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敬辉 《中国教师》2012,(17):71-72
<正>攀登英语是基于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它以儿童英语学习的早期优势,借助多媒体为儿童创设真实、丰富、多通道输入的英语环境,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模式,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语言习得规律的学习活动。我校进行攀登英语实验已七年有余,在攀登英语与常规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由最初的陌生、迷茫到现在的驾轻就熟,攀登英语已在教师的英语教学中生根发芽,绽放奇葩。一、歌曲童谣和游戏的运用与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既是一名英语教师,又是一名攀登英语实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本人充分利用这一双重身份的特点,将常规英语教学和攀登英语教学进行有机的结  相似文献   

2.
攀登英语学习实验强调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且丰富的课内外语言输入,让学生在接受大量纯正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上自然地进行输出。在此,谈谈笔者对攀登英语输入课教学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一、运用多媒体优化语言学习环境语言的抽象性是英语的特点之一。英语教学应尽量为学生设置真实的语言环境,为他们提供充分进行英语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多媒体能将录像、图片、动画、声音、文字等展现出来,使原本陌生枯燥的书  相似文献   

4.
猎奇,求异,表现欲强是孩子们的天性,这些天性使孩子们对学习英语有了兴趣,但也因为这些天性能使孩子们学习兴趣容易疲软,甚至消失。在小学“攀登英语”教学与研究中,笔者发现活动教学是“攀登英语”教学的理念内核,它抓住了人的语言获得规律与儿童期学习与生活的共性。活动教学是激发培养保持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李青 《中小学电教》2014,(12):46-46
当今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英语的语言环境,他们接触英语的机会少,语言不地道,所学语言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文化,在实际生活中也不能得体地运用。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英语教学应发挥多媒体的网络功能,创设各种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英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小学英语是一门特殊的语言学科,要学好这门语言,作为小学生的启蒙英语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长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宽松的教学情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等,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格外重要,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自信的形成和加强,不仅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持续保持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以后长期的语言学习打下重要的情感态度基础,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攀登英语学习实验高度重视对儿童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促进儿童在快乐“攀登”中成长。  相似文献   

8.
英语学习环境的创设,离不开多媒体语音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需要多媒体辅助,为学生进行英语论坛交流活动打造英语论坛交流的平台,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和体验语言特色,多渠道感知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立体思维,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运用多媒体语音室需要注意: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特点,课件要力求少而精,定期更换不同的媒体,变换多媒体的使用形式,使英语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传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存在着一定局限性,而依托多媒体设计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可以真正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能力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训练和提高,使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优点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班世伟 《中国教师》2009,(10):31-32
<正>英语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十分关注孩子的英语学习。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小学以攀登英语学习实验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活动,如英语沙龙、英语擂台赛、英语闯关游园会和攀登英语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这是在一所普通初中学校上的研讨课。该校一位教师上《社戏》第一课后 ,我承接她上第二课时———月下归航。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教学重点 :1、比喻的修辞手法 ;2、“偷”豆为何难忘。第一个教学重点 ,安排三个步骤实现教学 :步骤一 :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划出比喻句。学生很快找出比喻句“那航船 ,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本喻体、比喻词等名词术语学生似乎都懂 ,也就是说 ,若考试采用选择题形式 ,请他们选出是 (或非 )比喻句的一项 ,大部分同学能得分 ,若让他们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恐怕十有八九就要失分了。为了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13.
认为中学化学教材中关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划分及定义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又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表达上的不准确,建议在中学教材中取消对"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等概念的要求,将"零族"、"Ⅷ族"分别称为"ⅧA族"、"ⅧB族".  相似文献   

14.
“去行政化”与“纪宝成难题”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行政化趋势由来已久,典型地表现在行政等级越来越具有支配性地位,但要想立即去掉或完全去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大学发展要求必须去行政化,这就构成了著名的"纪宝成难题"。通过对大学行政化形成过程分析后发现,大学去行政化就是要去掉行政特权,回归学术本位,而非简单地去掉行政级别。在去行政化过程中首先需要走行政与学术系统并立的过渡阶段,只有这样去行政化才是可能的,这说明纪宝成难题并非完全无解。  相似文献   

15.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6.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福柯探索"凝视"与哲思的关联,体认"知识-权力",洞察"知识"和"权力"的内在生成,并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生物学等多元学科的"凝视"之中关注微观问题的性质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继承前人对符号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任何符号都有符号层、逻辑层、学科层、存在层这四个层面的意义。据此,从符号学与集合论这两个视角来看,空符号与空集合虽有着的不同意义,但其相互问存在既相异相通,又相互支撑的微妙关系。事实上,在逻辑层面、学科层面和存在层面上“任何符号系统都离不开空符号”。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拉美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债务危机。这场危机持续时问特别长,涉及范围特别广,债务数额特别大,对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作为西方金融中心和支柱的美国对这场危机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分别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贝克计划”和“布雷迪计划”。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