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贾而好儒”是徽商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他们或是“先儒后贾”,或是“先贾后儒”,或是“亦贾亦儒”。“贾”与“儒”的结合,便是徽商为“儒商”的内在根据。徽商以儒学指导“贾行”,以儒家“仁”,“善”思想和“以义统利”思想指导商务活动。“儒商”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第一,儒家“仁”的学主与现代公司的公众利益;第二,儒家义利观与现代公司的互惠互利,第三,儒家的“人和”思想与商务管理的“双向对称”。  相似文献   

2.
广义地说,儒商指商人群体中自觉以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指导商业经营实践。不断以儒家思想文化充实自己,具有鲜明儒家君子人格和儒学气质的商人;狭义地讲,儒商指商人群体中早年投身儒业,后来以经商为职业和谋生手段,在经营活动中坚守儒家价值观的商人。明清以后,儒商精神得到复兴,儒而贾,贾而儒,儒贾相通,士商合流的社会趋势,为儒商的大批出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儒商在明清小说中呈现出以义取利、诚信不欺、刻苦执著、勤俭精明等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是影响徽商的重要哲学思想之一,使徽商具有了"贾而好儒"的特色.以"贾而好儒"为特色的徽商将儒学思想纳入建筑,形成并建造了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重要符号的徽派建筑.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等观念,已成为徽商们生活和行为的准则,儒家思想反映徽派建筑的"天人合一",主要体现在徽州民居的选址对周围环境的尊重和融入,以及建筑充分遵从儒家的等级秩序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儒商问题探讨的文章不少,主要集中在何谓儒商,儒商的标准是什么,关于这些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儒商是个宽泛的概念,很难用固定词语来表达它确切的含义。儒商精神的范畴是和儒家伦理主旨是一致的,可以说"仁"是儒商精神的内核;"义"是其社会关怀;"礼"是其行为之矩;"智"是其制胜之方;"信"是其发展之基。徽商向来以"贾而好儒"著称,以此为例,可以更明确儒商概念。  相似文献   

5.
朱熹与徽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徽商的古徽州是朱熹的父母之邦.徽商的"贾而好儒"、"一以郡先师朱子为归",对朱熹集大成的儒学思想精华的吸纳融合,突出了人生价值和商业理性的追求,表现了一种人文的自觉,实现了市场和自身的发展;同时由于程朱理学封建思想的束缚,徽商最终未能完成跨入近代的转变.在某种意义上,朱熹理学促成了一代儒商的辉煌,朱熹理学也从徽商的崛起时就决定了这一封建商帮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明清徽商是一支儒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非常深远的影响。徽商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充分地展现出“儒商”风度与独特的观念文化。因为徽商“贾而好儒”,从而立于那个时期经商业贾的最高层次与境界,创造和拥有了高超的经营艺术。结合对徽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经营艺术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明清徽商经营文化的特色:“儒术”与“贾事”的会通。  相似文献   

7.
论杜诗体现的儒家"仁"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唐代,儒学获得了较大发展。杜甫便是出身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并以儒家者流自居,自小苦读儒家经典,奉行儒家的思想道德。其诗歌亦主要体现了儒家文化内涵。本文就杜诗中所体现的儒家“仁”的文化内涵及其现代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的徽商秉承着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宗旨和教条,将三纲五常思想与经商实践相结合,从而创造了独特的儒商文化,形成了所谓的贾道儒行,使徽商逐渐形成了"贾而好儒"的特点。而徽商这一特点对于徽商的崛起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又为徽商的衰落埋下了伏笔。通过对明清徽商"贾而好儒"现象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具体体现和内涵﹑利与弊等方面来解释明清徽商"贾而好儒"现象,从而阐明徽商"贾而好儒"特征对于徽商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中庸"作为儒家的核心思想,对"奉儒守官"、"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的杜甫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以杜甫对六朝诗歌的评价为中心,通过与陈子昂、李白以及元结文学主张的比较,侧重分析杜甫诗歌理论中所体现的"中和"思想.杜甫主张"历代各清规","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以他所坚守的儒家标准,使其文学主张取得了"好古而不遗今,务华而不去实"的"中和"效果,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杜甫的"中和"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以义取利、崇尚节俭、富而好礼和均贫思想是儒家经济伦理的中心内容,以儒家的这些价值观念为指导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就是儒商,而这些价值观念就构成了儒商精神的主要内容,儒商及儒商精神在明清时期的徽商处得以形成,在“二战”后的东南亚地区得以发展,它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道德的构建提供了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11.
徽商是明清十大商帮之一,享有"儒商"之称的徽商创造了"钻天洞庭遍地徽"和"无徽不成镇"的商业创举,与徽商精明独特的营销策略是密切相关的.本文试从诚信观、义利观、人本观、团队观、质量观、信息观、关系观来阐述其丰富的营销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仁学把“仁”从个人的内在情感体验转化为带有更广更深的社会道德功能的行为,把源于我们特定个人之间关系的“爱”引申为公正无私的作为伦理责任的“爱”,将“仁”作为国家的正义与社会和谐的基础。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正在积极开展着的追求社会管理制度的伦理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人类文明进程,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孔子改造了古代宗教的外在礼仪形式,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思想体系,从而奠定了儒家的"礼"学思想。荀子师法孔子,继承了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但他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先秦诸子思想进行批判总结并再次进行融合,最终使"礼"由"纳仁入礼"走向"援法入礼"。  相似文献   

14.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伦理思想的核心,体现了他的心性论。他的这种思想虽然渊源于先秦以“仁”为中心的儒学,但在根本义旨上有悖于儒家“仁者人也”的义理,否定了人的主体性,是对孔子“仁”学的一种歧出。  相似文献   

15.
儒商是以儒家思想作为经营管理准则和生活指导,有良好品德和专业知识并取得成就的商人。伴随着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在近代民族企业家中产生了中国近代儒商。他们既积极吸收近代西方工商业思想和科学管理,又全力继承传统儒商文化,建构近代儒商文化。近代儒商文化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内容。与西方近代商业文化片面崇尚功利性的工具理性不同,近代儒商文化弘扬儒家人文精神,将道德性的价值理性和功利性的工具理性相统一,提出了义利合一和义利并重的义利观,形成了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明清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徽商之好儒,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其中以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影响最大。徽商在经营过程中,能自觉用儒家思想规范自己的商业活动,讲求义利之道。徽商贾儒相邦、敬业拼搏、诚信进取、勤俭协和的精神,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实际内容就是三民主义,它与儒学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一种 观点从构建孔、孙道统论出发,力图把孙中山儒家化,把三民主义儒学化,认为孙中山思想是中国 孔、孟道德的复活;另一种观点则相反,断然否定孙中山思想曾受儒学影响,强调二者在本质上的 不同。实际上,孙中山革命思想既与传统儒学有质的差别,又明显受到儒学的影响。具体言之, 民族主义经历了由传统的华夏中心主义发轫,到逐渐扬弃儒家文化中的消极成分,吸收西方民族 理论精华而上升为现代性民族主义理论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儒学在构筑其民族性方面起了关 键性作用。民权主义学说,是取法西方民主制度,反观中国民本思想,结合中国实际而生成的中 西合璧式的理论成果,其中,西方民主制度的影响远远大于儒家思想的影响。民生主义学说除受 亚当·斯密和亨利·乔治等人的社会经济学说以及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外,儒家大同思想也 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来源之一。一定程度上说,儒学与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关系所呈现出的复杂性 和多样性也就是儒家文化现代化的一个缩影,其中的利弊得失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8.
孔子“有德无位”是儒者二千多年以来的伤感,伤感系由孔子的“无位”引发,而以“德位合一”的政治理想追求为思想背景。孔子“有德无位”在带来伤感的同时,也为孔门带来了潜在的认同危机,这既关涉到儒学的发展,也关涉到儒者的个体生存,这是该问题在儒学史上被不断提起、解释的原因。“有德无位”问题不仅存在于古代,而且有其现代延续的一面,它是我们理解现代政治生活的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9.
随着明中叶后官办社学的衰落,徽州民间自行创设的义学和私塾等蒙养教育机构蓬勃发展。有明确的层次之分、高度普及和开创塾讲制度,这些是明清徽州教育的三大特色。崇儒重教的文化传统、徽商的经济资助,以及强宗固族牟宗法观念,这三者的相到作用,是明清徽州教育发展的主要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0.
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而道最根本的性质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落实到社会问题上,最好的治国之道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无以为"与"无不为"应该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老子对儒家的仁、义、礼等作了评论和批判.在当时人们特别是统治者太"有为"的情况下,老子的这一思想有着解毒剂的作用,但它也容易招致误解,而且这一思想本身也并非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