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争论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对科学争论的理解。劳丹解决科学争论的模型并不令人满意,因为仅在认识论和逻辑论证领域不能充分地说明科学争论的缘起和解决。沿着库恩的思路从社会学角度对科学争论进行分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2.
科学史学家以科学争论的目的不同将其划归为内外史。科学内史更加注重科学本身的规律,提倡科学具有主动性和自主性。而科学外史指科学自身发展之外的因素,如社会思潮、社会制度以及各种社会事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随着20世纪60年代SSK的兴起,他们以“强纲领”为科学知识的“社会学解释”,提出新的研究思路,试图消解内外史的界限。那么,科学内外史是否可以真正的消解?那么这种消解后的科学争论又在为什么而争呢?  相似文献   

3.
马晓彤 《科学学研究》2006,24(6):817-822
针对“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论述广义与狭义两种科学观对“科学”的不同理解及两种不同的科学观对科学事业和人类理性的影响。从积极挖掘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和促进科学新发展的角度,指出宜倡导广义科学观,并肯定中国古代科学的实际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4.
大科学与小科学的争论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以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转换。促成这一转换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科学研究项目在尺度上的变化。这一变化引起了科学界对大科学与小科学的广泛争论,而这一争论体现的是科学家对于研究路径选择和科学研究优先性的不同理解和思考。文章通过以大科学项目为案例进行研究,梳理了大科学与小科学争论的要点,从科学自主性、科学价值和科学研究路径选择、科学家培养等角度对这一争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认为这一争论是科学建制过程中的一种内生张力,这一内在张力不可消除。  相似文献   

5.
与SSK实验室研究关注“知识实践”的社会建构不同,SSK科学争论研究侧重于对争论中的“知识主张”的建构过程进行社会学研究。鉴于此,文章拟从“研究场点”、“关于争论的争论”、“争论分析方法”三个层面,在阐述利益模式和经验相对主义纲领的基础上,就SSK科学争论研究所面临的困境以及SSK争论分析方法之于科学史的意义展开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6.
白惠仁 《科学学研究》2016,33(8):1121-1130
柯林斯和埃文斯的"科学的社会研究的第三波理论"发表后,引起了贾撒诺夫和温尼关于科学民主化问题的激烈反响,科学技术论(STS)研究陷入了关于科学决策的公众参与限度的争论当中。争论双方着重关注于科学本身,未充分认识到民主的地方性,尤其是不同民主理念背后的哲学基础,在民主化方面过于草率地沿袭了现成的民主理念。因此,争论的本质是民主化的理由是什么以及何种民主理念适用于科学的民主化。对这场争论的民主理念和价值承诺的还原,将促进对科学民主化理论基础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争论,争论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尤其如此。本文回顾物理学发展史中那场著名的世纪之争——玻尔与爱因斯坦关于量子力学诠释的争论,说明正常的学术争论对推动科学创新是何等的重要。作为至今传为佳话的这个著名案例,留给我们有太多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对这场争论必要的人文思考,并结合当前学术界的若干实例,讨论科学研究中的"科学发展观"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眭平 《科学学研究》2005,23(Z1):25-28
科学发现史中的争论现象早已司空见惯,但本文着重探讨的是科学创造活动中的科学争论的界定、类型、特征,以及科学争论在科学活动中的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9.
 发生于1930年代末的关于科学是要计划还是要自由的贝-波之争,其源流可追溯到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整个三十年代英国科学家中的科学与社会运动,是该争论的过程因素。该争论实非二人之争,而是存在于两个科学家群体之间,Nature杂志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若干科学组织牵涉其中,争论所涉及范围远超英国之外,过程比较曲折,历史影响极为深远。科学家们争论的问题包括科学、计划和自由的内涵,科学发展的机制,科学家的责任,科学的社会关系等等问题。它不仅促生了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而且将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更为重要的是,这场争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科学观念,它使功利主义科学观从此深入人心,与之后苏联之外各国科学的计划化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与哥本哈根学派的争论,是追求统一性和探索复杂性两种思潮的争论。20世纪下半叶有两大科学思潮物理学对统一性的追求和系统科学对复杂性的探索,这两种思潮的相互排斥与相互补充,决定着20世纪下半叶并可能决定21世纪上半叶科学思想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科学的社会争论也在不断出现并在加剧。科学的社会争论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科学的社会本质,科学的社会争论的主体的多元化、结束的迅速性及发生范围的地域性是其主要特征,非认识论因素在其结束机制中起到主要作用。同时科学的社会争论在普及科学知识,防止和阻碍科学技术应用的负面影响及促进价值选择多元化方面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还原”是科学家和哲学家围绕解决世界统一性和科学统一性问题提出的,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文章从“还原”的提出、发展及引发的争论等相关问题说开去,然后结合复杂性科学、整体论、突现等问题对近年来“还原”的科学研究纲领进行扼要分析,尝试对“还原”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以理清对“还原”的争论。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氟的来源,以及摄入不同浓度氟化物对人体的影响。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问题仍在引起科学和法律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
如何界定科学革命的起止时间反映了科学史家关于科学革命实质和原因的编史学观念,关于科学革命完成节点的争论凸显出对科学革命所涉及的不同学科和潮流的认识。本文详细探讨了科学革命起止时间背后的编史学观念,以揭示对科学革命的理解是如何层层深入递进的。  相似文献   

15.
理解与期待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科技界非常振奋,也非常活跃。振奋的原因,是因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制定工作正式启动。对于中国的科技界来说,这无疑是一件盛事;活跃,则是因为围绕着规划制定工作出现了一些争论,争论的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界内部,甚至也波及到社会科学界乃至企业界,争论焦点是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问题。说到底,是中国应该如何发展科学技术以及发展哪些科学技术的问题。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中的一只圣杯。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知识又是由科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物理学发展不同时期争论的特点,阐明了物理学发展的每一步都充满了争论,争论已成为物理学发展的一种形式。争论通过揭示已有物理观点、假说的缺陷,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实验,以及形成物理学派,去推动物理理论的完善,导致物理学的变革,从而成为物理学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期刊为学术界提供了争论平台,而学术争论有力地推动着科学发展,重大的科学发现和科学创新往往产生于学术争论之中。本文用地球物理发展史中的几个典型事件,说明学术期刊和学术争论的重要性。地球辐射带的发现过程启示人们要善于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才能将不完整的片段观测连接起来,并总结出重要的物理规律。开磁层与闭磁层之争持续而有力地推动着空间物理的发展,刺激空间物理学家深入地思考理论问题,有效地设计观测方案,创新地开展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这个问题提得不好,至少不明确,必须先定义再说话,否则争论没有意义。我的看法是就狭义的某种特定的科学而言,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在广义上中国有科学,不但中国有,其他一些国家也有。现在的科学也没有终结科学,以后还会有新形态的科学,比如我多处提到的“第二种科学”。但所有科学都必须是向下兼容的。  讨论科学的历史,重要的是认识到科学是变化的,历史上不同时期科学有不同的形态。科学发展到当下,世界范围只有一种统一的科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统一),而它的核心部分来自16-17世纪的西方。强调统一是重…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责任与道德: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科学的责任与道德问题受到世界科技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国际科技交流中经常提到的话题,特别是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界面上,科学的责任与道德已经被看作是科学对社会的承诺中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由于涉及面广,不同的观点和认识很多,所以,也是一个讨论和争论的议题。  相似文献   

20.
“摄影是艺术还是技术?是工业还是美术的一分分支?”争论始于摄影的最初几十年,特别是19世纪50年代,那时摄影的发展已威胁到绘画,特别是雕刻和平版印刷。1855年,一场关于摄影的地位和用途——一方面涉及摄影与艺术的关系,另一方面涉及摄影与科学和工业的关系——的大争论开始了。在1850年到1870年间,摄影术也导致它作为一种艺术之地位的争论,和它的科学与工业用途的新奇理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