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74名大学新生进行适应性特点调查发现,理工科新生在学习适应、环境总体认同以及身心症状上得分显著高于常模;男女生、不同生源地在适应性上表现出显著差异;独生、非独生子女以及不同家庭经济水平在适应性维度上也表现出显著差异。文章对此提出适应性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CCSAS)对云南省四所高校的1917名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发现:云南省大学新生的总体适应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没有差异,但群体间存在一定差异。男大学新生的总体适应、择业适应和情绪适应显著好于女大学新生;汉族大学新生的自我适应显著好于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非独生子女的学习适应显著好于独生子女,但在人际关系、校园生活、情绪适应、自我适应、自我满意度以及总体适应上均不如独生子女;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最好,但人际关系适应最差,来自大城市大学新生的情绪适应较好,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交流恐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494名大学新生选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大学新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交流恐惧者和低自我和谐者;家庭来源和专业在大学新生交流恐惧的一些维度上有较为显著的影响(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自我刻板性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学新生交流恐惧与自我和谐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说明自我的灵活性、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交流恐惧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新生交流恐惧和自我和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通过编制大学新生适应性问卷,对H大学2013级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人际关系适应性和心理适应性的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生活适应水平最好,学习适应水平、人际关系适应水平次之,心理适应水平最低;不同性别在四个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类别在"学习适应性"和"生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在生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新生在"生活适应性"和"人际关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51名高职单招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职单招新生中有10.25%的学生被检出有明显心理问题;高职单招新生在SCL-90多数因子上高于全国常模,其中在强迫、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方面显著高于全国常模;高职单招新生中文、理科生,男、女生,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学生之间在SCL-90的总体上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没显著差异;高职单招新生与当年普通高考录取新生在SCL—90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仅在躯体化和敌对两个因子均分上极显著地高于当年普通高考录取新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武夷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临床心理辅导。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武夷学院2011级校本部大学新生进行全面测查,有效样本2987份。结果:该校2011级新生SCL-90总均分以及各因子均值分都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01或P〈0.01);男生SCL-90总均分以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4个因子各自均分都显著低于女生(P≤O.01或0.05〈P≤O.01);是否为独生子女SCL-90得分差异并不显著,只在敌对、恐怖两个因子得分上有差异(P≤O.01或0.05〈P≤0.01);农村生源的学生与城镇学生得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家庭月收入(800—1500元&2000-5000元)SCL-90得分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该校学生的入学满意度SCL-90各因子得分都差异显著,入学比较满意的学生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都显著低于不太满意的学生(P≤0.01)。结论:该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表现良好,部分群体需特别关注,女生、入学不太满意、独生子女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和探讨高职院校农村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性情况,对334名大学新生发放"大学新生社会适应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经过统计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大学新生社会适应性的城乡差异性不明显;高职农村大学新生社会适应性在独生子女与否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和家庭关系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最后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提出若干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问卷对3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在主观幸福感的总体上显著高于独生子女;(2)在恋爱与否上存在显著差异,没有恋爱的大学生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显著高于恋爱的大学生;(3)不同消费水平的大学生在心境忧郁或愉快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4)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逆境商数和自我监控能力关系到大学生学习质量和心理健康。对1195名大学新生的逆境商数和自我监控能力的调查发现:大学新生的逆境商数总体较高,能克服一般困难,适应生活;但其面对逆境时控制力不够;性别、年龄、专业、独生子女等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大学新生的逆境商数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高校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挫折教育,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二级本科院校2008级全体大学新生3310名,集中进行UPI和SCL-90测试,与其第一学年学业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大学新生中约两成学生心理异常,男女学生心理正常异常状态比例相当,理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弱于文科学生.大学新生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是:成绩越优秀的学生在UPI的精神病性、抑郁、神经症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反而要好;而不同群体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存在差异,不同专业新生间这种差异不显著,男女生之间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间在UPI的多项因子上差异显著.结论:2008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良好,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且不同群体相关性有差异,提示我们对大学新生要分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习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某大学2007级300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总体上处于心理健康水平;(2)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上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3)总体上看,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而在专业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西部贫困地区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现状。方法: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地方性大学(商洛学院)学生以院为单位进行整体抽样调查。结果:(1)大学生在我效能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且男生显著高于女生;(2)不同家庭住址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在希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城镇显著高于农村;(3)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在自我效能和韧性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四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大二学生的坚韧性水平最高;(4)在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在希望维度上呈现显著差异,且独生子女在希望维度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结论:西部贫困地区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现状良好,在积极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上呈现出中等偏上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 ( UPI)对本院一年级 1 70名新生进行测量 ,发现 :文理科大学新生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男女大学新生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显著 ,相互独立 ;来自城镇与农村的大学新生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显著 ,相互独立。在进一步分析中发现 :文科大学新生比理科大学新生更具神经质倾向 ,心理适应性矛盾多  相似文献   

14.
为服务大学新生全面发展,引导其尽快适应高校生活,随机抽取287所高校28860名大学新生为样本,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了大学新生的核心素养现状(包括科学精神、实践创新、人格品质、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文化素养6个因子)。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核心素养处在中等水平(67.4%);男生的核心素养总体水平显高于女生,在科学精神、实践创新、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在人格品质方面,两者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核心素养总体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特质新生在专业方向选择上存在差异,如人文学科的新生文化素养基础较好,但实践创新能力较弱;选择社会科学的学生,普遍具有较好的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及文化素养,核心素养整体水平较好;医科学生整体上在人格品质、适应能力方面表现的较为突出;选择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并未在某一方面体现出显著的优势,在人格品质及学习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上述成果对新生入学教育和专业适应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师范专业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UPI问卷对南阳师院2008级全体新生进行心理测查。结果显示:1.总体上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2.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在人际关系障碍、情绪困扰、强迫症状、自信心偏低和神经衰弱五方面;3.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学科和独生子女与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运用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对大一新生人际关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人际交往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但是只有极少数大学新生困扰比较严重。男女大学新生在人际关系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对于大学新生在人际交往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文科生人际交往上的困扰多于理科生。城市的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状况不如农村大学新生。在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困扰高。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大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54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韧性问卷”,考察了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性别差异、年级特点、是否独生子女类型和城乡类型差异。结果表明:(1)男大学生在情绪控制上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女大学生在人际协助上显著高于男大学生;(2)大学生在心理韧性上年级差异显著,大四学生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个人力和支持力上显著低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3)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个人力和支持力上,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4)农村大学生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情绪控制、人际协助、个人力和支持力上显著高于城镇少数民族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警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性别、独生子女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986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在性别方面,女生的一类人数所占比例高于男生: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时,独生子女的一类人数所占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结论:在警校大学新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和探讨高职院校农村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应对方式的基本情况,发放“大学新生社会适应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经过统计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大学新生社会适应性的城乡差异性不明显;在独生子女与否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和家庭关系维度存在显著差异。高职院校农村大学新生倾向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最后针对以上结果提出若干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高校新生不同亚群体学生的适应现状,利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湖北某高校06级新生的适应性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亚群体的新生在学习适应上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男大学新生与女大学新生群体、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新生群体、来自城市与乡镇及农村的大学新生群体、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新生群体之间存在其他适应状况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社会支持及不同的专业训练的累积影响等可能是影响不同亚群体学生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