发酵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木霉M21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麸皮58.86%,稻壳37.9%,硫酸铵1.5%,葡萄糖1%,KH2PO40.2%,Mg SO40.04%,Ca CO30.5%。菌株培养温度30℃,装料量1:10,接种量8%,培养时间5天,孢子产量为9.7*109个/克,为绿色木霉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海棠果酒的酿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海棠为原料,通过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酿制海棠果酒的生产工艺,并通过实验确定果胶酶酶解海棠果浆最佳条件为:酶添加量700u/100g、PH值4.5、温度45℃、酶解时间为120Nin。同时研究了海棠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调整糖度为15%、酵母接种量0.3%、发酵温度25℃。  相似文献   

16.
低能N+离子注入谷氨酸产生菌诱变选育及其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低能N 离子注入技术,以D1 1 0 和D1 1 0B为出发菌进行了诱变选育高产谷氨酸菌株和发酵的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已经初筛到两株高产菌株D52 2 1 和B32 63,其多批次摇瓶平均产酸分别达到 8.4%、7.5 %,比出发菌分别提高 3 5.48%和 2 5 %.其一级种子生长曲线比原出发菌有明显变化,高产菌株发酵对数期平均提前 2~ 3h.从发酵曲线显示出高产菌株的代谢活力增强,倍增时间缩短,对缩短发酵周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青霉素发酵培养基中玉米浆含量变化对茵丝、氨氮代谢、糖代谢、发酵周期、发酵效价等工艺参数的影响,发现培养基中玉米浆含量为3.6%-4.0%(以玉米浆干物质计),硫酸钱第一次补加时间在30~50h时,对提高发酵效价和发酵液质量、降低发酵成本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8.
大花绿绒蒿为藏药常用药材。本课题研究了大花绿绒蒿活株内生真菌多样性。实验采用PDA培养基分离培养了大花绿绒蒿活株的内生真菌菌株,采用ITS-rRNA基因片段测序比对法鉴定了内生真菌菌株的种属,并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分析了大花绿绒蒿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从大花绿绒蒿活株中分离得到26株内生真菌,经鉴定为18属,其中根部为内生真菌的主要分布部位,毛霉属(Mucorsp.)和新丛壳孢属(Neonectriasp.)是植株根部的优势菌群;H和E指数分别为2.715和0.939,表明了PDA培养基可以较好的分离得到大花绿绒蒿活株的内生真菌。实验结果能较全面的反映大花绿绒蒿活株内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利用采自黑龙江省穆棱林业局某林场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的树皮等部位分离筛选出高效的产紫杉醇的菌株[1],通过向发酵液中添加前体物的方式,观察对树状多节孢Nodulisporium Sylviforme合成紫杉醇的影响,综合TLC、HPLC的结果分析,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向S-7发酵培养基中加入90.0mg/L苯甲酸钠,60.0mmol/L丝氨酸,120.0mg/L苯丙氨酸,1.2mg/L乙酸铵时紫杉醇的产量较高;多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向S-7发酵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依次为90.0mg/L苯甲酸钠,60.0mmol/L丝氨酸,140.0mg/L苯丙氨酸,1.0mg/L乙酸铵时,紫杉醇产量为(420.012±1.3)μg/L,比对照组(380.002±1.0μg/L)高,证明通过前体物间的协同作用能够很好地促进发酵液中紫杉醇的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离子注入诱变选育之江菌素产生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之江菌素产生菌玫瑰黄链霉菌杭州亚种93-15-32菌株为出发菌,研究离子注入微生物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各剂量N^ 离子注入之江菌素产生菌的总变异率达42.4%-73.0%,其中正变异率达5.8%-38.2%。通过9批诱变实验,筛选到一株高产菌株94-49,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4倍多。通过5代传代,产素性能能稳定遗传,并通过了400L发酵罐中试。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处理是一种有潜力的微生物诱变育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