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我国政府持续下放办学自主权的同时,高校内部也急需调整组织结构,提升高校学术自主能力。为此,高校一方面设立各种专业学术治理机构,为校级学术权力的行使提供基本的组织载体;另一方面普遍进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证研究表明,在高校内部学术治理机构建设方面,各种专门化的学术治理机构普及程度非常高,且大多数改革是自发进行的,决策内容涵盖与学术事务相关的所有综合决策、人力资源专项决策和学术事务专项决策,机构职能定位以咨询议事为主,机构人员仍然以高层行政管理角色为主,通过参与以及专业权威影响行使权力;在纵向分权方面,无论是否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高校一旦获得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在"如何提供"生产决策方面,都基本下放到了院系层面,使其在学术治理方面获得更多的影响力和自主性,而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更加提升了二级学院整体的决策权力水平,资源配置方面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求。当前,高校管理模式官僚化、自主办学偏离学术自治的根基、党政权责不明晰、学术权力行政化、缺乏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建议政府简政放权,建立科学的自主办学与政府管控的协调机制;完善高校顶层设计制度,划清不同权力主体之间的权责界限,构建分权治理模式,并引进高校外部治理力量,扩大高校的民主管理权。  相似文献   

3.
高校办学自主权是高校有效实施内部治理的基础,也是府学关系的核心内容.以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及其框架分析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制度的历史演进可以发现,在社会结构变迁、经济制度更迭以及现代化不断发展的共同作用下,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并且在政府与高校的权力博弈下不断进行重新组合寻求新的平衡.但是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合作效应等因素的存在也产生了一定的路径依赖现象,大学内部治理仍旧保持着集权化形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方式脱胎于以国家租金激励为特征的全盘性计划体制。无论从实现大学的使命和功能、回归大学自治和学术本位,还是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理性经济计算"要求出发,都需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去行政化、管办评分离和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改革。由于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利益格局固化,数部中央文件和法律对改革的推进作用仍然有限。未来需要按照"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高校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负面清单"改革思路深化简政放权和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改革。  相似文献   

5.
办学自主权既是高校有效实施内部治理的基础,也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三级管理体制的建立,进而到以办学章程为载体的治理体系改革的历史嬗变,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明显扩大。从制度变迁的视角看,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变迁体现了权力与制度的互构关系:权力秩序呈现出从集中管控到分权治理的特点,制度模式从国家本位到多元导向的发展趋势。受路径依赖和高等教育供给制度的影响,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在变迁过程中产生了宏观鼓励与微观约束、临时性制度过多与总体性制度欠缺、外部放权和内部集权等多对矛盾关系。在当前我国"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迫切需要加大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力度,实现从行政主导型的制度变革转向发展驱动下的高校自主性治理改革。  相似文献   

6.
"高校自主权"是一个中国化的概念,是我国在学习西方大学理念和制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和权力诉求。建国以来,我国高校自主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政策认可到法律规定的演进历程,但从落实的角度看,高校自主权的变迁始终没有跳出"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循环,中央集权制仍然是我国高校自主权变迁路径的内在特征。我国高校自主权变迁路径依赖的逻辑在于,建国初期特定形势下高校管理模式的尝试,在文化、制度和行动者等不同层面"自增强机制"的作用下不断强化并最终陷入"锁定"。而宏观背景的变化、路径的无效率状态以及行动者在制度薄弱环节的积极行动则为破除既定路径依赖提供了"历史否决点"。  相似文献   

7.
已有研究文献表明,现有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核制度是院系自治。在当前全球化和国际化影响下,借鉴治理思维,我国高校正在破除“行政化”的本土情境,建立“管办评”分离机制,形成各利益主体可以相对平等地对话与协商的现代大学制度,这是构建我国高校治理结构、推动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地的基本策略。通过文献分析和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涵辨析后发现,我国现在的高校治理策略缺乏市场维和院系自治维,应该将其纳入新的高校治理结构;法律一维相对弱,也应作为独立的维度进行建构,即我国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应该包括法律、国家规制与政府行政、社会中介评价、市场、校级管理和院系治理等六维度。从自主权内容上,高校办学自主权实质是高校应该拥有的一系列与学术活动相关的决策权,在结构上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提供什么”的战略决策自主权和“如何提供”的生产决策自主权。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呈现由政府全面控制着这些自主权逐步转向持续放权的改革趋势。目前,相对“提供什么”的战略决策,高校在“如何提供”的生产决策方面拥有较多的自主权,高校对学术事务的权力多于资源配置的权力,部属高校较地方高校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应成为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主要推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对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负有主要责任,是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主要推动力。首先,地方政府改革尚未到位,影响了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其次,目前在新体制尚未建立,传统体制尚有惯性作用的情况下,高校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必需依赖于政府的主导作用;再次,即使今后地方政府改革到了位,真正建立了新的管理体制,高校要用好办学自主权,社会要保护好高校办学自主权,仍然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变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影响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变迁的深层结构,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和文化观念;组织变迁的路径依赖主要归因于组织固定之后的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适应性预期;组织变迁的动力来自政府权力与高校办学自主权、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10.
1978年以来,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成为政府与大学关系的核心问题。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正式制度中涉及中国高校自主权的主要政策与法规文本,发现改革开放四十年高校办学自主权"回归"演进中有五个不同历史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5年,以政府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面对思想解放,提出高校办学自主权"回归";第二阶段,1986—1993年,以政府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标志,面对思想纷争,争取市场主体地位与更多"名义"自主权;第三阶段,1994—1998年,以全国人大颁布《高等教育法》为标志,面对两轨体制的转型困境,确认高校法人地位与有限自主权的"名义"法律保障,在招生就业体制、投资体制、管理体制改革等领域高校办学自主权迈出制度性突破;第四阶段,1999—2011年,以政府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标志,原有涉及多方利益的存量改革固化,改革增量创新难度加剧,造成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困,也迫使学校寻求自主权确权的制度创新;第五阶段,2012—2017年,以十九大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标志,面对全球治理浪潮,政府简政放权,探索确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治理结构,碎片化自主权"回归"诉求转换为整体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高校自主权的演进始于突破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纠结于转型中的两轨制、转换于公共治理理念框架的实践,这将改变政府与学校就办学自主权的"分权"或"放权"的"线性"循环局限,转入到参与大学办学相关利益方关于权利、义务、责任、理念的制度重塑与学术生态培育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后,我国共召开了四次全国教育工作大会。通过考察这四次会议前后颁布的教育政策文本,并结合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性质、内容、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四个主题,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政策演进的四个趋势:一是逐渐强化高校自主办学的权利意识,二是推进重心逐渐从“扩大’’转向“落实”,三是逐渐提升高校外部治理结构中专业组织的地位,四是逐步平衡高校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  相似文献   

12.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是日本国家行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的诉求是希望能把大学从政府的管制中解放出来,赋予大学更多自主的权利,以与世界潮流趋势接轨,提升大学的学术地位与国家的竞争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日本国立大学进行了一系列法人化改革,改革后的大学管理、运营等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大学产学合作、学科发展、治理结构、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职业院校升格为职业大学是我国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新路径。新升格职业大学有效治理面临定位新、基础弱、易漂移的挑战。理念层面,新升格职业大学应树立层次要求与类型特征相融的目标,打造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互促的格局,权力分配坚持自治性与开放性并存,建构多维度制度要素互补的组织场域。实践层面,外部治理注重形成政府、行业组织、同行联盟、合作企业及社会文化共治互动,内部治理注重决策机制、基层组织及师资队伍变革创新。  相似文献   

14.
从大学的本质特征、大学的学术组织特性来看大学内部治理自治性具有合理性,而大学治理变异的多样性和大学内部治理的困境需要对大学内部治理进行控制。在自治与控制的冲突中,需要创新大学管理制度、重视学术力量的回归、借鉴西方大学内部治理的经验,以达成现代大学内部治理自治与控制的制衡。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上,受学术自由、大学自治以及联邦主义的影响,美国联邦政府较少干预高等教育事务。20世纪后半叶,在学术界和法律界之间关系发生革命性转变的背景下,基于开支权、税收权、贸易权以及公民权利执行权四种与教育相关的明示或默示的联邦宪法权力形态,联邦政府开始积极介入大学治理。至此,美国大学治理进入合规时代。联邦高等教育规制的强化在促进师生权利保障、增进公共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滋生了“合规恐慌”与教师权利危机。近年来,在“螺旋式”合规文化的影响下,美国大学合规的压力来源持续增多。作为受规制最为广泛的机构类型之一,大学经常被拉入不同的、有时相互冲突的、有时不可调和的方向之中。当前,通过联邦高等教育规制的革新、大学合规职能的拓展以及大学法律顾问角色的重新定义等举措重塑联邦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合规时代美国大学治理变革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16.
大学自治是几百年来一直被西方奉为圭臬的大学基本理念。自中世纪以来,法国大学的自治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中世纪巴黎大学自治历史,中央集权制下的自治历史,"五月风暴"后的自治历史。从法国大学自治历史进程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控制与反控制是大学自治的主题;通过法律形式保障大学自治;教授会在大学自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行政契约制度是大学取得自主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完备的大学治理体系是提升大学治理有效性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大学治理体系呈现规制化特征,集中体现在政府与大学、大学与院系、学术与行政的治理关系中。造成我国大学治理体系规制化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深刻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的不完善、集体主义文化的过度张扬、大学组织的学术传统不深厚等。基于院校运行的微观维度,新时代推动我国大学治理体系去规制化改革,需要正确认识大学的组织属性,培育学术文化;扩大院系组织自主权力,激发"学术心脏"活力;改革一元化权力运行模式,增强专业权力的影响力,努力探索其变革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