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试验法探讨运动处方和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结果:运动处方和心理辅导干预后,网络成瘾者摆脱了网瘾状态;网络成瘾者心理指标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等3 项因子经过干预恢复到了正常,而精神病性、人际关系等因子需要进一步干预;运动处方和心理辅导明显改善了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体适能健康指标BMI、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和最大摄氧量.提示运动干预和心理辅导的结合是有益于网瘾戒除的,在帮助戒除网瘾的基础上增强了学生体质,是大学生网络成瘾戒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成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成瘾是指重复使用网络所致的一种着迷状态。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要是由于成瘾者本人的内在原因和他们所处社会环境的外在原因造成的。网络成瘾的实质则是网络异化。因此从心理学和生命意义的角度出发,大学生要健全自我防御机制,提高自我管理效能,驱除网络成瘾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3.
网络休闲成瘾是目前颇受关注的青少年心理障碍和社会问题之一,以往在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网络休闲成瘾问题对其成瘾过程中的动机过程关注较少,通过分析青少年网络休闲成瘾过程中的动机变化,认为青少年参与网络体闲活动经历了从缺乏动机到外部动机最后发展成内部动机的过程,并提出预防和干预的最佳时机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对一例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进行咨询的记录及分析报告,结合求助者的相关资料和SCL-90测验、Young的网络成瘾测验的结果,从临床资料显示求助者问题的时间强度与严重程度方面,判断该男生属于游戏娱乐成瘾和网络交际成瘾两种网络成瘾类型。依据以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FBT)为主体、认知行为疗法为辅的心理整合疗法对求助者进行了矫治,据咨询前后的心理测试的结果比较证明了本咨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辽宁省400名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文献分析基础上,采用《中文网络成瘾倾向量表(CIAS-R)》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版》,研究了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以及与人格特质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1)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这三个变量上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都存在显著差异。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有更高的网络成瘾倾向;年级变量上大一学生成瘾倾向最高,大四最低,二三四年级呈逐渐下降趋势;非独生子女网络成瘾要低于独生子女。(2)不同程度网络成瘾倾向大学生在人格特质上存在显著差异,高神经质、精神质的人表现出更高的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对58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社会支持度低的大学生更容易形成网络成瘾;社会支持各因子及总分与网络成瘾各因子及总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并且社会支持对网络成瘾具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网络成瘾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带来严重的危害,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是学界积极探索的问题。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增强积极的情绪体验、发掘潜在的积极人格品质、发挥社会支持系统作用是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关于辅导员如何挽救网络成瘾的大学生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文章通过深入分析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总结了辅导员在挽救网络成瘾学生方面的优势,探究了辅导员在挽救网络成瘾学生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干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网络已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导致了新的问题——互联网综合成瘾症(IAD)的出现。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它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无可回避的人文困惑和负面效应。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心理根源在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网络成瘾的易感性。因此,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进行心理分析并实施干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话题从网络普及开始,就一直为广大学者所讨论和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给广大学子自身及家庭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与本科院校大学生相比较,高职院校大学生因其自身的独特性而显得更为突出,网络成瘾已然成为一种社会问题.结合实际调查的数据着重从家庭因素的影响来剖析其根源,从而总结出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与运动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化社会里,青少年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过度使用和不良使用互联网会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造成身心损害,危害家庭和社会,所以青少年网络成瘾正在成为一个新型的社会问题。为了探索出一套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有效干预方法,我们对36名确诊为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运动干预组和心理与运动综合干预组、对照组,分别应用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心理与运动综合干预方法,通过实证研究,观察其效果;结果显示,心理干预(成功44.4%趋好44.4%失败11.2%),运动干预(成功33.3%趋好55.5%失败11.2%),综合干预(成功88.8%趋好11.2%);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干预和运动干预是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有效措施,综合运用心理和运动两种干预措施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熟练掌握网络基本技能,把握自身免受其害是大学生必须思考和完成的任务。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网络心理障碍主要有:1.网络成瘾;2.网络迷失和认同混乱;3.网络强迫行为等。解决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主要措施包括:1.学校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2.监管部门加强网络管理,社会协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3.大学生个体培养自身健康的网络心理。通过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的努力,就一定能扬长避短,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做网络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成瘾作为一种新的心理社会问题在大中学生中日益严重.在国外,这种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已经有研究者关注和研究.近年来,我国研究者也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对网络成痣的概念界定、大学生诊断测量与大学生网络成癌相关因素及干预各个方面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有利于研究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日益介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高校大学生已成为接触网络最多、使用网络最多、喜爱网络最多的主要群体之一。但不少大学生却沉迷于网络之中,甚至出现网络成瘾的现象,导致学业荒废、人际关系疏远等不良后果,目前在众多高校里,很多大学生都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这给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健康等各方面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为此着力探讨了网络成瘾的现状、影响、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海南某高校的358名体育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成瘾自测量表》、《SCL-90自评量表》,对师范院校体育生网络成瘾状况,及网络成瘾现象和行为对师范院校体育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体育生的网络成瘾现象低于其他专业大学生,体育生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网络成瘾者的体育生。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及干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由于不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而导致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策略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采用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对商丘市实验中学学生调查,选取36名网络成瘾青少年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针对实验组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查找网络成瘾的原因和基本特征,开出对应的运动处方进行干预。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针对性运动处方干预后网络成瘾测评数值和心理症状诊断各因子得分降低幅度非常明显,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一个奥运冠军的诞生——记射击运动员邱健的奋斗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29届北京奥运会射击3×40项目冠军邱健和心理老师密切配合,连续接受2年积极的心理指导,积小成以大成,直至在奥运会上取得佳绩.说明针对运动员个体的心理现实所进行的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心理诊断以及临场心理支持对其本人心理建设和比赛正常发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心理咨询中以操作性动机为中心的社会动机教育可有效调动比赛所需的心理功能,心理训练可帮助学习掌握心理技能,心理诊断可使心理咨询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网络成瘾导致的犯罪问题引起了社会学家、犯罪学家、心理学家等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导致犯罪进行了综述。在该问题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心理分析: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征分析、对青少年心理特征发挥作用产生影响的外因分析、综合心理分析,旨在为有效防治青少年犯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和南非世界杯的电视转播为例,对体育赛事电视转播受众的收视动机进行分析。在强制式解读和协调式解读的语境下,受众的收视动机主要可以分为情感动机、认知动机、行为与社会动机三大类。在对抗式解读的语境下,受众还有相应的收视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