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一本周光召院士作序的新书——《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该书根据21世纪科学发展趋势,由118位科学家编撰了100个概念清晰却难以回答的科学问题,它们选自最基本的富有深远意义的门类和学科,如数学、物理学、天文学、认知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与哲学、经济学交叉的学科。该书的出版必将对我国科学研究产生指导和启迪作用。“提出问题”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科学和哲学的先辈们早有阐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米说:“作为一个学生要会解答习题,而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则要会提出问题”;20世纪最伟…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18,(13):7-7
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多家科研机构在内组成的交叉团队,合作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解析视紫红质与抑制型G蛋白(Gi)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3.
中国20世纪总体灾情如何?中国21世纪减灾之路怎样走?已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课题。正基于此,我们怀着极大地兴趣关注着由北京减灾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组织的《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战略》一书的出版(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作为由全国100多名...  相似文献   

4.
王续琨 《科学学研究》2003,21(Z1):60-64
建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介于数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门类———建筑科学。建筑科学现在依然存在着分化发展和通过交叉融合的方式建立边缘分支学科的开阔空间。为推进建筑科学的持续、加速发展,建议采取"一个基点、两条主线、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科学家参与制订《中国21世纪议程》和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科学院优选项目计划》的情况,并就11个优先领域的目标和行动,逐一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6.
1915年由中国科学社创办的《科学》杂志是中国创办最早的大型综合性科学期刊,科学新闻是其科学传播的重要形式。为顺应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科学》在19卷第1期上发表社论《科学今后之动向》,宣告它的正式改版。改版后,《科学》中的科学新闻变化颇多:科学新闻数量增多、比重上升;科学新闻来源更加广泛;科学新闻始设分类专栏;逐渐由科普文章蜕变为科学新闻;科学新闻通俗性有了一定改善。而且,《科学》开始凸显出自身的特色:报道涉及学科范围广泛;科学家成为报道主角之一;重视对国内科学传播活动的报道;题材内容兼容并蓄,雅俗能赏;语言客观准确、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7.
言论     
《科学中国人》2004,(10):62-63
中国科学家论文数仅占全世界科学论文百分之五9月9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说,中国科学的发展正紧紧跟随经济快速增长的步伐。上周出版的《科学观察》的统计数据表明,在1981年到2003年间,中国大陆科学家在国际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增加了20倍。《自然》杂志认为这种增加率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应该有大的差别,而且质量的提高可能滞后于数量的增加。《科学观察》是位于美国费城的汤姆逊科学信息研究所(Thomson ISI)出版的跟踪科学界活动的新闻快报。《科学观察》的统计数据显示,尽管中国大陆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只相当于日本的一半,但…  相似文献   

8.
当前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新学科层出不穷,学科门类已达2000门之多。1746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只由两名科学家编写,而1967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则是一万名专家共同劳动的结晶。当代的基础科学已有500个以上的主要专业,技术科学则有412种专业领域。如何能够使人在有限的人生当中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这就成了我们亟需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十年磨一剑。《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廿年炼一刊,可谓渐入炉火纯青佳境。其刊名和宗旨,都和学科交叉有不解之缘。《三国演义》开篇云:“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如果说2 0世纪是学科“必分”占主导的时期,则2 1世纪是学科“必合”占主导的时期。我们正处在两种观念的转型期。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早在1 985年就指出:“本世纪末到下一个世纪初将是一个交叉科学时代。”[1 ]这说明,世纪交接中涌现出的不仅是一系列交叉性学科,而是一个以交叉和整合为特点的交叉科学时代。这种不同时代的交替和转换是历史的、必然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14,(8):42-44
7月5日.由《科学中国人》杂志社主办的“科学中国人(2013)年度人物”揭晓。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天宫一号”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宏,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中国4G掌门人”、东南大学教授尤肖虎等80位科学家获奖。  相似文献   

11.
由我国118位科学家编著的《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6月出版。6月11日,中国科学院与吉林人民出版社联合举行出版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和中科院、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单位负责人以及科按界专家出席了会议。 科学家们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本书提出的100个难题,就是为今后进行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信息》2011,(18):22-22
《聚合四大科技提高人类能力: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堪称“21世纪科学技术的纲领性文献”由美国70多位一流科学家共同完成。2000年,人类刚刚跨入新世纪的门槛.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美国商务部(DOC)共同资助一个研究计划,目的是要弄清楚哪些学科是新世纪的带头学科.  相似文献   

13.
鉴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中第一工作组(WG I)的研究报告(IPCC-AR5-WG I)与科学研究的关联性更强、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基于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通过科学计量法,利用描述性统计、空间分布分析以及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IPCC-AR5-WG I的施引文献的时序、区域、机构合作以及主题领域等特征,以揭示其学术影响力及扩散情况。结果表明:IPCC-AR5-WG I在154个国家和地区的施引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21年出现爆发性增长;施引量最多的为美国、中国和英国,以美国、中国和欧洲的机构为代表形成了三大合作群,其中中国施引机构合作群的合作强度更高;施引文献广泛分布在182个学科领域中,呈现出多学科交叉影响的趋势;其包含扩散爆发期、突破发展期和交叉融合期等3个时期的学术影响力扩散主要分布在气候变化影响建模、温室气体排放与监测、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遥感与极地气候变化四大领域,相关研究主题也呈现出由广泛到聚焦、由分散到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不是起点的开端--恭贺《情报科学》复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春天,被誉为我国情报科学火炬的《情报科学》在哈尔滨点燃,1995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悲壮地熄灭了……”。今天它又在长春复燃,这是我国情报科学及其社会需求空前提高的先声,是值得我国情报学界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曾高度评价《陕西情报工作》一篇文章中的一个观点(贺克毅先生执笔)。20世纪80年代初期,《情报科学》和《情报学刊》的创刊标志着“我国情报科学已经成为公认的一门学科”。18年过去了,作为两刊的老作者、老读者对此我颇有感触:情报科学作为独立的现代学科,是自有其学科内部科学张力的,她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  相似文献   

15.
朱旭荣 《今日科苑》2007,(10):127-127
小学《科学》是一门既有科学性,又有知识性的综合学科。我们培养科学人才,就要从小引导他们爱科学、接近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电影作为复合型艺术,包含众多表演艺术门类,其中电影音乐更是电影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电影音乐的含义、起源、配乐方式等几个方面而言,电影音乐在电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应用。以《交响人生》为例,具体分析电影音乐对电影剧情走向的辅助功能,为电影与音乐两门学科交叉发展提出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17.
学科交叉研究是解决复杂性科学问题和产生重大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科交叉发展需要合适的组织形式.国际经验表明,研究中心是促进学科发展一种成功的组织形式.本文选择美国科学和技术中心(STC)作为研究案例,考察STC的目标、运行特点、组织与管理模式和成就,提出对我国学科交叉研究发展有借鉴意义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8.
吕科伟  潜伟 《科学学研究》2006,24(Z1):41-46
《宋史》中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是研究宋代科学技术史重要的原始资料。本文通过阅读《宋史》全文,寻找和选取含有科学技术内容的句子,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将其归入不同的学科门类,得出各个学科的数据。句频分析结果表明,天文学、数学、水利工程、农业科学、轻工业及手工业、大气科学、生物科学、医药是宋代当时最受关注的八大学科。通过学科关注度和《艺文志》中科学技术书目计量的比较研究,对中国古代四大学科的提法进行了讨论。此外,还简略讨论了这些计量结果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学科交叉研究的资助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科交叉研究是科学上产生重大发现的重要途径。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上的重大突破、新的生长点乃至新学科的产生常常是由不同学科的彼此交叉、相互渗透而产生的。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主要特点之一,当代重大的科学问题往往很难归为单一的学科,多数是交叉性的,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多学科协同、交叉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江晓原总主鳊:《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五卷本),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总定价2980元。一科学通史科学通史(General History of Science)是一种相对于专科史而言的科学史编史形式。在科学史学科的发展史上,最先出现的是专科史,比如电学史、力学史、数学史、化学史,通常由科学家写成,是所谓"科学家的科学史"。19世纪前半叶,法国哲学家孔德主张编写科学通史,即强调科学各门分支学科的统一性,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